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琴酒的零零后助理 > 第34章 三人的 “旅行计划”,竞争与充电

第34章 三人的 “旅行计划”,竞争与充电(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鹤酒居”的晨雾还没散尽,郑鹤岁就被降谷零拍在桌上的“旅行攻略”砸醒了。他顶着一头炸毛的头发坐起来,看着攻略封面上“中日文化深度游——从东京到京都,边玩边充电”的大字,差点以为是组织时期的“跨国任务计划书”。旁边琴酒穿着深灰色休闲西装,正用研究加密文件的眼神盯着攻略里的“安全注意事项”,黑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咚咚”轻响,活像在给这场旅行“敲安全警钟”。

“安室先生,你这攻略是用组织任务报告模板改的吧?”郑鹤岁揉着眼睛吐槽,伸手去拿攻略,结果被琴酒抢先一步。琴酒指着“京都寺庙游览路线”那页,眉头皱成麻花:“每个景点停留时间标注模糊,按组织行动规范,至少要精确到分钟。还有,‘品尝怀石料理’后面没写备选餐厅,万一遇到客满,会打乱整个行程,这叫‘计划漏洞’。”

降谷零凑过来,金发上沾着点面粉——显然是早上帮佐藤芽衣做和果子时蹭到的,他一把抢过攻略,不服气地反驳:“琴酒先生,旅行讲究的是随性!太死板会像执行组织任务,毫无乐趣。再说了,我特意留了‘自由活动时间’,咱们可以趁机考察当地特色酒店,学习人家的运营技巧,这叫‘工作娱乐两开花’!”

正吵着,佐藤芽衣端着一盘点心走进来,手里还拿着裱花袋,脸上沾着奶油:“大家别争啦!尝尝我做的‘旅行试吃甜品’,樱花味大福里夹了中国桂花馅,还有抹茶味的小饼干,上面印着‘旅途愉快’呢!咱们边吃边聊,肯定能定下完美路线。”

郑鹤岁拿起一块大福塞进嘴里,眼睛瞬间亮了:“好吃!芽衣,你这手艺简直是‘治愈系美食代言人’!我觉得咱们旅行得加点‘文化充电’项目,比如去东京的中国文化中心看展览,到京都的百年老店学做和果子,既能放松又能给酒店运营找灵感,比单纯打卡景点有用多了!”

琴酒放下茶杯,难得没反驳:“可以,但要制定‘安全预案’。比如提前查好每个城市的ergency电话,把重要证件扫描备份,像组织时期保管核心情报那样谨慎。还有,避免去人多拥挤的景点,防止被扒手盯上,这叫‘风险规避’。”

降谷零眼睛一亮,立刻掏出手机查资料:“我早就调研过了!东京有家‘中日融合料理店’,老板把川菜和怀石料理结合,生意火爆,咱们正好去取经,说不定能给‘鹤酒居’研发新菜品;京都有家老民宿,靠‘传统茶道体验’吸引客人,咱们学学人家的服务细节,回来升级咱们的茶艺课!”

郑鹤岁拍着桌子附和:“这个主意好!我还想顺道去大阪的中文书店,淘点传统文化书籍,给咱们的中文学校添点新教材。对了,咱们得搞个‘旅行竞赛’,每人负责一个环节,看谁安排的行程最有意思,输的人要给另外两人买伴手礼,这叫‘边玩边卷’!”

说干就干,三人立刻分工。郑鹤岁负责“文化体验”环节,上网查各地的博物馆、手工作坊信息,结果在论坛上和网友争论“抹茶起源于中国还是日本”,吵到差点忘了订酒店;降谷零承包“美食考察”,列了满满一页“必吃清单”,从东京的拉面店到京都的鲷鱼烧摊,还标注了“隐藏吃法”,活像组织时期的“物资补给清单”;琴酒则专注“安全与交通”,用Excel做了“每日行程表”,精确到“几点几分坐地铁,从哪个出口出站”,甚至给每人准备了“应急包”,里面装着创可贴、消毒棉片,还有防蚊喷雾——据说是怕郑鹤岁被蚊子咬得“影响工作状态”。

出发当天,三人在东京站集合。郑鹤岁背着个塞满中文书籍的双肩包,差点被压得驼背;降谷零拎着个印着小猫图案的保温袋,里面装着佐藤芽衣做的“旅途便当”;琴酒则拉着个黑色行李箱,看着像装着“组织机密文件”,打开一看,全是折叠伞、防晒衣、便携充电宝,比旅行社导游还周到。

