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北齐权臣指南 > 第125章 突厥来使

第125章 突厥来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125章突厥来使

含光殿中,烛火煌煌,將殿內照得通明。

气氛远非寻常议事可比,充斥著兵事临前的紧绷感,几人被紧急召集於此。

高儼端坐於御案之后,眉头微锁。

阶下肃立的三人一侍中卢潜、尚书左僕射唐邕、以及中书令张雕。

其实,高儼的本意是只想让参与过军旅、对突厥应有更多了解的唐邕和卢潜二人商议此次突厥来使之事。

毕竟突厥的动向直接关联北边防务与两国实力消长,需通晓实务之人参详。

但转念一想,尚书省和门下省的高官都叫了。

若独缺中书省,不免引人误解,以为刻意將其排除出核心决策圈。

於是也一道宣召了张雕前来。

短暂的沉寂后,卢潜率先开口,声音平稳却清晰:“陛下,据鸿臚寺初步奏报,此次使臣乃是奉突厥可汗阿史那俟斤之命前来,一路颇为恭谨,求见之意甚是篤切,所携礼物亦按规製备办。”

他停顿下,补充道:“辞间,似急於见天顏。”

高儼微微頷首,心中的疑惑却更深。

他对突厥的了解不算详尽深入,只知眼下正是突厥最为强盛之时,其势一度凌驾於北周与北齐之上。

脑中划过模糊的歷史记忆,后来它被隋朝分化为东西突厥,最终被唐朝荡平。

而在这个当口,儘管突厥常在周、齐之间摇摆,谋求利益。

但总体偏向的盟友还是北周宇文邕那边。

如此微妙之时,突厥突然遣使郑重其事地求见自己—他们意欲何为

张雕见皇帝沉吟,隨即趋前一步,语气中带著警惕:“陛下,臣以为不可不察!阿史那俟斤之女,早已嫁与周主宇文邕为皇后,两国结为翁婿之好。”

“就在不久之前,周与突厥还曾兵合一处,围攻我大齐。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实不能轻信其突然示好之举!”

一侧的唐邕听闻张雕之言,並未立刻反驳,而是习惯性地抚了抚鬍鬚,稍作分析:“中书令所言突厥与周亲近不假,然——”

他话锋一转,带著剖析利益关係的冷静,“翁婿之情,亦非牢不可破之物。突厥向来是逐水草而居,利益为先。”

“我朝並非没有前例早几年,突厥也曾撇开周人,与我大齐互赠礼物、通商贸易。此举未尝不是以此自重,利用与两国关係来左右逢源,从中渔利。此次遣使,未必就是与周决裂,更大可能,仍是其一贯策略之延续。“

卢潜紧接著唐邕的分析,直接点出了更为现实、紧迫的动机:“然也!唐僕射所言有理,臣也正是此意。如今已入深秋,大漠天气剧变,转瞬即寒。”

“彼地本就严酷,一入冬季,物资必然匱乏至极,牲畜所需草料,部落所需粮米、布帛、盐铁等,皆將捉襟见肘。突厥部族常为过冬储备发愁。故此番他们大张旗鼓,急派使臣前来,所求者,恐怕非为虚礼,而是为了互市!”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看书网体验佳,101.超讚】

“互市”高儼轻声重复,但一个问题隨之浮出,“倘若真是仅为储冬物资,为何突厥不向周人求援,反倒要捨近求远来见我”

“陛下明察秋毫!”张雕立刻拱手接口,“突厥当然更愿向周人索取。然周地较我大齐,实为贫瘠!其地狭小,物產有限,供养自家兵马百姓尚不足,岂有余力以奉突厥此情此景,除却我大齐,他们还能去何处寻这许多越冬所需此乃势不得已之选!”

卢潜、唐邕闻言,皆深以为然,默默点头。

確实,生存才是最朴素的道理。

强横如突厥,在冰冷的生存需求面前,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向更为富庶、物產丰富的大齐低头至少是暂时低头以换取过冬的物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