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弹坑的丈量(1 / 2)
硝烟渐渐散去,靶场上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硫磺味和焦糊味,混合着泥土的腥气,形成一种独特的味道。士兵们小心翼翼地靠近靶场,他们的脚步很慢,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走得格外谨慎,仿佛生怕触动了什么机关。地面上还残留着爆炸的余温,踩上去有些发烫,空气里的热浪尚未完全散去。
在靶场中央,一个巨大的弹坑赫然在目。弹坑的边缘参差不齐,像被巨齿啃过一般,周围的泥土被爆炸的冲击波掀得乱七八糟,形成一圈圈的波纹。有的地方还冒着淡淡的青烟,青烟缭绕上升,在阳光下呈现出淡淡的蓝色。泥土被烤成了焦黑色,用脚一碾,便碎成了粉末。
四个负责测量的士兵拿着尺子,开始仔细地丈量弹坑的深度和直径。尺子是用楠木制成的,上面刻着精确的刻度,一尺长为一段,每段之间又分为十寸。为首的士兵姓赵,是兵部派来的老兵,参加过多次战役,此刻他的脸上也满是震撼,握着尺子的手微微颤抖。
“深四尺,整整四尺!”赵老兵高声报出测量结果,他的声音有些发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直径六尺八寸!比之前的试爆深了一倍还多,这威力……抵得上二十个壮汉用八斤重的铁锤砸一整天了!”他用脚踢了踢弹坑边缘的焦土,土块坚硬如石,“你们看这土,都被烧成陶了!”
其他士兵也纷纷议论起来,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太可怕了,这要是在战场上,敌人的阵型瞬间就会被撕开一个口子。”“有了这东西,咱们大唐的军队就再也不怕突厥人的重甲骑兵了,他们冲得越猛,被炸得越惨!”“云州有救了!咱们终于能把突厥人赶出去了!”
李杰走到弹坑边,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弹坑的情况。他用手指捻起一把被烤成焦黑色的泥土,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泥土里还带着浓烈的火药味和一股淡淡的焦糊味。他又用手掌摸了摸坑壁,泥土坚硬如铁,表面光滑,显然是被高温炙烤过。“弹坑的深度和范围都符合预期,”他点点头,对身边的工匠们说,“说明这次的配比和装药量都比较合适,但还有提升的空间。你们看这坑壁的弧度,边缘的泥土飞溅得不够均匀,说明爆炸时的能量分布还不够集中。”
他站起身,走到那棵被甲片嵌入的老槐树下,仰头看着那个深深的孔洞。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照亮了孔洞内部,能看到里面被挤压变形的木质纤维。“穿透力也不错,”他自言自语道,“但还不够。突厥人的攻城器械都是用坚硬的橡木和铁皮打造的,比这槐树结实得多,要对付它们,还需要更大的威力。”
李杰从怀里掏出记录本,本子是用牛皮缝制的,防水防潮。他拔出发髻上的铜笔,在本子上画了一个五角星,五角星的每个角都标注着不同的数据:装药量、弹壳厚度、爆炸范围、穿透力。旁边批注:“达标,但射程需再提升,目标五十步。目前三十步的射程虽然能应付近战,但在攻城或防御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继续写道:“弹壳材质需改进,当前百炼钢虽坚韧,但在爆炸时碎裂不够均匀,导致部分碎片威力不足。建议尝试用灌钢法炼制更坚硬的钢材,增加弹壳的脆性,让其在爆炸时能产生更多锋利的碎片。”
写完这些,他抬头看向那片还在燃烧的草垛。草垛的火焰已经小了很多,但依旧在顽强地燃烧着,火星不时向上窜起,被风吹向远方。突然,他想起了云州城墙的厚度——去年他曾看过云州的城防图,城墙是用巨石和糯米灰浆砌成的,底部厚度足有丈余,顶部也有五尺多厚,比这三层铁甲坚固得多。
“还不够,”李杰的眉头皱了起来,眼神变得更加凝重,“得让弹壳再硬些,用灌钢法打造,这样爆炸时产生的碎片会更多更锋利,杀伤力也更大。另外,装药量再增一成,我计算过,增加一成药量,威力能提升三成左右,争取能对城墙造成一定的破坏,至少要能炸开一个供士兵通行的缺口。”
工匠们围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李杰的分析,不时点头附和。王铁匠听到要改进弹壳材质,眼睛一亮,说道:“大人,灌钢法我略懂一些,之前曾在一本古籍上见过记载。如果用生铁和熟铁分层浇灌,再反复锻打,炼出的钢材确实比百炼钢更坚硬。我回去后就试试,争取三天内做出新的弹壳样品。”
狗剩也兴奋地说:“我再多试验几次引信,这次的引信燃烧速度虽然稳定,但还是有些慢。如果能让引信燃烧得更快些,就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引爆,让敌人来不及反应。我打算试试用棉线浸泡硝石水,说不定能加快燃烧速度。”
老李头则叹了口气,说道:“增加装药量倒是不难,只是提纯硫磺的速度得再加快些。现在咱们一天最多能提纯五十斤纯硫磺,要是装药量增加,恐怕供应不上啊。”
李杰想了想,说道:“李师傅,我给你加派五个学徒,再增加两个过滤槽,采用轮换制,人歇槽不歇,应该能满足需求。另外,我会让人再找些废木炭,制作更多的活性炭,确保提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