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日常(2 / 2)
“可以做。”她放下报告,“电吹风市场更大,而且技术门槛比电饭煲的模糊逻辑低一些,更容易快速打开局面。可以让小家电事业部立项,作为下一个产品。”
“我就知道你会同意。”陆信笑了,“已经让春苗去组织人手了。不过……”他收起笑容,“研发力量就这么些,又要保‘行者’的迭代,又要攻电饭煲的量产,现在再加个电吹风,李博士和陈越那边,怕是要叫苦了。”
“资源总是有限的。”苏宁语气平静,“所以要靠战略发展部来协调,做好优先级排序。电饭煲是立足之战,必须确保成功。‘行者’的迭代不能停,那是我们的品牌和技术标杆。电吹风可以作为快速跟进、锻炼队伍的项目。告诉李博士和陈越,需要增补人手,就打报告,我们去招,去挖。”
正事谈完,气氛轻松了些。陆信看了看表:“哟,都快一点了,食堂估计没剩啥好菜了。阿宁,公司门口新开了家拉面馆,听说味道不错,咱们去尝尝吧。”
两人也没叫司机,步行出了集团大门。初夏的正午,阳光有些晃眼,路边的香樟树投下浓密的阴影。拉面馆不大,收拾得挺干净,这个点人已经不多。他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两碗招牌牛肉拉面。
面很快端上来,热气腾腾,汤色清亮,上面铺着几片厚厚的牛肉和翠绿的香菜。陆信饿坏了,呼噜呼噜吃得很大声。苏宁吃得慢些,用勺子小口喝着汤。
“有时候想想,”陆信咽下一大口面,擦了擦嘴,“咱俩能坐在这儿安生吃碗面,底下得有多少人撑着。张师傅在车间跟模具较劲,李博士在实验室盯数据,春苗带着人琢磨市场,还有那么多工人、销售、行政……少了哪个环节,这碗面都吃不安生。”
苏宁用筷子轻轻搅动着碗里的面条:“所以咱们得更小心,每一步都得踩实了。不能让底下人流的汗,白费了。”
【叮!宿主对企业运营的复杂性与团队协作价值产生深刻认知,管理理念获得升华。奖励积分:100点!】
【当前积分:1980点!】
系统的提示音这次来得轻柔,积分的增长也显得水到渠成。苏宁微微怔了一下,随即释然。这积分,似乎越来越与她对企业的理解、对管理的思考深度绑定。
吃完面,两人慢慢走回集团。下午,苏宁要去参加小家电事业部关于电吹风项目的启动会。路过开放办公区时,她看到周明正和几个材料组的同事,围着一台新到的检测设备,兴奋地讨论着回收塑料的改性数据。年轻人脸上那种专注和探索的光芒,让她感到欣慰。
启动会上,气氛热烈。新成立的“电吹风”项目组,成员大多是从“行者”和电饭煲项目组抽调过来的年轻人,充满干劲。负责工业设计的女孩,已经画了好几版造型前卫的草图;负责电机控制的工程师,则拿着市面上几款主流电吹风拆解图,分析优缺点。
张师傅也列席了会议,虽然电吹风不归他直接管,但他还是忍不住插话:“这风嘴的设计很关键!出风要匀,不能烫头皮!俺觉得可以借鉴一下咱注塑时的流体分析……”
会议在略显混乱却充满活力的讨论中进行着。苏宁坐在角落里,听着年轻人们碰撞出的火花,看着张师傅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心中那根关于“质量”和“人”的弦,稍稍放松了些。
企业的生命力,不就蕴藏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争吵、摸索与突破之中吗?它由车间里机器运转的轰鸣、实验室里数据曲线的起伏、会议室里思维碰撞的激荡、乃至食堂里一碗热汤面的温度共同构成。
下班时,天色已晚。苏宁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走廊里静悄悄的,只有保洁阿姨拖着吸尘器发出的嗡嗡声。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厂区大部分灯光已经熄灭,只有研发中心的几层楼还亮着,像黑夜中坚守的灯塔。
远处,城市的霓虹勾勒出天际线。
系统界面里,1980点积分泛着柔和的光。她不再急于思考如何使用它们。她感觉到,当企业的日常运转本身成为一种强大的、自我更新的力量时,这积分,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片土壤的肥沃程度。
她关掉灯,锁好门,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明天,还有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新的日常。而这,正是企业生命最真实、也最坚韧的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