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碾碎北极熊:新兴里大捷(1 / 2)
1950年11月28日,清晨的阳光有气无力地洒在长津湖东岸新兴里地区,却带不来丝毫暖意,反而将夜间激战留下的惨烈景象照得更加清晰、更加触目惊心。被炮火反复耕耘的雪地如同丑陋的疮疤,四处散落着扭曲的金属残骸、冻结的血渍和维持着最后战斗姿态的遗体。
美陆军第7师31团(“北极熊团”)已被第39军116师和117师部队紧紧压缩在新兴里村及周边几个狭小的环形阵地内。一夜的猛攻和分割,已经让这支骄傲的“北极熊”遍体鳞伤,通讯中断,各部联系不畅,士气濒临崩溃。
在116师前沿指挥所,师长汪洋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美军核心阵地的动静。他能看到美军士兵在仓促加固的工事后忙碌的身影,也能看到几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部署在关键路口,炮口警惕地指向外围。
“军长命令,”通讯员猫着腰跑过来,递上电文,“不惜一切代价,今日务必全歼新兴里之敌!”
汪洋放下望远镜,脸上被冻伤的皮肤紧绷着。他看了一眼身边同样一脸疲惫但眼神锐利的政委和参谋长,沉声道:“都听到了?司令员和军长等着我们砍掉这只北极熊的脑袋!没什么好说的了,把所有家底都亮出来,准备总攻!”
上午九时,短暂的寂静被彻底打破。
首先发言的是杨文涛特种兵指挥部加强给39军的师属炮兵。尽管炮数量不多,炮弹也因为运输困难而极其宝贵,但此刻,所有能打响的火炮——包括几门缴获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和原有的日制、苏制山野炮——都被推到了前沿,进行了短暂而急促的炮火准备。
炮弹呼啸着砸向美军的核心阵地,炸起一团团夹杂着冰雪和泥土的烟柱。虽然无法与美军的炮火密度相比,但这突如其来的炮击,还是在心理上给了被困美军巨大的压力,打乱了他们本就混乱的防御部署。
炮火延伸的瞬间,凄厉的冲锋号响彻云霄!
“冲啊!”
“消灭北极熊团!”
震天的呐喊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早已潜伏在进攻出发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们,如同决堤的洪水,从雪窝、弹坑和断壁残垣后跃出,向着美军阵地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最后冲击。
美军阵地上的各种火器疯狂地喷吐着火舌,试图织成一道死亡之网。机枪子弹像泼水一样扫过开阔地,冲在前面的战士不断有人中弹倒下,但后面的人毫不犹豫,踏着战友的遗体,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猛冲。
战斗迅速进入了最残酷、最血腥的近距离绞杀战。
在村口的一处依托房屋建立的机枪火力点前,冲锋被猛烈火力压制。一名叫李长贵的班长,匍匐前进到侧翼,连续投出两颗手榴弹,但都被沙袋挡住,未能奏效。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战友,他眼睛血红,猛地抱起一根爆破筒,对身旁的战士喊了一声“掩护我!”,便躬身冲了出去。子弹在他身边噗噗作响,他利用弹坑和残骸灵活机动,在接近火力点的瞬间,拉燃导火索,猛地将爆破筒塞进了射击孔,然后用身体死死顶住。
“轰!!!”
一声巨响,火力点被端掉了,李长贵也壮烈牺牲。
在村落中央,围绕着几辆美军坦克发生了激烈的争夺。反坦克小组的战士们,抱着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利用房屋的遮蔽,顽强地接近这些钢铁巨兽。一名战士被坦克机枪击中,倒在半路;另一名战士迅速接过炸药包,翻滚着靠近,将炸药包塞进坦克履带。
爆炸声中,一辆“谢尔曼”瘫痪了。但坦克旁边的美军步兵仍在顽抗,双方士兵在断壁残垣间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和手榴弹战。刺刀的碰撞声、嘶吼声、爆炸声此起彼伏。
汪洋在指挥所里不断接到各团的进展报告。
“报告!347团1营已突破村南防线,正与敌逐屋争夺!”
“报告!348团拿下敌团部外围阵地,缴获部分文件!”
“报告!美军试图向西北方向突围,被我349团坚决击退!”
消息一个比一个振奋,但也伴随着巨大的伤亡数字。汪洋的心紧紧揪着,他知道,每一分钟的拖延,都意味着更多战士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