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心里同样也有一把火熊熊燃烧起来(2 / 2)
“萝丫头的茶可香得很。”叶有志笑着夸了一句,就将自己酒杯里最后一口酒喝下,拿衣角将酒杯擦了擦后递出来。
这是要拿他的酒杯倒茶喝了,怕酒气伤了茶香,还拿衣角先擦了一遍。
叶青萝见状也不讲究了,就先给有志叔添了一酒杯的茶,其他人见状争相效仿,也就不再喝酒了。
叶青萝提着小茶壶围桌走了一圈儿,竟是都添上了一杯茶。
她没再去继续添开水,而是笑着开口说起她过来要说的事儿。
要一处地方建书轩,建书轩的本钱还有添置科举书和一些对读书人有益的便宜些的书籍,都由她负责。
她一次买的书多,到时还能和书局还还价,总之建这座书轩对村里有志考科举的读书郎是有大好处的。
至少她承担了大多的科举书,读书郎各人只需要承担少量的自己想买的书籍了,也减少了每个人的科举成本。
同时通过这个举动,让那些如今也算衣食无忧读得起书的少年娃们,不要浪费上学的这几年。
有的甚至读了十年书的少年们,最后也没下科场碰过运气,干的也多不是读书人能做的活计。
她家大堂哥就读了十年书,最后在出力气时去学的木匠手艺,如果不因家境而放弃读书这条路,说不定当年也能考个童生呢。
她只举了自家一个例子,就让这一桌叶家叔伯沉默了,心里同样也有一把火熊熊燃烧起来。
村里像叶青枫这样的后生还有好多,多的读完了十年书,少的也读了四、五年呢。
小子们还没出力气时也不能出去做工,除非做一些活儿轻便的学徒,不然也没哪个爹娘敢让孩子出去做不合年纪的活儿。
又秉着多识几个字、明些道理,将来不做睁眼瞎的思想,再加上村塾束修不贵,家里只要供得起就会供着,供不起才辍学。
就像去年叶青宇辍学,是为了给弟弟们上学省钱,这是同时供不起几个孩子读书的人家常见的抉择。
后来叶长贵出了事,家里不但没钱还欠了那么多钱,叶青宣和叶青安就辍学了,这在村里同样很平常,是正常结果。
但如今村里各家做工的就有几个人,一个月下来工钱少则一、二两,多的也有二、三两呢。
就拿杨春生家来说,爷在酿酒作坊、奶在成衣作坊、爹在干货(豆渣)作坊、大哥和小妹在干货作坊。
除了小妹拿十五文,其余四人都拿三十文,一个月下来就有四两。
杨春生是叶青枫培养的管事人才,原来在干货作坊拿的是五十文,现在直接就是一个月二两。
杨家大房是村里拿工钱最多的人家吗?
不,还有叶家旺家,叶正飞一个月拿一两做帐房兼职,叶家旺和婆娘去府城是各拿二两。
不算县城做帐房的叶正学,反正叶正学也没钱拿回家,家里每个月工钱也有六两进账。
所以,叶家旺家里已经出了一个秀才,自然还想另两个儿子也能考个秀才回来的。
就是那些个少年们也早就在叶青萝培养弟弟们的激励下,个个都开始树立考科举的目标了。
叶青宇那里攒着的《大夏风物志》如今村塾大班几乎都在看,就是轮流借阅。
为了不占用排队人的时间,借到书的人都要在完成课业之余抓紧看、抓紧读,反而形成了一种紧迫感,都特别珍惜这个机会。
这是书太少而想读书的人太多,才自己形成的规矩,而现在叶青萝要建书轩,无疑是再添一把助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