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153章

第153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士兵们终于下定决心投奔刘备——既然有人带头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便索性跟随那人开城投降。毕竟眼下投靠刘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否则群龙无首,即便勉强应战也必败无疑。

愿随将军开城迎接刘皇叔!众人齐声喊道。

巩志见状暗自欣喜,这个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他太清楚手下这些士兵的心思了——大家对那位无能的主公早已心存不满。当刘备大军压境时,恐惧在他们心中蔓延,谁都明白绝非对手。

可笑的是他们那位主公竟妄自尊大,非但不降还要与刘备正面对抗。这般不自量力的行径,越发让将士们嗤之以鼻。

一个看不清自己斤两的人,终究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若金璇不是这般刚愎自用,今日也不至于引来杀身之祸。世间因果报应,向来如此分明。

巩志原本还担心会遭遇阻力,未料将士们竟如此齐心。此刻他率众打开城门,将金璇的**抬了出来。

城外黄忠见状,不禁哑然失笑——大军压境却未动刀兵,胜负已见分晓。这位智勇双全的老将军一眼便看穿了城中变故。

这里体现了黄忠与鲁莽将领的不同。真正优秀的统帅必须具备谋略智慧,否则只会葬送士兵性命。跟随英明将领的士卒才能建立功业,而追随金璇这等无能之辈只会白白送命。

人与人差异巨大,择主需慎之又慎。投效错误的主君,将踏上无法回头的歧途。城中将士们已然看清命运——若继续效忠金璇,终将曝尸荒野,连收尸之人都没有。在这乱世纷争的年月,谁不愿死后能有入土为安的机会?

为避免这般悲惨结局,他们做出明智抉择:跟随巩志开城归顺。这不仅保全性命,更为实现抱负铺就道路。当巩志献上金璇首级打开城门时,黄忠立即明白其归降之意。

末将巩志特斩叛将金璇,愿率全城将士归顺刘皇叔,恳请老将军引荐。巩志跪禀道。

黄忠内心鄙薄这等临阵倒戈之举。大丈夫当奋战到底,岂能遇强敌便屈膝投降?这绝非英雄所为。但作为敌军统帅,他乐见其成——毕竟能减少无谓的伤亡。

事情已成定局,黄忠淡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拿下了这座城池。

诸葛亮果真名不虚传,确有出众之才。他提醒自己不要轻举妄动,原来早有深意。看来,诸葛亮早已预料到今日的结果。

难怪刘备从前屡战屡败,自得诸葛亮相助后便再未尝败绩。“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传言确实不假。

“好,巩志,随我进城吧。”

“黄老将军请。”

黄忠策马入城,已遣人向刘备报捷。待刘备前来接管,此处事务便可移交。

“黄老将军真乃当世罕见的豪杰,仅凭威名便震慑敌军、轻取城池,天下能有几人做到?”刘备这般称赞,意在笼络黄忠,让他死心塌地效命。

“主公过誉,此乃军师妙计之功。若非诸葛亮先生谋划,我或许早已率兵强攻,徒损将士性命。正是依先生之计,我方按兵城外,才有今日之胜。此战首功当归军师。”

“黄老将军言重了。我不过略出薄谋,若无将军威名震慑,岂能令守军不战而降?若换我带兵,断不会有如此顺利。此番全赖将军虎威,诸葛亮岂敢居功?”

见二人互相推让,刘备出言调停:“好了,黄老将军与军师皆为我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缺一不可。有此大胜,皆因二位同心协力。”

眼下距诸葛亮的计划仅差最后一步——拿下桂阳。

桂阳太守赵范生性怯懦,因此攻取桂阳城将异常轻松,或许比之前三座城池更容易得手。

前线三城已然陷落,这第四座城池早已是唾手可得。近日又闻桂阳城今年遭遇大旱。

城中百姓生计艰难,多数人食不果腹,加之其主昏聩无能,致使民心离散。

更因听闻刘备攻取前三城后,当地百姓皆安居乐业,如今桂阳民众也暗生归附之意。

众人期盼刘备早日来援。毕竟刘备素以仁德着称,治下百姓从无饥寒之忧。

183眼下桂阳百姓日夜企盼刘备大军速至,解其倒悬之急。只要刘备到来,必会开仓放粮,助百姓渡过荒年。

诸葛亮仍决定派遣魏延出征桂阳。魏延正值壮年,精力充沛,远胜老将黄忠。

若派魏延出击,定能速战速决。此时正可借着攻克武陵的余威,士气如虹之际乘胜进军,必收事半功倍之效。

诸葛亮当即令魏延率五千精兵奔赴桂阳,限今日务必破城。此城如今危如累卵,几乎不攻自破。

城中尽是灾民,守备空虚,此时进攻易如反掌。更何况魏延乃当世猛将。

区区桂阳城根本不在话下。若此事都办不妥,他还有何颜面立于三军之前。

桂阳城内,百姓早已困顿不堪,饱食终成奢望。生逢乱世又遇荒年,黎民百姓根本看不到生机。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若久旱不雨,百姓便只能束手待毙,最终难逃饿殍遍野的厄运。

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百姓们食不果腹,却还要被迫上缴军粮,生计愈发艰难。

听闻刘备接连攻克零陵、武陵、长沙三城,如今兵锋直指桂阳。城中守军自知无力抵挡,除了献城归顺,已无他路可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