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贵客云集(1 / 2)
正月三十,天刚亮,赵洪霞便睁开了眼睛。
今天是她和李向阳大婚的日子。
秦巴一带的婚嫁习俗素来简单,不外乎迎亲、送亲、进门和宴客四个环节。
却有三处格外讲究:一是出嫁姑娘的母亲不能送亲;二是新郎只在家门口等候,不登门接亲;三是仪式中不设拜天地和向宾客行礼的环节。
母亲朱秀英望着梳妆整齐的女儿,眼圈不由自主地红了。
按老说法,姑娘出嫁时母亲哭一场,往后的日子才能顺当。她正想依着习俗掉几滴眼泪,赵洪霞却带着几分俏皮,抢先开口了:
“妈,你行啦,别愁眉苦脸的!平时总嫌我在家碍眼,这下我嫁出去了,不正好落个清静?”
她本意是逗母亲开心,没成想这话把朱秀英气得直翻白眼:“你个没良心的!说你几句还记仇了是不是?”
一句玩笑,顿时把母女间离别的愁绪冲得烟消云散。
对赵洪霞来说,今天的结婚,虽然是人生大事,可心里却并没有太多激动,反而格外平静。
能嫁给李向阳,她自然是满心欢喜的,可这份欢喜不是那种火烧火燎的狂热,反而像是冬天里抱在怀中的暖水袋,塞在袜子中的秋裤,满是温暖和踏实。
从两人相见不识到如今走到一起,她总觉得,每一步都那么自然,这场婚礼,不过是水到渠成的归宿,是本该如此的圆满。
早饭过后,媒人领着李家几位接亲的代表登门。
稍作招待,赵洪霞由弟弟赵红苗背着出门,脚不沾娘家土,直到出了院坝踏上村道,才在一众叔伯、舅舅、姨姨等至亲的簇拥下,随着送亲队伍缓缓向李家走去。
此前有亲戚提议用拖拉机接亲,或让李家多找几辆自行车,好显得气派些,却被赵洪霞一口回绝:“就这几步路,整那些虚的干啥!”
父亲赵青山也是个务实的性子,一句话:“让年轻人自己拿主意。”
不用说,在他想来,女婿可靠,前程光明,只要平平安安把闺女送过去,让他往后能把心放到肚子里,显然比什么排场都强。
两家离得实在太近了。
送亲队伍刚出赵家院坝,村道那头就传来了喧闹声。
贺德根几人站在老晒场和村道的交汇处,敲锣打鼓的等着迎接新媳妇。
见队伍走近,锣鼓声愈发响亮,鞭炮也随之炸响。
硝烟尚未散尽,李茂春便带着李向阳快步迎上,对着赵家亲戚连连拱手作揖。
寒暄过后,李向阳引着赵洪霞,在众人注视下径直走进李家院坝,踏入堂屋。
李家亲戚本就不多,按规矩,二爹李茂秋夫妇该端坐堂屋受礼,偏巧李茂秋媳妇怀了身孕,不便出席,这“认亲”的环节便省了。
一对新人在屋里象征性地转了一圈,待陪嫁的箱柜、书案摆放整齐,便转向新房。
原本该由嫂子张自勤引着新媳妇入婚房,可张自勤也怀了身孕,按老规矩不能出现在婚礼现场。
最后是小云笑嘻嘻地拉着新进门的二嫂进了屋,小雪给端的洗脸水。
赵洪霞大方地给两个小姑子各塞了五块钱的红包,让两个小丫头开心的眼睛都眯成了缝。
新房内其乐融融,院坝里也是人声鼎沸。
李向阳正忙着招呼宾客,李茂春快步凑到身边,压低声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