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51章

第151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末将代犬子叩谢主上隆恩!二人轰然跪地,甲胄碰撞声中透着难以抑制的颤音。他们深知,这看似随意的安排,实则是为东宫栽培股肱之臣的百年大计。

刘凤虚扶道:快起身,不过孩童嬉戏罢了,值当行这般大礼?

待二人站稳,周泰犹豫着抱拳:末将斗胆建言,陪太子习武自是应当,只是这读书之事...

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棂,刘凤了然轻笑,伸手截住话头:寡人难道会嫌孩子们太吵?话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目光却扫过案头摊开的《礼记》竹简。

刘凤无奈地摇头道:幼平,你未免太过忧虑了。

王傅蔡邕所授,无非四书五经、诗经论语之类。

童渊、王越二位教习,专授基础枪法与剑术。

而国相郑玄先生,方是真正负责教导太子学问之人。

见心思被王上一眼看穿,周泰只得尴尬陪笑。

他随即话锋一转:王上,辽东战事在即,【御林铁卫】是否该归建了?

王上即将亲征,岂能没有【御林铁卫】随行?

如今新军操练已步入正轨,更无需铁卫继续担任教官。

典韦也迫不及待进言:正是!王上该让【御林铁卫】归队了!

刘凤看着两位爱将,嘴角微扬:怎么,连你也按捺不住,急着要上阵杀敌了?

被点破心思,周泰与典韦相视憨笑。

周泰坦然道:王上明鉴。自三千铁卫调去训练新军后,王宫仅剩两千人驻守。

原定招募一万五千新兵补充铁卫之事,也因新军整训而搁置。

如今鸾卫营成立,铁卫防务大减,反倒清闲起来。

况且王上曾许诺,待新军操练正规化,便让三千铁卫归建。

平日留守蓟城尚可,但若御驾亲征,没有五千铁卫贴身护卫,只怕群臣难以安心。

刘凤略作沉吟,对周泰说道:幼平所言极是,只是眼下并非最合适的时机。

典韦闻言立即追问:主公,为何说现在不是时候?大军即将征讨辽东公孙度,若无御林铁卫随行护卫,恐有不妥。

刘凤轻叹一声,向两位爱将解释道:辽东战事在即,此刻不宜打乱现有军制。新军虽已初具战力,但毕竟未经实战锤炼。若无老兵压阵,恐难应对硬仗恶战。

典韦仍不死心,追问道:那御林铁卫何时能够归建?这位沙场悍将虽无心争权,但眼见同僚皆忙于练兵,自己却终日无所事事,未免心生焦躁。

此时燕军六十万之众已渐成体系。其中十五万为燕军精锐,余下四十五万新兵虽经数月严格操练,但要达到老卒战力仍非易事。好在这些新兵多由降卒和黑山军整编而成,本就具备一定军事基础,加之燕军将星云集,按部就班推进训练倒也成效显着。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十五万新军主要按步兵标准进行训练,而非骑兵建制。

战场有句名言:**骑兵擅长进攻,却不善攻城!**

如今燕国掌控十七郡,雄踞北疆八郡及并州全境,拥有158座城池,疆域近3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560万。

如此广袤的疆土,自然需要庞大的守军驻防。

即便放眼未来征战天下,也不可能仅靠骑兵,步兵同样不可或缺!

新编四十五万大军中,就有近三十万长枪兵、刀盾兵等各类步兵。

……

永汉元年(188年)八月一日,燕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

并州晋阳城,百战神机营军团长黄忠派副将张飞率五万将士秘密进驻代郡柳高城。

塞外绥北城,幽燕轻骑军团长关羽命副将华雄领五万轻骑悄然奔赴柳高城。

关羽亲率余下五万幽燕轻骑疾驰王都蓟城,准备随大军进攻辽东。

蓟城黄金火骑兵军团在臧洪统领下,副将赵云、太史慈协助,十五万将士早已整装待发。

海军军团长甘宁与副将蒋钦则提前半月率五万水师突袭辽东沿海,渤海湾内凡非燕国船只一律扣押,反抗者当场击沉!

半月间,海军战果累累,缴获丰厚,发了一笔横财。

燕王宫宣明殿内,朝会正商讨明日出征讨伐公孙度之事。

刘凤高坐御座,目光扫过殿中精神抖擞的群臣,沉声道:“诸卿,新军整训成效甚佳!”

燕国兴兵讨伐辽东叛贼公孙度,正好借机检验新军战力。

末将必不负王上所托!臧洪等一众将领齐声领命,向燕王郑重承诺。

刘凤微微颔首,神色从容。

荀彧上前进言:启禀王上,此番出征辽东,当如何配置将帅?先锋官由何人担此重任?还请王上示下。

刘凤端坐御座,朗声道:辽东战事战略既定,无需争议。随行军师由刘晔、贾诩二人辅佐寡人。出征将领定为太史慈、赵云、陈到、张辽、魏延、高顺六将。

稍作停顿,他目光扫过诸将,嘴角微扬:至于先锋大将......该由哪位将军出任更为妥当呢?

话音未落,太史慈等人已争先**:末将愿为先锋,为大军开道!

刘凤故作难色:哎呀,这可难选了。不若诸位将军共同推举一人如何?

殿内顿时喧嚷四起,太史慈声如洪钟:诸位不必争执!以资深老将之姿当仁不让。

**

“先锋大将之位,非我太史慈莫属!”

陈到、张辽、魏延、高顺四人闻言,脸上皆浮现一丝无奈。论资历与地位,他们确实无法与太史慈相提并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