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扶持一个最强的盟友!(2 / 2)
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他转过身,直视着约翰·里德,继续说道:“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市场转向是必然的,这不是赌博,而是基于经济规律的精准预判。
高利率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将持续攀升,财政赤字将像滚雪球般扩大,这些基本面因素迟早会反映在股市上。
我以我在香江、美国、英国等一系列交易中从未失手的记录向你保证,这次也不会例外,如果你现在开始布局,最多两个月内就能看到市场转向的明确信号。”
约翰·里德的呼吸明显变得急促起来。
林浩然列举的这些成功案例,正是他最看重的。一个从未失手的投资天才的判断,值得他押上全部筹码。
然而,此刻的林浩然,脑海中却是在回忆着一张图,那是一张1982年~1987年的标普500指数走势图。
那张图还是一本有关里根经济学的资料书里的一张图,他清楚地记得,正是从1982年1月份开始,标普500指数便开始下滑,而这个下滑的过程,甚至持续了高达七八个月时间之久。
之后,标普500指数才迎来持续性的大涨,美国股市,也才正式开始一个小牛市。
而如今,已经是1981年11月12号了。
所以,距离市场转向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窗口。
林浩然清楚地记得,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标普500指数将从1982年1月开始持续下跌,直到3月中旬才触底反弹。
但这也仅仅只是调整期而已,就在大家以为下跌终于止住的时候,5月中旬,美国股市又开始持续下跌,直至8月中旬,这波下跌潮才止住。
当然了,如此详细的猜测,林浩然自然不会说出来。
他只需要说近两三个月的情况,就足够了。
这意味着,现在正是建立空头头寸的最佳时机。
“两个月?“约翰·里德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关键时间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您竟然能给出如此精确的时间预测?”
林浩然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是的,两个月,这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政策效应传导周期、企业财报发布节奏,以及美联储议息会议时间表的综合判断。
我在来美国之前,其实也利用我自己的渠道来源收到了你们手中这份资料,我经过仔细的研究,最终才有了我的这番结论。”
狗屁仔细研究,这不过都是他前世看书时所看到的罢了。
当然了,在约翰·里德面前,他自然要说得冠冕堂皇一些。
约翰·里德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原本就对林浩然如此精准的判断感到惊讶,现在听说是基于同样的资料得出的结论,顿时觉得合情合理。
毕竟那份内部资料确实包含了大量深度分析和数据预测。
再结合林浩然以往的战绩,约翰·里德更加相信林浩然的话了。
作为一名专业的金融人士,林浩然在会议室上所说的那番话,他内心其实就已经很认可了。
之后,邀请林浩然到办公室来,对方更详细的解说,让约翰·里德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林浩然的分析不仅逻辑严密,更难得的是对时间点的精准把握,这完全符合一个顶级投资人的素养。
更何况,他相信对方没有任何欺骗他的理由,这对对方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如今,整个花旗银行与林浩然关系最好的就数他约翰·里德了,他相信林浩然千方百计进入花旗银行执行董事行列,哪可能轻易放弃他这位在花旗内部最具潜力的盟友。
作为当事人,约翰·里德可是知道,为了说服那帮人答应林浩然成为执行董事,他可是花费了不小的心思。
如今,从会议室里边能看得出,那些执行董事,基本都对林浩然这位新加入的外来者,是比较排斥的。
他一直看好林浩然,愿与对方打好关系,就是因为林浩然的投资精准之处,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合作潜力。
“我明白了。“约翰·里德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豫终于消散,“林,感谢你的坦诚。既然你如此肯定,那我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如果一切如你所料,这将是花旗银行历史上最漂亮的一次逆向操作。”
林浩然会意地点头:“我相信,两个月后,您会为今天的决定感到庆幸。”
“如果事情真的如我们所预测的那般,林先生,我约翰·里德,欠您一个大人情,日后必有重谢!”
约翰·里德郑重其事地伸出手,与林浩然紧紧相握。
如果说,之前两人的关系,只是友好的话。
那么在这一刻,两人之间的同盟关系正式确立。
“约翰先生言重了,我们这是互利共赢,您能在花旗内部站稳脚跟,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帮助。“林浩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说道。
这何尝不是林浩然为何要帮助约翰·里德的最大原因呢!
他如今在花旗银行执行董事席位上,就如同一个异类,被其他董事排斥在外。
若想在花旗内部真正拥有话语权,他必须扶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而约翰·里德,这个未来的花旗掌门人,无疑是最佳人选。
原本,约翰·里德按照正常的发展趋势,也会成为花旗掌门人。
如今,有了林浩然的助力,约翰·里德在花旗银行核心高层中的影响力必定大涨。
一旦约翰·里德在核心高层中的影响力得到巩固,林浩然在花旗的地位也将水涨船高,话语权必将随之增强。
作为一名非美籍华人,林浩然深知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掌控花旗银行这样的美国金融巨头。
能够获得执行董事的席位,恐怕已经是美国政府能够容忍的最大极限了。
既然无法直接掌控,那么通过扶持一位可靠的代理人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约翰·里德将借助林浩然的精准判断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林浩然则通过支持未来的掌门人来确保自己在花旗的影响力。
未来,抗衡鱿鱼人的入侵,阻止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把握也会更大!
“想必约翰先生心中的疑问已经得到了解答,如果没有什么事,那我便先回去了。”林浩然看了看时间,笑着对约翰·里德说道。
他已经约了苏志学,准备亲自去一趟环宇投资公司。
虽然苏志学会定期通过远洋电话向他汇报工作,但太久没去实地视察,既然都已经来到了纽约,还是需要亲自走一趟。
在他旗下的所有企业中,环宇投资公司无疑是最重要、也是价值最高的。
即便是香江的置地集团,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这几年,他赚取的利润除了部分继续投入香江市场,以及分散投资到南洋和日本外,最大的资金流向就是环宇投资公司。
事实上,他收益中的绝大部分,都通过环宇投资公司暗中持有了多家看好的美国上市企业股份,包括可口可乐、英特尔、花旗银行、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优质标的。
作为穿越人士,或许这就是最轻松的赚钱办法了。
毕竟,他知道哪些企业未来会蓬勃发展,成为各自领域的巨头,财富增长翻的倍数会比别人辛辛苦苦经营公司要多无数倍。
“当然,林,感谢你今天的时间,我这就开始部署'前瞻资本'的行动,希望两个月后,我们能在这里举杯庆祝。”约翰·里德再次与林浩然握手,郑重地说道。
“一定会的。”林浩然自信地回应。
离开花旗大厦,林浩然和利国韦先是回到隔壁的酒店。
进入酒店套房中,坐在大厅的沙发上,利国韦忍不住问道:“老板,您对约翰·里德如此有信心,万一他……”
“没有万一。”林浩然打断道,“在华尔街,乃至在花旗银行内部,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可靠的盟友,董事会议上你也看到了,我们就算成了执行董事,那又怎样?
约翰·里德不仅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审时度势,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未来在花旗的地位,也决定我们在花旗银行的话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