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2 / 2)
许衡挑眉问道:出什么事了?
张羡反了。
什么?
许衡连忙接过文书,上面赫然是张羡的讨伐檄文。
细读之后,许衡眉头紧锁。
张羡确实工于心计。原以为他会借张方之事起兵,没想到这老贼竟以张方之事做文章,污蔑伯父谋反......果然老谋深算!
刘磐怒道:张方这厮竟敢如此污蔑叔父!他有何证据?
许衡叹道:世上之事,何须确凿证据?当年关东联军讨董时,桥瑁假冒三公文书,列举董卓罪状,世人又何尝辨出真伪?谎言重复千遍,便成真理。
刘磐愤然击掌:实在可恨!
许衡在学宫外来回踱步:当务之急是应对张羡的进攻。既然檄文已发,想必他正在集结兵马,不出数日必会攻打长沙。我们得尽快布防。
刘磐沉声道:我这就下令全军南移,在长沙南境设防!
不妥。许衡摇头,应当将兵力集中在长沙主城,放张羡入境。
刘磐不解:为何?
许衡解释道:长沙郡除主城外,其他县城皆无险可守。若在南面设防,恐怕难以持久。不如让敌军深入,必会分兵驻守所占城池。届时我们固守主城,以逸待劳,伺机破敌。
丹阳郡内,周昕被迫与前来接管的刘琬、吴景兵戎相见。
吴景身为孙坚妻弟,手握精锐之师,此行本就意图强占丹阳,双方冲突爆发时将刘琬也牵连其中。
论名分,刘琬本是朝廷钦定的丹阳太守,但手中兵力却最为薄弱。周昂拥有在当地招募的丹阳劲旅,吴景则掌握着其姐夫孙坚支援的精锐部队。
周昂与吴景对峙之际,刘琬在混战中丧命,黯然退场。
......
襄阳城中,刘表听完蒯越禀报,气得双手颤抖:好得很!如今连天子诏令都敢藐视,擅自任免州郡长官?更敢屠戮我宗亲联盟成员!
蒯越沉声道:当初少主率军入雒时,董袁双方皆忌惮宗亲联盟的大义名分。如今董卓西迁,河南尹饿殍遍野,雒阳残破,汉室威严扫地。二袁再无顾忌,自然不将联盟放在眼里。
侍立一旁的蒯良进言:明公昔日联合袁绍制衡袁术。如今宗亲遇害......我们岂能再与袁氏同流?
刘表揉着太阳穴默然。
的确,宗亲成员遇害后,荆州若继续与袁绍合作,联盟将名存实亡。
必须发文声讨二袁!刘表略显疲惫地说道。
蒯越深吸一口气:檄文一出,联盟便再难保持中立......
刘表明白其中利害——袁绍、袁术、宗亲联盟三方混战的局面即将形成。
他转向蔡瑁:德珪,即刻停止向南境增兵。你需在襄阳加紧练兵,声讨文书颁布后,二袁必来报复。
遵命。蔡瑁躬身应答。
刘表又对蒯良道:子柔速派使者赴荆南,告知伯瑜南疆事务全权交由他处置......待平定张羡叛乱后,立即班师回襄。
待众人退下,刘表暗自懊悔:终究是操之过急,中了董卓的圈套。
此刻的九江郡寿春城中,暗流涌动。
孙坚端坐厅中,凝视案几上那方象征六百石俸禄的扬州刺史印玺,嘴角泛起满意弧度。
去岁袁术举荐他出任豫州刺史,原是为借他之手除掉孔伷谋取豫州。
彼时孙坚本无他想,幸得阳人县许衡点醒,方知其中利害。
忆及前番替袁术诛杀张咨、王睿,致使南阳士人讥评如潮,袁术却坐收渔利,白得南阳郡。
此番袁术故伎重演,孙坚已然醒悟,决意抽身。
他献策改遣陈兰、雷薄赴豫州,自请率部东进扬州,助袁术夺取九江、庐江二郡,贯通南阳与豫州之势。
袁术闻之大喜——荆豫扬三州尽归囊中,正是其霸业宏图。若成此事,南天霸业唾手可得,天下除董卓再无敌手。
当即便允孙坚出兵九江。
孙坚与扬州刺史陈温素有交谊,出兵前修书陈词:此番实受袁术所迫,望君暂避锋芒免遭毒手。
陈温性本温和,自知非乱世枭雄之材,权衡后挂印而去。
时值九江太守周昂于豫州与陈兰等交锋,刺史既走,寿春顿成无主之地。
孙坚兵不刃血入主寿春。
此举亦断周昂豫州退路。
既得寿春向袁术复命,孙坚暗筹大计——
该是脱离袁术自立门户之时了。
父亲!
清越童音打断思绪。回首但见英挺少年眉目如刀,朝气逼人。
伯符。
望着长子俊朗面容,孙坚展露罕见笑意。
自北上征战,家眷久寓寿春。今终得重逢。
诸子女中,最令他牵挂的正是这长子孙策。
(
孙氏一族的未来,全都寄托在这个少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