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禅医静修(1 / 1)
西都的喧嚣与波澜,随着菩提生化的崩塌与马家的清算,渐渐归于平息。城中那座曾被贡布邪僧占据、后又经丹增喇嘛短暂主持,如今已由另一位德高望重、与丹增有旧的喇嘛接手的“噶陀西寺”,迎来了暂时的宁静。
江易辰并未立刻离开西都。他婉拒了各方势力的宴请与媒体的追逐,向寺庙请求了一间僻静的禅房,欲借此佛门清净之地,将此次“佛劫”中的诸多感悟,细细梳理,沉淀为自身真正的底蕴。
禅房简朴,一桌一蒲团,窗外古柏森森,唯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洗涤人心的正统梵唱。
江易辰盘坐于蒲团之上,并未急于运转功法提升真元,也未立刻钻研丹方阵法。他只是静静地坐着,放空思绪,让心神与这方宁静的天地逐渐相融。
脑海中,过往的一幕幕如同浮光掠影般闪过——
姬伟那怨毒的眼神与卑劣的偷袭;
贡布邪僧那扭曲的伪善与冰冷的精神冲击;
数十万民众从狂热迷茫到逐渐清醒的眼神变化;
丹增喇嘛那悲悯而坚定的身影;
还有自己创出“梵音针”时那灵光乍现的顿悟,以及功德加身时那温暖浩瀚的洗礼……
种种情绪,激烈的、愤怒的、慈悲的、喜悦的、疲惫的……此刻在这绝对的宁静中,被缓缓地剥离、安抚、沉淀。
他回忆着“禅医篇”的奥义,结合自己实践“梵音针”的体会,对“医心”之道的理解愈发深刻。医者,不仅治身,更需安神。而安神之道,首重一个“静”字。心若浮躁,如何能洞悉病源?神若不安,如何能引导生机?
他并未刻意修炼神识,但随着心境的越发澄澈安宁,他那因连番激战而有些疲惫、甚至沾染了一丝杀伐与邪异气息残余的神识,竟开始自发性地缓缓凝聚、净化。
如同浑浊的溪流汇入了清澈见底的深潭,在水流的自然涤荡与沉淀下,杂质慢慢沉降,水流本身变得越发晶莹剔透,容量也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扩大。
他感受着神识在这种宁静状态下的变化。以往,神识更多是被他当作探查、攻击、防御的工具,充满了“动”的意味。而此刻,在这禅修的静定之中,他体会到了神识“静”的一面。
静,并非死寂,而是另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广袤的力量。静能生慧,静能养神。在这种“静”中,他的神识仿佛得到了最本源的滋养,变得更加凝练、更加精纯,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和深远。他甚至能“听”到窗外那古柏生命脉络中灵气流淌的微弱声音,能“看”到空气中那无形佛唱引动的祥和能量涟漪。
这是一种质的提升,是神识在经历了高强度运用与凶险对抗后,于宁静中完成的自我淬炼与升华。
数日静修,弹指而过。
当江易辰再次睁开双眼时,他的眼眸深邃如古井,波澜不惊,却又仿佛能映照出世间万物的本质。周身气息圆融内敛,与这禅房、这古寺、这天地自然无比和谐。
他轻轻吁出一口气,气息悠长而平和。神识微动,如同水银泻地般无声无息地蔓延开来,覆盖的范围比之前更广,感知的精细度也更高,而且运转之间,少了几分以往的锋锐,多了几分温润与灵动。
禅医静修,洗尽铅华。神识得以滋养壮大,心境愈发通透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