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顏氏家训(1 / 2)
第121章顏氏家训
李德林身著崭新的衣袍,正步履匆匆拾级而下,却见廊柱旁立著熟悉的身影。
顏之推一袭青色官袍,头戴玄冠,显然刚下早朝,正要往深宫中走去。
“介兄留步!”李德林连忙快步上前,叉手深揖,语气带著歉意,“近日工部督造新渠、勘验农器,诸事缠身,竟未能及时登门拜会,实是德林失礼!“
顏之推转身回礼,面上毫无慍色:“公辅言重了。新政千头万绪,自是国事为重。”
他目光扫过李德林袍服上的精致绣纹,眼中浮起真切笑意:“还未当面恭贺公辅一清田立威於京畿,更得陛下信重,执掌工部。大器终成,实至名归!“
李德林连连摆手,神色却肃然:“介兄谬讚!若非陛下明烛万里,为德林指明正道;更仰赖介兄鼎力支持,德林纵有微末之能,焉能成事“
他微微一顿,望著顏之推的目光诚挚而郑重:“倒是介兄—今为黄门侍郎,掌侍从规諫、驳正詔令之责,身系喉舌之要。此职之重,远胜於我,谨为兄贺!“
顏之推捋了捋頜下短须,眼底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凝重:“职责所在,唯慎唯谨。”
他正了正衣冠,声音温润如旧,却字字清晰:“陛下锐意革新,三省既立,门下封驳之权,恐成新政枢机。日后——尚需公辅在工部多行实政,为天下立范,亦为諫言立据。”
李德林心领神会,郑重頷首:“兄所言,我必铭记於心。,他抬眼望了望渐高的日色,拱手道:“时辰不早,恐误了正事。”
“请。”顏之推侧身让路。
两位新晋重臣相视一笑,袍袖交错而过李德林拱手作別后,不再停留,脚步匆匆地沿著熟悉的宫道,径直往工部官廨的方向赶去。
新设立的工部尚书,一上任便接下了陛下督造新渠、改良农具、规划屯田水利等多桩重任。
文书堆积如山,亟待他批阅定夺,確实片刻也耽误不得。
顏之推目送李德林挺拔的身影消失在宫墙转角,这才理了理衣冠。
脸上的轻鬆神色收敛,恢復了一贯的沉静与恭谨。
他略定了定神,转身便朝著內廷深处、天子日常理政的含光殿稳步而去。
此行的目的已明正是奉了陛下宣召。
含光殿殿门无声滑开,沉香的气息混合著一缕秋日微凉的风,扑面而来。
暖黄的烛光碟机散了门外的微寒,映照出殿內侍立两侧、屏息凝神的內监。
御案之后,年轻的天子高儼正垂首批阅奏疏,神情专注。
沙沙的翻动纸张声是殿內唯一的声响。
顏之推趋步上前,步履沉稳却不带一丝拖沓,在殿心位置停下,深深一揖到地:“臣,给事黄门侍郎顏之推,奉召覲见陛下。”
他的声音清晰、温润,带著文士特有的从容与恭敬。
高儼闻声,缓缓搁下了手中的笔,从案牘间抬首。
目光掠过阶下恭谨行礼的身影,那份沉稳从容的气度,与后世对他的印象一致。
《顏氏家训》正是他在齐、周相继灭亡后,他在隋朝时期所撰写。
“免礼,平身。”高儼的声音平和,带著帝王的威严,却又透著一丝对名士的欣赏,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顏卿素有文名,与治学、治家之道颇有见解,我在潜邸时,便已久闻其名了。”
高儼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召见的关键缘由,即对他才学教养思想的看重。
顏之推依礼起身,微垂著头颅,姿態恭敬谦抑:“陛下谬讚。臣之文笔、愚见,粗鄙浅薄,不敢当陛下如此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