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 > 第137章

第137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关于日不落计划,众谋士达成共识:当以三韩为切入点。正值弁辰、马韩联军压迫辰韩之际,可明助辰韩缔约,暗扶另两国维持胶着战局。济州岛作为关键军事要塞,既能钳制三韩,又可成为未来经略跳板。

郭嘉献策道:当使三国深陷战争泥潭,持续消耗国力,为大汉日后吞并铺路。此议获众人首肯,后续尚需完善细则。

(在中国东北地区,虽然整体发展水平较中原地区有所差距,但就其规模而言约相当于中原的一个州郡。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当地建立有效治理后,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促进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殿下,我们在稳定东北局势后,臣以为应当重新打通西部通道。这条战略要道能将中原的影响力延伸至更远的区域。

历史上,中原王朝强盛时期曾有效管辖西部疆域。随着国力衰弱,西部疆域逐渐失去控制,导致周边势力重新崛起。这些势力甚至趁中原衰弱之际,不断蚕食中原的利益。

荀彧曾研究过亚洲地理图志,对波斯地区兴起的萨珊王朝颇感兴趣。虽然知道这个可与中原比肩的强大政权,但因缺乏直接接触,他对这个异域的灿烂文化充满好奇。因此他主张在平定东北后,下一个战略目标应当转向西部。

但郭嘉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东北平定后,应当将目光投向海外,特别是倭岛地区。他极力主张尽快控制倭岛上的重要银矿资源。根据以往掌握的情报,倭岛上的银矿储量极为丰富,完全开采后其价值难以估量。郭嘉强调海洋贸易的收益将远超陆地通道,且见效更快。

诸葛亮和程昱也参与讨论。诸葛亮主张向南发展,指出以往由于南方丛林密布、环境恶劣而被忽视。但如今医学发展已能克服这些困难,南方丰富的资源值得开发。

程昱则支持郭嘉的海上战略,认为同时发展海洋贸易和开发银矿资源,能更快促进中原的繁荣。

争吵陷入了僵局,众人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刘苍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眼前这番争执。这种争论恰恰说明臣子们都在殚精竭虑地为大汉谋划,为日不落计划完善细节。

最终争议无果,众人将难题抛给了刘苍。对这位君王而言,这些分歧无伤大雅,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诸位且先退下,此事容后再议。刘苍摆手道,当务之急是积蓄国力。待平定三韩后,再商议下一步计划。

实际上,他更倾向郭嘉与程昱的提议。占据三韩和济州岛后,既可拓展海上贸易,又能剑指倭国——那座石见银山令他魂牵梦萦。若能掌控这座银矿,必将加速大汉崛起。

但其他建议亦有其价值。刘苍隐约预感,登基大典时,系统定会赐予丰厚奖励。或许能获得梦寐以求的蒸汽机图纸?有了这等利器,铁路纵横亚细亚的宏图便不再是幻想。

想到这里,年轻的**心潮澎湃。当夜,他仍在书房踱步,思绪久久难平。

公元1051年,许都深宫中的刘协正暗自筹谋。这位被软禁的**并非表面那般顺从,曾暗中策动过一场未遂的**。最初入主中宫的曹节并非他属意之人,当年杨国丈为匡扶汉室正统,曾在暗处多方奔走,联络前朝旧臣,竟也结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可惜这场精心谋划的复辟终究功亏一篑。曹操以雷霆手段斩尽叛乱者,连带刘协最后残存的羽翼也被连根拔除。此刻的汉天子独坐宫闱,指节攥得发白。乱臣贼子......他喉间滚动着苦涩的诅咒,胸腔里翻涌着滔天恨意。若有一星半点的兵权,他定要叫那些**之徒血债血偿。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空悬的冕旒之下,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竟调不动一兵一卒。连仅存的忠勇之士,也已在曹操的屠刀下化作冤魂。面对铜镜中憔悴的面容,刘协忽然想起远在冀州的刘苍:父皇......儿臣愧对列祖列宗。想到四百年汉祚将断送在自己手中,五脏六腑都绞作一团。

转念间,他抚平了龙袍上的褶皱。终究刘苍身上流淌着皇室血脉,这万里江山仍属刘氏。何必为了虚妄的执念赔上性命?若能主动禅让,或许还能得个善终。虽不免沦为笼中困兽,总好过身首异处。

当这份屈服的心意传到刘苍案前时,这位新晋权臣正把玩着程昱呈上的鸩酒。倒是识时务。他轻笑着将毒樽搁置一旁。原本繁琐的禅让流程突然变得顺遂异常,连筹备多时的登基大典也全权委予荀彧操办。

时值岁末,朔风卷着建安七年的残雪。刘苍特意将黄道吉日定在来年开春,不仅因208这个数字暗合周易,更需留足时日广发国书。各邦使节跋山涉水而来,总要彰显新朝气象。为此,羽林卫的铁骑踏遍十三州,两个月内荡平境内所有匪患。当黑甲士兵的佩刀映亮每座城郭时,连市井无赖都学会了低头噤声——在这改天换地的节骨眼上,没人敢触新君的霉头。

万民欢欣鼓舞,皆仰首期盼汉王登基,至于刘协,早已被世人抛诸脑后。

526.登基大典筹备

忽如一夜春风至,千树万树梨花开。

时值隆冬,昨夜一场大雪将天地尽染银装。宫苑内草木凋零,唯有几株寒梅凌霜怒放。

刘苍身披貂裘立于亭中,见此雪景不由得吟诵起记忆中盛唐名句。这诗句在后世广为流传,他倒也记得清楚。

妙极!主上当真才高八斗,千古罕见!

侍立在侧的小德子闻言立即击节称赞。刘苍听罢失笑摇头,他自知并非文采**之人,这诗句原是借来一用。不过他也未点破,只当是自家笔墨。

主上何不将此佳句题写留存?定能流传千古。

小德子觑着刘苍神色进言。刘苍再度摇头——他的字迹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慎言,尚未行登基大礼。

虽说众人都心知肚明皇帝之位非刘苍莫属,但毕竟尚未正式受禅,此刻仍应称汉王。古今中外,名分之事最是要紧。

小德子赔笑道:是奴婢失言了。不过依奴婢愚见,这之称迟早得用。

刘苍不再理会这个贴身内侍,**风雪中思量登基后的朝局更迭。汉室江山即将迎来新气象,刘协那班旧臣该如何处置?经过这番动荡,留在刘协身边的尽是些庸碌之辈。而随着曹操等诸侯归顺,麾下能臣干将愈发众多。朝堂官职向来僧多粥少,这人员调度倒需好生计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