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2 / 2)
若日后分开,选择离开的一方不会因公开恋情而承受异样目光。
当然,两人都留下最好,只是难免尴尬。
原来如此,那我就放心了。
孟君君同学,你又在放心什么?
之前总担心你招太多女艺人,她们会*扰你。
远轻笑。
公司规定约束员工,与他无关。
那些规矩管不到我。
你不是老板吗?老板就能搞特殊?
我是投资方老板,影视和传媒公司只是子公司,我又不在里面任职。
女歌手或演员主动接近我,也不算违规。
老板未必需要具体职务。
好远,你胆子越来越肥了。
幸好你长得普通,女艺人瞧不上你。
孟君君同学,建议你明天抽空洗洗眼睛。
远语带调侃。今天有人说他字丑,孟君君又嫌他不够帅,肯定是这些人眼光有问题。
次日远刚到公司,朱浩已等候多时。
他递来一银行卡:
远哥,这是五百万。
我爸还让我向你道歉。
伯父太见外了,一幅字而已。
远面不改色地将卡收入口袋。
我爸还说,如果你想出手曲老和孙老的书法作品,务必先联系他。
立刻联系伯父!现在就打!远斩钉截铁地说。
朱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远昨天索要字画时就已打好算盘。远哥,才过了一晚就要转手?
我让他们题字就是为了变现。远直白道,搁在家里就是两废纸。现在货币贬值严重,早点**才能办正事。
那我这就联系我爸?
马上打!
远今天来公司根本不是视察工作——有霍文希坐镇他完全放心。他专程来取《将进酒》和《江雪》的原件,顺便让耿浩把视频传给他,准备在微博和抖音同步发起网络拍卖。
朱明对几位教授的态度让远看透其中门道:这两幅字必然有人接盘,而且买家看中的绝非收藏价值。
书画作品在作者生前往往溢价有限,毕竟大师们随时可以创作新作。孙老和曲老的作品之所以值钱,全因他们桃李满天下,不少门生已身居要职。
直接送礼或送钱?太露骨。但若是恩师的墨宝呢?这礼不收就是大不敬。即便不送人,完璧归赵也能成就佳话——朱明打的正是这个算盘。
他亲眼见证曲老对《将进酒》百般不满意。若能暗中购回并物归原主,再让远保守秘密,这份人情足以让曲老铭记于心。
这种人脉资源关键时刻能派大用场。即便用不上,日后出席活动时,当别人只能远远致意,你却能与大师促膝长谈——这本身就是无形的资本。
总这算盘打得真响。
确实没想到他这么急着出手,明明不像缺钱的主。
趁早出手对他更有利,问问五百万华夏币打包卖行不行?
朱浩眉头微蹙,这可是整整一千万砸进来了。
他对书画向来无感,但若是换成顶级音乐唱片,他倒不觉得这笔钱花得冤枉。
听完父亲的报价,朱浩伸出五根手指。
远见状立即摆手喊道:朱叔,您花五百万买这对字,回头别人问起单幅价格,您难道要说二百五?
电话那头的朱明听得真切。
这细节他确实没考虑到。年轻人早不拿二百五骂人,可他们这辈人对这数字格外忌讳。
朱明眼前已经浮现画面——当他捧着字画拜访曲老时:
老朱,这字花了多少?
二百五十万。
曲老怕是当场就要撕画,这不明摆着骂人么?
告诉远,六百万封顶。
朱浩又比出六的手势。
朱叔这就没劲了。待会儿我就开网络拍卖,视频里可还有您研墨的镜头。要是最终这两幅字被别人拍走,收藏圈里您这面子...
朱浩!远还拍了视频?
耿浩拍的。
这群白眼狼!设备哪件不是老子掏的钱?搞不到的尖端器材,哪样不是老子托海外关系弄来的?现在合伙坑老子?
爸,您就我这么一个儿子,耿浩跟您可没关系。
***!让远直接上拍卖,我倒要看看能拍出什么价!
听着突然挂断的忙音,朱浩愣在原地。
朱浩,你爹真是只老狐狸。
远懊悔不已,这次真是弄巧成拙。
朱明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私下交易哪有公开拍卖来得轰动?
不过远只猜中了表面,更深层的算计他还没看透。
朱明认为远的人脉仅限于演艺圈,圈内人士有几个认识这些大人物的?
九成九是不认识的。
就算远开直播拍卖缥缈阁的藏品,收藏界也没几个人会关注。
曲老和孙老这类人物,平时顶多用微信联络老友,根本不会关注网络拍卖。
朱明自信能以超低价入手这两幅字,甚至可能压到百万以内。
远在他眼里,不过是用来攀附文坛大佬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