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和平之声”组织的兴起(2 / 2)
2.未知论:强调人类对格伦塔帝国缺乏真正了解,暗示帝国可能并非完全不可沟通的邪恶存在,当前的死战局面是由于缺乏外交努力导致的。“我们甚至没有尝试过与他们认真沟通!也许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和诉求?盲目战争只会带来毁灭!”
3.替代方案论:提出“有条件谈判”的构想,声称可以通过让步,如割让部分外围利益、接受某种程度的监管等来换取文明的延续和地球的和平。“暂时的屈辱好过种族的灭绝!我们可以争取时间,积蓄力量……”
4.人道主义旗帜:高举“生命至上”的旗帜,将任何主张继续抗战的言论打为“不珍惜生命”、“被仇恨蒙蔽双眼”的极端主义,将自己塑造成理性、仁慈、关爱众生的唯一代表。
这些论调,精准地击中了那些在长期战争压力下身心俱疲、对未来感到绝望、以及信息闭塞易于被煽动的民众的心理弱点。
“和平之声”的出现,并非无缘无故。其支持者构成复杂,动机各异:
·失去亲人的家庭:他们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巨大的悲痛有时会转化为对战争本身的憎恨,更容易接受“停止战争”的呼吁,哪怕这呼吁来自可疑的源头。
·生活困顿的底层民众:严格的配给制和压抑的社会氛围让他们饱受其苦,他们渴望回到战前相对“正常”的生活,任何承诺结束现状的组织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部分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被“和平”、“理性”等字眼所吸引,脱离现实地幻想通过“沟通”与“理解”来化解星际文明的冲突,天真地认为帝国会接受“和谈”。
·别有用心者:包括一些在旧时代失势的政客、利益受损的资本家,他们试图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作为向当前联盟体制挑战的工具,甚至幻想着在“和平”后的新秩序中攫取权力。
尽管支持者总量相对于全球人口仍是少数,但他们的声音在网络和特定社群中被刻意放大,形成了一种似乎“很有市场”的假象。一些原本只是私下抱怨的民众,开始公开表达对“和平之声”观点的认同。街头派发传单的志愿者,从最初遭遇冷眼和驱赶,到后来开始能吸引一些人驻足倾听,甚至发生小规模的争论。
一股危险的暗流,正在地球内部悄然涌动。
“和平之声”的活动,很快引起了联盟安全部门的注意。报告被迅速呈递到瓦西里耶夫元帅的案头。
“查!给我彻查这个组织的背景、资金来源、核心成员!”元帅愤怒地将报告摔在桌上,“前线将士在流血牺牲,这些蛀虫却在后方动摇军心!其心可诛!”
安全部门立刻展开了秘密调查,同时宣传机构奉命加大反击力度,揭露“和平之声”论调的荒谬性与潜在危害,强调格伦塔帝国的残暴本质与人类文明绝不屈服的精神。
然而,简单的封杀和正面宣传,似乎难以完全扑灭这股由内部滋生出的异火。恐惧与疲惫的土壤太过肥沃,使得“和平之声”的种子得以顽强地存活和扩散。
远在火星前线的王也,虽然主要精力用于应对帝国舰队,但其与地球本源相连的感知,让他比常人更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来自母星的、混杂着迷茫、怨怼与动摇的“气机”变化。尤其是在“和平之声”开始活跃后,那股代表着混乱与背离的“浊气”似乎变得更加浓郁和活跃。
他通过神念,向坐镇地球后方的元初门长老和值得信任的联盟高层,传递了一道简短的警示:
“民心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内有暗流滋生,恐生肘腋之变,需慎之又慎。”
王也的警示,让瓦西里耶夫元帅和地球后方的高层更加警觉。他们意识到,帝国带来的威胁,不仅仅是星海对面的钢铁舰队,还有这来自文明内部的、正在悄然腐蚀意志的“和平”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