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 / 2)
同是党锢之祸牵连者的后代,许衡已官至两千石郡守,张汤却只能在偏远之地为荆蛮部落做些杂活,心中岂能平衡?
若非汉朝以孝治天下,张汤怕是要怨怪父辈了!
你想让我帮你?许衡挑眉问道。
张汤连忙起身作揖:汤自幼流落蛮荒,多年研习汉蛮文化,深得湘蛮族长信任。论及对荆蛮的了解,汤若称第二,大汉无人敢居第一。
凭此本事与多年积累的人脉,汤愿为府君效犬马之劳,或安抚或征讨,助府君平定诸蛮。
许衡转向刘磐:兄长以为如何?
刘磐点头:我等对蛮族事务知之甚少,确需这般人才。
许衡复又看向张汤:兄长所言极是。我们需要既通晓蛮情又得蛮族敬重的自己人......但你有无真才实学,尚需验证。
张汤早有准备:府君若要考校,但请明言。
爽快!兼具汉人细致与蛮人豪气......我问你:若要收编这两万四千蛮人为军,该用何策?
张汤诧异:府君征召劳役,竟非为屯田?
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许衡道,主要想组建南蛮营,持续补充蛮兵,以助匡扶汉室。
张汤沉吟:难怪府君专征蛮族孤寡——此为断其归路。
许衡坦言:本想遣散你们十二位蛮将,未料五人留下添乱。
张汤正色道:府君错矣。以汤之见,我等五人反可助府君收服荆蛮诸部。
此话怎讲?
张汤说道:大人,属下先前已禀明,要论对夷情的了解,当世无人能及。蛮夷虽不受王化,但各族仅靠山野过活,不懂耕稼之术。他们素来崇尚武力,除与汉人交战时会同仇敌忾,平日里常因细故自相残杀。如今大人重施賨布之策,料想各部暂时不会侵扰官府。他们越是壮大,彼此间就越是纷争不断。若大人能善加引导,居中斡旋,定能坐收渔利。
许衡凝望天际,问道:当以何策令诸部自相残害?
昔年春秋诸侯争霸,而今蛮夷各自为政。废除户籍制后重启賨布之策,日久各部势力必然膨胀。听闻五溪蛮首领沙摩呲与沅陵蛮首首相里盖早有称王之意。
称王?许衡失笑:区区蛮夷也敢妄自称尊?
张汤进言:大人或许不屑蛮王虚名,但在他们眼中,这便如同我朝两千石**,是毕生所求。
许衡恍然,心道确实是眼界不同所致。
依你之见,该如何以此引诱他们?许衡问道。
张汤近前密语良久。
翌日,许衡与刘磐召见五名蛮将,正色道:
刚获密报,四郡有人暗中募兵谋反。形势危急,若从荆北调兵恐缓不济急。现需征调各族两万四千劳役转为民兵,特此告知。
益阳蛮将羊栈岑浪不悦道:大人此举未免操之过急?我等刚到长沙,屯田尚未开展,如何突然就要改徭为兵?即便族长有令要听调遣,但这也太......
许衡意味深长地打断:还有一事需向诸位说明。
他环顾众蛮人首领,缓缓道:各位都知道,家父刘荆州奉皇命担任镇南将军,持节统领荆州七郡。如今为稳固荆南,促进各族与汉人交好,除了推行賨布政策外,还准备奏请朝廷在荆南册封一位蛮王,并设立护蛮校尉统领各族。
这番话让五位蛮将都呆住了。
蛮将百里浠沉吟片刻,问道:大人此话可当真?
许衡神色平静:如今长沙和武陵两郡已不再强制各族编入户籍,各部首领都被委任为邑长,相当于一县之主。但总需要有人代表朝廷管理各族首领,统领各部事务。因此必须从诸位首领中推选一位,任期两年,总管各族要务。家父已经向长安呈递奏表,只等相府东曹和选部核定食邑后便可实施。
这分明是糊弄人的谎话。刘表怎么可能真向长安请封什么蛮王?
就算上表也不过走个过场,朝廷根本不会批准。
但淳朴的蛮人们却信以为真。
许衡当众抛出设立蛮王和护蛮校尉的消息,立刻震住了五位蛮将。
他们听完就开始盘算起来。
按照许衡的意思,现在两郡不再强制各部落登记户籍,改为通过蛮王管理各族邑长来实施管控。
这么看来,哪个部落的首领当上蛮王,哪个部族未来两年就能飞速发展,凌驾于其他部族之上。这可是至关重要的位置!
但要怎样才能让刘表向朝廷推荐自己当蛮王呢?
五位蛮将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既然必须通过镇南将军刘表向朝廷提议,那谁来当蛮王自然就是山阳刘氏说了算。
说白了,各族必须先讨好刘氏,任其差遣,才能获得这个蛮王封号。
只见湘蛮首领张汤立即站出来,义正词严地说:刘荆州为我荆南各族如此费心,我们湘族实在感激。大人放心,若要用我湘族军民,张汤绝无二话。我这就派人回湘临通知族长,改劳役为兵,任凭大人调遣。大人对我族有任何要求尽管提,只要我们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张汤昂首环视剩下四名蛮族将领,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强势态度。
四位蛮将眼看张汤代表湘蛮第一个向许衡表态,顿时领悟了他的盘算——这分明是公开支持许衡,为自家首领争夺蛮王宝座!
沙摩柯拍案而起,声如洪钟:府君要组建南蛮军队有何难处?我五溪勇士愿效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