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燃烧弹实战攻坚(2 / 2)
“营长,碉堡攻克了!共歼灭日军8人,俘虏5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3挺、步枪10支、子弹5000发!”通讯员兴奋地向刘海汇报,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刘海走进碉堡,看着里面的景象,心中十分欣慰:“太好了!这燃烧弹真是太管用了,不到20分钟就攻克了这座之前久攻不下的碉堡,而且咱们没有一人伤亡!”
这次战斗的胜利,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独立团。前线的战士们都对燃烧弹的攻坚效果赞不绝口,纷纷请求总部补充更多的燃烧弹。三营在随后攻打日军另一处据点时,也使用了燃烧弹,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仅用15分钟就攻克了据点,歼灭日军12人,俘虏8人,自身无一伤亡。
“这燃烧弹真是攻坚利器!之前攻打这种据点,咱们至少要付出几倍的伤亡才能拿下,现在有了燃烧弹,轻松就能搞定!”三营营长赵刚在给总部的战报中,对燃烧弹给予了高度评价。
消息传到军工车间,工人们都非常振奋。“太好了!咱们的燃烧弹在前线立了大功!”陈婉儿拿着前线发来的战报,激动地对李铮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连日来的研发辛苦,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李铮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婉儿,你又立了一大功!燃烧弹的实战效果远超预期,不仅能有效摧毁日军的碉堡和工事,还能大幅减少咱们战士的伤亡。现在前线的需求很大,你要组织工人,扩大燃烧弹的生产规模,争取月产达到100枚,满足各部队的作战需求。”
“请李主任放心,我们一定加班加点,扩大生产,为前线提供更多的燃烧弹!”陈婉儿坚定地说道。
为了满足前线的需求,车间对燃烧弹的生产流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徐小眼带领技工们制作了更高效的弹体装填模具,让燃烧剂的装填速度提升了50%;陈婉儿则改进了燃烧剂的配比,在汽油和白磷的基础上,加入了少量的铝粉,让燃烧温度进一步提升,持续时间延长到了6分钟。同时,车间还增加了生产班组,实行两班倒,燃烧弹的月产量很快就提升到了100枚,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在随后的多次战斗中,燃烧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日军的钢筋混凝土碉堡,还是木质工事,只要燃烧弹命中,就能迅速将其摧毁,或者逼迫里面的日军放弃抵抗。燃烧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八路军攻坚作战的被动局面,让日军的碉堡防线不再坚不可摧。
日军对这种神秘的燃烧武器感到十分头疼和恐惧。他们在内部通报中,多次提醒各部队注意防范八路军的燃烧弹,甚至专门制定了应对措施,但都收效甚微。一名被俘的日军军官在接受审讯时,心有余悸地说:“这种燃烧弹太可怕了,火焰一旦沾上就无法扑灭,高温和浓烟让人无法忍受,很多士兵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活活烧死。”
陈婉儿站在车间里,看着工人们忙碌地生产燃烧弹,心中充满了自豪。她知道,这枚小小的燃烧弹,凝聚着车间所有人的智慧和汗水,更承载着抗战胜利的希望。它在战场上撕开了日军的坚固防线,为八路军的进攻扫清了障碍,也让战士们的生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李铮走到陈婉儿身边,看着整齐排列的燃烧弹,说道:“婉儿,燃烧弹的成功研发和实战应用,再次证明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接下来,咱们还要继续努力,研发出更多针对日军不同工事和武器的装备,让前线的战士们有更多的攻坚利器,早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陈婉儿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战场。她知道,抗战的道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只要他们坚持技术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而这在战火中诞生的燃烧弹,就像一团不灭的火焰,照亮了抗战的道路,也预示着胜利的曙光越来越近。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军工车间的屋顶上,也洒在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上。燃烧弹的生产还在继续,这些凝聚着希望的“火龙”,将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为保卫祖国、抗击侵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