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静女其姝(2 / 2)
李英娥回身,只见斛律凤正沿著小径缓缓走来,向她微微欠身问安。
斛律凤这位本被尊为皇太后、后来因陛下一纸詔令,依循前朝孝昭帝改尊李太后为文宣皇后之旧例,被重新尊为“愍皇后”的女子。
两人身份皆是如此微妙一位是现任皇后,一位是前朝被尊位又改尊號的“愍皇后
o
宫中那些敏感的人曾揣测这背后隱藏著如何复杂的朝堂博弈或势力制衡。
但李英娥对此並不深究,反而在看到“愍”字时,联想到北齐另一位同样命运多舛的文宣皇后,心头曾掠过些不甚美妙的联想。
然而真正接触下来,李英娥才发现斛律凤性情温婉嫻雅,且两人年岁相仿,又都处於宫闈之中这等相似而特殊的位置。
一来二去,竟成了这深宫之中难得的知己好友。
李英娥敛去眉间那抹黯淡,露出一丝平和的笑意,轻轻頜首回应:“阿凤姐姐安好。”
斛律凤走近几步,目光在李英娥脸上轻轻掠过,隨即落在她手中的书卷上,眼中带著关切:“妹妹今儿面色瞧著似有几分郁色,可是近来心中有何烦扰之事么“
李英娥闻言,下意识地避开她的视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著书页边缘想起方才那句“静女其姝”,更想起那个在殿中私下里唤她“妹妹”的人,心头又是一阵微涩。
她低声回道:“劳姐姐掛心—並无大事,只是身居深宫,偶感寂寥,不免思念些远方的亲人罢了。”
斛律凤心细如髮,又与她交好,怎会看不出她那言不由衷的遮掩
但她並未点破,只是微微一笑,眼波流转间,便瞧见了摊在石桌上的《诗经》。
她伸出纤指,意有所指地指向书页,柔声道:“深宫寂寥,诗书最是消愁解闷,亦能明志怡情。便如此篇中所言一静其孌,貽我彤管』。”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几分,带著洞悉人心的瞭然。
“能得赠彤管之期许,何尝不是幸事”
李英娥心头猛地一跳,瞬间明白,自己方才读诗时那短暂的失神与心绪浮动,早已被这位心思玲瓏的姐姐看在眼里、猜中了心事。
被人点破隱秘心思的窘迫让她双颊瞬间飞红,如同天边的晚霞般艷丽。
她垂首低声应道:“谢——多谢姐姐指点迷津。”
斛律凤见她如此情態,心知不宜再深言,便含笑告辞:“园中秋色正好,妹妹安心赏景读书罢,我先告退了。“
“姐姐慢走。”李英娥目送斛律凤那抹清淡如菊的身影隱入木深处。
亭中再次只剩下李英娥一人,伴著亭外秋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池塘水面的粼粼波光。
她重新坐回石凳,將注意力放回手中的诗经。
那篇《静女》仿佛有了魔力,字字句句都在撩拨著她从未向人展露的心湖。
她低声细读著,想像著诗中那份羞涩而美好的情感,不由得渐渐痴了,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静女其变,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说懌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貽—”
当读到“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貽”时,她思绪飘散。
想到那在政事上英明果决、私下里却对她似有千言万语未说的陛下—.一颗心竟似沉入那诗句描绘的温情缝綣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一阵更为清劲的秋风穿亭而过,带来几分寒意,她才恍然惊觉亭中光线已暗了许多。
远处宫闕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有些模糊。
她合上书卷,轻嘆一声,准备起身离去。
就在她扶著石桌站起的剎那。
一张英挺而熟悉的面容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亭口,正静静地望向她。
是陛下。
李英娥心头剧震,手一抖,那本诗经脱手滑落。
她轻呼出声,隨即立刻意识到失仪,慌忙抬手掩住了微张的檀口。
一双明眸因惊诧而睁得大大的,心口砰砰直跳,面颊上的红晕尚未褪尽,此刻更添几分慌乱无措。
就在书脊即將触地的前一瞬,一只修长有力的手已稳稳將其抄在掌心。
他低头扫了一眼翻开的书页,正好停留在那篇《静女》之上。
唇角似乎极轻微地弯了一下,隨即抬首,目光温和地落在李英娥涨红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