第一站是东京的中国文化中心。郑鹤岁看着展厅里的青花瓷、书法作品,兴奋得像个孩子,拉着琴酒和降谷零讲解:“你看这《千里江山图》复刻版,配色多绝!咱们酒店大堂也能挂一幅,再配个日式插花,绝对有‘中日融合那味儿’!”琴酒看着他发亮的眼睛,嘴角悄悄上扬,伸手帮他扶了扶歪掉的背包带,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千百遍。

降谷零则被中心里的“中式点心体验区”吸引,拉着师傅学做龙须酥。他以前在组织里练过“精细操作”,揉起面团来格外顺手,就是撒糖时没控制好量,搞得满脸都是,活像个“糖霜版卧底”。郑鹤岁掏出手机拍照,笑着调侃:“安室先生,你这造型回去能直接当‘鹤酒居’甜点宣传大使,标题就叫‘前公安卧底的甜蜜转型’!”

中午,三人去降谷零清单上的“中日融合料理店”吃饭。老板听说他们开了家文化主题酒店,热情地分享经验:“要让客人有‘归属感’,比如记住常客的口味,节日送点小惊喜,比搞花里胡哨的活动管用。”琴酒听得认真,掏出小本本记录,字迹凌厉得像在写组织任务总结,惹得老板忍不住问:“这位先生以前是做秘书的吧?记录得比我账本还清楚!”

下午去考察特色酒店时,三人还闹了个笑话。那家酒店主打“古风体验”,客人要穿汉服办理入住,郑鹤岁选了件广袖流仙裙,结果走路时裙摆被椅子勾住,差点摔个“平地起惊雷”;琴酒穿了身玄色长袍,板着脸站在大堂,被其他客人当成“酒店保安”,还有人过来问“哪里有灭火器”;降谷零穿得最合身,却在拍照时被风吹乱金发,活像个“披头散发的古风偶像”,三人的糗样被路人拍下来,差点发到社交平台。

晚上回到酒店,三人瘫在房间里总结当天“收获”。郑鹤岁抱着新买的书法字帖,兴奋地说:“我决定了!回去就给酒店加个‘古风体验房’,配汉服和古琴,再教客人写毛笔字,肯定受欢迎!”降谷零翻着手机里的美食照片,舔了舔嘴唇:“我要研发‘樱花味担担面’,把四川辣味和日本樱花香结合,绝对能成招牌!”琴酒则拿出行程表,在“安全记录”那栏打了个勾,补充道:“明天去京都,记得带伞,天气预报说有雨,别像今天这样淋成‘落汤鸡’。”

接下来的京都之行更热闹。郑鹤岁在百年和果子店学做羊羹,把“数控编程精准度”用在熬糖上,做出的羊羹又滑又嫩,老板夸他“有做点心的天赋”;降谷零去寺庙旁的茶屋学茶道,动作优雅得像“本色出演”,就是跪坐太久腿麻,站起来时差点摔倒,幸好琴酒扶了他一把;琴酒则被寺庙的“安防系统”吸引,拉着僧人问“夜间巡逻路线”,搞得对方以为他是“安全顾问”,还热情地给了他份“寺庙安防手册”。

旅行最后一天,三人在京都塔下“结算”旅行竞赛。郑鹤岁的“文化体验”收获最多,琴酒的“安全保障”无可挑剔,降谷零的“美食考察”差点让两人吃撑,最终以“平局”收场,约定“回去一起给酒店搞升级”。看着夕阳下的京都塔,郑鹤岁突然感慨:“这趟旅行比在组织里执行十次任务还开心,不仅学到东西,还没人催着‘交报告’!”

回程路上,三人靠在高铁座椅上,累得说不出话,却满脸笑容。琴酒看着郑鹤岁睡着后歪到自己肩上的脑袋,小心翼翼地调整姿势,生怕吵醒他;降谷零翻着手机里的照片,偷偷给佐藤芽衣发消息,说“回去要给她做京都学的新甜点”。高铁穿过隧道,窗外的灯光一闪而过,像极了他们从组织黑暗走向光明的路。

回到“鹤酒居”时,佐藤芽衣和郑爸爸郑妈妈早已在门口等候,手里还举着“欢迎回家”的牌子。郑鹤岁冲过去拥抱家人,琴酒和降谷零看着眼前的热闹,心里满是踏实。当晚,四人围着庭院里的石桌,分享旅行收获,郑妈妈笑着说:“以后每年都去一次,你们负责‘充电’,我和芽衣负责给你们做‘能量补给’!”

月光洒在“鹤酒居”的灯笼上,暖黄色的光芒映着每个人的笑脸。这场充满“竞争”与“充电”的旅行,不仅让三人学到了运营技巧,更让他们明白:比起单打独斗,互相陪伴、共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鹤酒居”的故事,也会在这些温暖的瞬间里,继续书写出更多精彩篇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