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国内市场的天花板已经出现(2 / 2)
王闯闻言,收敛了笑容,皱眉沉思了片刻,才谨慎地回答道:“林总,不瞒您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做的这种高端专用模组,本身技术壁垒高,应用场景相对专业和固定,这就决定了它的整体市场规模是有上限的。经过我们这两年,尤其是今年的奋力开拓,加上之前赵天宇折腾反而帮我们清理了一些不稳定的竞争对手……”
他顿了顿,用比较肯定的语气说:“我认为,国内市场的增量空间,确实不大了。我们现在拿下了包括宏远、西北工业在内的几乎所有头部客户,市场份额估计已经接近三成。剩下的大部分市场,要么被几家老牌竞争对手牢牢把持,客户关系根深蒂固;要么就是一些对价格极其敏感的中低端市场,利润薄,也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可以说,我们已经触摸到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天花板’。”
他的判断与我的预感基本一致。我继续追问:“那么,依你看,未来要想继续扩大规模,除了我们已经在推进的出海战略,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路径?比如,在国内市场,还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突破这个天花板?”
王闯认真地想了想,摇了摇头:“很难。现有的客户格局非常稳定,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大多是多年合作,关系盘根错节,要想虎口夺食,代价会非常大,得不偿失。保障现有市场份额不丢失,并深度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是我们国内团队未来更现实和重要的任务。要想实现规模上的再次大幅跨越……”
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我:“恐怕只有两条路:一是林总您正在大力推动的出海,开拓北美、乃至全球市场;二就是……增加经营的品类,进入相关甚至全新的领域,一次来扩大我们的战场和规模。”
“增加经营品类……”我重复着这句话,这正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方向。我看向王闯:“老王,你对增加品类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或者,有没有观察到哪些与我们现有技术或客户资源能形成协同效应的新方向?”
王闯脸上露出一丝窘迫,挠了挠头:“林总,说实话……我之前一门心思都扑在怎么把咱们的模组卖得更多、客户关系维护得更好上,对于开拓新品类……还真没来得及深入去想。一时半会儿,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笑了笑,表示理解。王闯是销售悍将,善于攻坚克难,但战略层面的前瞻性思考,并非他的强项,这很正常。
“没关系,这不怪你。”我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沉吟道,“你的判断很准确,我们也想到一块去了。新型模组这个赛道,天花板确实清晰可见。就算我们顺利拿下北美市场,甚至未来进军其他地区,其整体的规模增量,相对于我们未来的野心来说,可能也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我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王闯:“老王,你在一线,对市场、对客户的需求变化最敏感。这个寻找新方向、探索新市场的任务,我就正式交给你了!”
王闯闻言,立刻站了起来,神色严肃:“林总,您吩咐!”
“我不要你立刻给出答案。”我走到他面前,郑重地说,“我要你从现在开始,跳出原来只盯着模组业务的思维定式。大胆地去想,放开手脚去调研!不要受我们现有业务的制约和局限。去看看我们的客户除了模组,还需要什么?看看市场上还有哪些快速增长、技术门槛高、我们有能力或者有可能构建能力的新兴领域?无论是物联网、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相关的其他核心部件,甚至是更远的方向,都可以纳入考察范围。”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充满了信任和期待:“等我从欧洲回来,我们找个时间,专门就这个事情,开一个闭门战略研讨会。到时候,我希望听到你基于市场和客户洞察的、大胆的、甚至是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明白吗?”
王闯受到如此重托,眼中闪过激动和使命感的光芒,他挺直腰板,朗声道:“明白!林总!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广泛调研,深入思考,等您从欧洲回来,我一定向您提交一份有分量的初步报告!”
“好!我相信你的能力!”我满意地点点头。
送走斗志昂扬的王闯,我重新坐回办公桌后,心中思绪翻腾。国内市场的天花板已然显现,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然选择,但寻找和培育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更是企业保持长期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这将是一场更具挑战性、也更考验战略眼光的征程。
欧洲之行在即,而更远的未来,已悄然在布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