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上沪甜润·桂花糖粥的暖秋滋味(2 / 2)
-再往碗中舀入足量的粥,根据口味淋上1-2毫升蜂蜜(可选),最后撒上少许干桂花(或新鲜腌桂花)点缀,即可食用。
4.成品特点:粥体浓稠却不糊嘴,圆糯米熬得软糯开花,入口即化;老冰糖的甜润不齁,带着新鲜桂花的清雅香气,咽下去后喉间还留着淡淡的桂花香,暖而不燥,解腻又养胃。
三、桂香满街,甜粥暖透秋凉
第二天清晨六点,谢景渊就到了店里熬粥。泡好的糯米倒入沸水中,很快就冒出了白花花的浮沫,他用勺子轻轻撇去,再转小火慢慢搅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粥锅上,随着木勺的转动,粥体渐渐变得浓稠,甜香混着糯米的香气,慢慢弥漫开来。
七点半时,林晚星带着刚摘的新鲜桂花赶到店里,一进门就被香味裹住:“景渊哥,熬得怎么样了?我闻着都要流口水了。”
谢景渊掀开锅盖,舀起一勺粥递到她面前:“你尝尝,刚熬好焖了一会儿,应该正好。”
林晚星吹了吹,小口抿下——糯米软糯得像要化在嘴里,老冰糖的甜刚好压住糯米的腻,咽下后还有淡淡的米香留在舌尖。她眼睛一亮:“太好吃了!比我外婆做的还糯!咱们赶紧把桂花加上,等会儿顾客该来了。”
两人分工合作,林晚星负责调配桂花粥,谢景渊则把粥倒进保温桶里保温。刚准备好,第一位顾客就推门进来了——是常来买早餐的张阿姨,她一进门就吸了吸鼻子:“晚星啊,你们店今天怎么这么香?是煮了什么好东西?”
“张阿姨,我们新出了老上海桂花糖粥,您要不要尝尝?刚熬好的,还热乎着呢。”林晚星笑着递上菜单。
张阿姨毫不犹豫地点了一碗:“要!闻着就甜香,天凉了喝口热粥正好。”
很快,一碗撒着金黄桂花的糖粥端到了张阿姨面前。她吹了吹,喝了一小口,眼睛立刻弯了起来:“哎哟,这粥熬得真糯!桂花香味也正,不齁甜,喝着真舒服。我家小孙子就爱吃这种甜粥,明天我得带他来尝尝。”
上午十点多,店里渐渐热闹起来。有顾客点了肉夹馍,特意再加一碗糖粥解腻;也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孩子捧着小碗,一口粥一口桂花,吃得满脸满足。一位从上海来出差的先生,喝到第一口糖粥就停下了筷子:“这味道太正宗了!跟我小时候在弄堂里吃的一模一样,糯米熬得够透,桂花也新鲜,没想到在北方还能喝到这么地道的上海糖粥。”
林晚星笑着说:“您过奖了,我们特意请教了上海的长辈,还用了新鲜摘的桂花,就想还原老味道。”
“能这么用心做甜粥的店不多了,”那位先生又喝了一口,“现在很多店都用预包装的桂花酱,香味太冲,你们这个用新鲜桂花腌的,香得很自然,喝完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
下午时分,之前来品鉴肉夹馍的王师傅又过来了,这次他刚进门就笑着说:“林小姐,我听顾客说你们新出了桂花糖粥,特意来尝尝。我老伴是上海人,就爱这口甜粥,要是好吃,我还得打包带回去给她。”
林晚星连忙给他盛了一碗:“王师傅,您慢慢尝,有什么意见尽管提。”
王师傅喝了一口,放下碗,点了点头:“不错不错!糯米熬得软烂但不糊,糖度也刚好,桂花的香气也足,最难得的是没有用香精,纯靠食材本身的味道,这才是老上海糖粥的精髓。我老伴肯定喜欢,等会儿我打包两碗回去。”
正说着,美食博主苏晴也来了,她手里还拿着相机,一进门就嚷嚷:“晚星!我刷朋友圈看见有人晒你们家的桂花糖粥,特意赶过来的,快给我来一碗,我要拍vlog!”
林晚星笑着给她端上粥,苏晴对着粥拍了好几分钟,才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她眼睛一亮,对着镜头说:“家人们!你们看这碗桂花糖粥——糯米熬得糯叽叽的,桂花香味超浓,甜而不腻,喝下去整个身子都暖了!秋冬季节配着肉夹馍吃,解腻又养胃,真的绝了!”
苏晴一边拍一边说:“我刚才问了晚星,她们用的是新鲜桂花腌的,还提前泡了4小时糯米,熬的时候不停搅拌,就为了让粥更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美食,才值得推荐给大家!”
忙碌的一天很快过去,打烊时,保温桶里的糖粥已经卖空了。林晚星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秋雨渐渐停了,天边透出一丝淡淡的晚霞。
“景渊哥,今天糖粥卖了80多碗,还有好多顾客说明天要带家人来吃。”林晚星靠在谢景渊肩上,语气里满是笑意,“咱们这秋冬的热食系列越来越丰富了,既有咸香的肉夹馍,又有甜润的桂花糖粥,顾客应该能吃得更满足了。”
谢景渊握着她的手,轻轻揉了揉:“都是你用心的结果。从选糯米到腌桂花,每一步都没偷懒,才能做出这么受欢迎的糖粥。接下来天越来越冷,咱们还可以再研发点热乎的小吃,比如萝卜丝饼、糖炒栗子,让顾客冬天来店里,也能吃到暖乎乎的美食。”
林晚星点点头,抬头看向门前的桂树——枝头还有不少金黄的桂花,在晚风里轻轻晃动,香气依旧浓郁。她忽然想起外婆说的话:“好的美食,要像桂花一样,不张扬,却能让人记很久。”
是啊,就像这碗桂花糖粥,没有复杂的工序,没有华丽的装饰,却用最朴素的慢熬和新鲜的食材,暖了顾客的胃,也留住了老味道。林晚星知道,他们的美食故事,还会在这些细碎的温暖里,继续往下写——用一碗碗热粥、一个个肉夹馍,把烟火气和温柔,都藏进这座城市的秋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