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平衡的艺术(1 / 2)
消息传到司农寺时,李杰正在新械坊里调试火药配方。青石案上摆着十几个陶碗,里面装着不同比例的硝石、硫磺和木炭,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粉末分得清清楚楚,像一排五颜六色的颜料。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那是硫磺和硝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闻起来有点像臭鸡蛋,却让李杰精神百倍。
老张捧着新到的药皂订单,脚步匆匆地走进来,布鞋踩在地上的木屑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他脸上带着兴奋和感慨,皱纹里都透着笑意:“大人,您听说了吗?陛下处置宸妃香肆的事了!”
李杰头也没抬,专注地用铜勺将碗里的粉末混合在一起,动作轻柔得像在搅拌蛋糕糊。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眼前的不是可能炸死人的火药,而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哦?怎么处置的?”他的声音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
“罚没三年营收充公,还让宸妃闭门思过三月!”老张啧啧称奇,手里的订单都差点掉在地上,“还是陛下高明啊!既敲了宸妃一记警钟,让她知道厉害;又没把事做绝,保全了她的地位。这下朝堂上那些议论的声音,也该平息了。”
李杰将混合好的火药倒入一个纸筒里,用麻绳一圈圈捆紧,动作熟练而精准,每一个结都打得又快又牢。“高明的是平衡术。”他淡淡地说,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像在说今天的天气不错。
他早就料到李世民会这么处置。这位千古一帝,最擅长的就是在各方势力之间寻找平衡点,像个技艺精湛的走钢丝演员,总能在最危险的地方找到稳定。武媚娘不能倒,她是制衡太子和其他皇子的重要力量;太子和其他皇子也不能太强,否则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力;只有让他们相互牵制,皇帝才能牢牢掌控权力,坐收渔翁之利。
老张愣了愣,不太明白李杰的意思,挠了挠头,手指上还沾着点皂液:“大人是说……陛下是故意这么做的?”
“不然呢?”李杰拿起一把小秤,秤杆是象牙做的,上面的刻度清晰可见。他小心翼翼地将硝石的比例调低了一成,眼神专注得像在做精密实验。“如果真要治武媚娘的罪,凭赛义德的账册和那条密道,足够让她万劫不复了。可陛下没有,只是轻轻罚了一下,这其中的深意,还用说吗?”
老张这才恍然大悟,拍了拍大腿:“还是大人看得透彻!我就说陛下怎么会这么轻易放过宸妃,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咱们接下来怎么办?香肆被处罚了,咱们的药皂生意是不是能好起来?听说最近军中的订单又增加了不少。”
“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李杰将调好的火药筒放在一旁,开始研磨硫磺粉。他拿起一个青石臼,里面放着硫磺块,用一根硬木杵轻轻研磨着。硫磺粉在石臼里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吃桑叶,又像在为这场无声的博弈伴奏。“咱们该造火药造火药,该炼甘油炼甘油,朝堂的事,少掺和。”
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是个穿越者,带着华夏国农科院的先进知识,从种植胡椒到改良农具,从研制香皂到发明火药,每一项技术都能改变大唐的命运。他的目标是推动大唐的技术进步,让这个古老的帝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而不是卷入这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像个小丑一样你争我夺。
虽然这次借金吾卫的手打压了一下武媚娘,但那也是因为香肆走私药皂,触及了他的底线——药皂是用来改善士兵生活、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是保家卫国的利器,不是用来给突厥贵族享受,甚至资助敌人的。这就像现代社会有人把先进武器卖给敌对国家一样,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可是……”老张还是有些担心,眉头皱得像个疙瘩,“宸妃会不会记恨咱们?毕竟这次的事,咱们司农寺也牵扯其中。赵校尉可是听了您的暗示,才去搜查赛义德的地窖的。”
李杰停下研磨的动作,抬头看了老张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像春风拂过湖面,泛起淡淡的涟漪:“记恨又如何?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手里有真本事,她能耐我何?”
他拿起一块刚炼好的甘油,透明的液体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像一块纯净的水晶。这是他用皂化反应的副产品提炼出来的,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有什么用,但他知道这东西在现代有很多用途,能做护肤品,能做炸药,还能做润滑剂,是个好东西。
“而且,”李杰继续说道,将甘油倒进一个瓷瓶里,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个婴儿,“陛下心里有数。他需要有人能制衡武媚娘,防止她权力过大;也需要有人能推动技术革新,增强大唐的国力,让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咱们做好自己的事,研制出更多有用的东西,就是对陛下最大的帮助,也是咱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老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再说话。他看着李杰专注地忙碌着,一会儿调试火药的配比,一会儿观察甘油的纯度,偶尔还会在竹纸上写写画画,记录着什么。阳光透过新械坊的窗棂,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侧脸的轮廓在光影中显得格外专注,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老张悄悄退了出去,将订单放在外间的案上。他心里琢磨着李杰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这司农寺丞虽年轻,却比谁都看得通透,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碰。就像他研制的那些东西,胡椒让御膳房添了新味,贞观犁让农夫省了力气,香皂让军营少了疫病,哪一样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械坊里,李杰将研磨好的硫磺粉过了细筛,白色的粉末像雪一样落在陶盘里。他拿起一把青铜量勺,按照新的比例将硝石、硫磺、木炭混合,动作精准得如同用了现代的计量仪器。
“硝石七成五,硫磺一成五,木炭一成……”他低声念叨着,指尖捻起一点混合粉末,放在阳光下细看,“上次的配比炸得太猛,这次调低硝石比例,应该能更稳定些。”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琢磨火药的用途。眼下大唐虽国泰民安,但北疆的突厥、西域的吐蕃都虎视眈眈,若是能造出火炮,边防的压力便能大减。只是这东西威力太大,若是控制不好,反倒会惹出祸端,必须慎之又慎。
正调试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是负责采买的小吏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个麻布包:“李大人,您要的硝石到了,这次是从龙门山采来的,纯度比上次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