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暗流涌动:针锋相对(2 / 2)
演习中,一个新兵为主的步兵连在“敌方”预设火力点的压制下,进攻受挫,队形有些混乱。担任连指导员的,是一名长津湖下来的老兵。他见状,没有像往常训练那样大声呵斥,而是匍匐到一个个新兵身边,压低声音:
“别慌!听我指挥!机枪组,左边土坎,吸引火力!一排,右边洼地,迂回过去!二排,跟着我,正面牵制!动作要快,配合要默契!想想我们平时怎么练的!”
在他的沉着指挥和鼓舞下,新兵们渐渐稳住心神,按照战术要求展开,虽然动作仍显稚嫩,但总算有板有眼地完成了战术任务。
演习结束后,林文澜特意找到了那位指导员。
“不错,知道用脑子带兵了。”林文澜赞许地点点头,“光靠吼,练不出能打硬仗的兵。要把你在长津湖的经验,变成他们能听懂、能学会的东西。”
指导员憨厚地笑了笑:“司令员,这些都是好苗子,就是缺实战的锤炼。真打起来,我不能光顾着自己冲,得把他们尽量多地带回来。”
林文澜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他知道,这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正是这支军队能够不断重生、愈发强大的内在动力。
就在演习结束的当晚,“猎犬”分队终于捕捉到了决定性的线索。一名朝鲜协理员在鹰嘴岩深处一个极其隐蔽的山洞里,发现了有人短暂停留的痕迹,并找到了一小片被遗弃的、印有英文缩写和代码的巧克力包装纸。同时,无线电侦测小组通过连续多日的蹲守和交叉定位,成功锁定了西北方向一个异常信号源的大致区域——位于一片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原始林区。
“收网的时候到了!”杨文涛在前进指挥点,对着地图上已经被红圈标注的区域,狠狠一拳砸下。
一场精心策划的围捕行动立即展开。“猎犬”分队兵分多路,如同数把精准的手术刀,悄无声息地向目标区域合围。狙击手占领制高点,突击组利用夜色和密林掩护,逐步压缩包围圈……
次日拂晓,一场短暂而激烈的交火在原始林区深处爆发。枪声密集却沉闷(大部分使用了消音器),伴随着几声手雷的爆炸和几声短促的惨叫,很快便归于平静。
当杨文涛和张志勇赶到现场时,战斗已经结束。五名穿着改装过的朝鲜平民服装、但装备着美制M3冲锋枪、精巧爆破装置和先进通讯设备的外籍特工被击毙三人,俘虏两人。从缴获的文件和初步审讯得知,这支代号“幽灵”的小队,任务正是侦察第十三兵团指挥部位置、通讯枢纽,并伺机进行破坏和“斩首”行动。
“好险……”周志宏在指挥部听到捷报后,长舒了一口气。
林文澜却没有任何轻松的表情。他看着地图上另一个尚未清除的、代表“剃刀”小队的红色标记,以及志司传来的关于谈判僵局和敌军可能异动的最新通报,目光深邃。
清除了一股暗流,但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天际线积聚。内部的磨合尚未完成,外部的威胁与日俱增。谈判桌上的博弈,战场上的较量,以及这无声战线的生死搏杀,交织成一幅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的图景。
真正的考验,确实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