第141章(2 / 2)
三日前?黑山大营
公孙续的狐裘在寒风中翻飞,他笑时露出编贝般的牙齿:家父一诺千金,将军尽可放心。张燕用刀尖挑开案上羊皮地图,露出邯郸与魏郡的标记:后日辰时,我军必出太行。
当夜?幽州官道
年轻的公孙子弟策马狂奔,鞍袋里躺着火漆封口的密函。月光照亮他眉间那粒朱砂痣,像未干的血痕。
两日后?邺城郊野
张燕的先锋军踏平麦田时,惊起的鸦群遮蔽了天空。高干败退时丢弃的玄甲在官道上闪着冷光,被随后而至的黑山军卒当啷踢进沟渠。
此刻?袁军大帐
好个公孙瓒!竟勾结山匪!袁绍突然冷笑,腰间玉组佩撞得叮当乱响。帐外传来战马不安的嘶鸣,他盯着案上裂开的酒樽,忽然发现裂纹恰似冀州疆域图。
袁绍神色凝重,厉声喝道:文丑听令!
末将在!文丑大步上前。
命你统率六万精兵驰援邺城,务必击退张燕所部黑山军,解魏郡、邯郸之围,可有把握?袁绍直视文丑问道。
文丑斩钉截铁地答道:主公放心!末将定取张燕首级!在他看来,区区黑山军不过乌合之众,若不是高干无能,何至于让贼寇猖獗至此。
袁绍点头道:好!即刻出发!但切记不可轻敌,黑山军能盘踞多年自有其能耐。
末将遵命!文丑领命后立即点齐五万兵马,火速向西南方向进发。
待文丑离去,袁绍怒拍桌案:必是曹孟德在背后捣鬼!这忘恩负义之徒,可还记得是谁举荐他出任并州?如今不仅强占我冀州,竟还勾结黑山军袭我后方,当真以为我奈何不得他?
许攸适时进言道:明公,曹操此举分明是要在关中、并州扎稳根基。若再得汉中,其势将难以遏制。更棘手的是,他未行新政,反倒更易招揽士族投效。论威胁,恐更甚于陆风。
若不是许攸当初提议让主公差遣曹操去太原任职,如今并州怎会落入曹操之手?他更不可能有机会与张燕暗中勾结!
或许此刻曹操早该被吴侯陆风消灭在东郡了!
郭图冷笑着落井下石。
他果然不放过任何打压许攸的机会。
袁绍闻言面色骤沉,这才想起——
当初正是许攸献策将曹操调离东郡,改任太原太守!
若非如此,毫无根基的曹操怎能轻易掌控并州?
袁绍阴沉着脸质问:许攸,你有何解释?
这位主公素来耳根软,缺乏决断。
他似乎忘了,当初是自己要求许攸献策,最终亲自批准的决策。
身为统帅,遇事只会翻旧账推卸责任,迁怒谋士成何体统?
难怪帐下谋士分成派系,终日争斗不休。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若在陆风麾下,断不会出现这般情形。
许攸见状心头发冷,倍感委屈——
献策时要殚精竭虑,事后却要独自担责?
更何况此计当初袁绍亲自首肯,当时本就是妙策。
如今这般兴师问罪,究竟是何道理?
许攸突然觉得,再也找不回当初献策时那种...赚取赏金的乐趣了。
他狠狠瞪了郭图一眼,急忙向袁绍解释:主公明鉴!当年曹操在东郡招兵买马,严重威胁冀州邺城安危,调其驻守并州实乃上策!
况且如今并州在曹操治下日渐兴盛,远比从前富庶!这可真是天大的利好!
此事对主公而言更是喜讯!
许攸口若悬河,说得袁绍一时发怔:此言怎讲?
自然如此!
见袁绍被吸引,许攸趁势道:主公细想,曹操主力尽赴关中,并州守备空虚。待主公平定幽州后,取并州岂非易如反掌?
这分明是曹操耗费心力为主公经营数年的基业,岂非大大利好?
袁绍闻言颇觉有理。
他可从未将曹操视为劲敌。正如许攸所言,曹操主力远征关中,千里之遥必致并州防务空虚,正是天赐良机。
郭图见势不妙,急插话道:那黑山军又当如何解释?
袁绍目光再度转向许攸。
许攸捻须冷笑:黑山军与曹操取并州有何干系?莫非曹操未来之前,黑山贼便不存在了?
数十年来,这些贼寇盘踞黑山劫掠冀州。此番出兵,不过是畏惧主公兵威,恐唇亡齿寒罢了。
许攸心中暗恨郭图屡屡作梗,暗自咬牙:且待来日,必让你也尝尝这般滋味!
袁绍目露寒光:张燕与黑山军皆当诛灭!但愿文丑莫负所托。
田丰沉思片刻说道:此次黑山贼主动离开老巢,未必不是天赐良机!
他继续分析:此前未能剿灭这股贼寇,并非因其战力强悍,实在是他们擅长藏匿于黑山之中,使我大军难以施展。
如今他们放弃地利之便,贸然攻打邺城,不正是我军将其一网打尽的绝佳时机?
提及黑山贼时,田丰眼中闪过一丝痛恨。这些黄巾余孽在冀州犯下滔天罪行,至今仍不时袭扰邯郸、魏郡等地,实在罪无可赦。他暗自发誓要为惨遭荼毒的百姓讨回公道。
袁绍闻言眼前一亮:元皓此计甚妙!但愿文丑能把握战机,彻底铲除这股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