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神童论(2 / 2)
皇帝犹豫了一会儿,仿佛想了起来。
“贾家五房?好像听子渊(贾源)说起过,他还曾经在朕面前感慨过五房后继无人了。”
史兰馨则笑道:
“却不是后继无人。贾代建的儿子已经是童生了。下科还要接着下场。”
皇帝说道:
“还远着呢,要光复门庭起码要考到举子。”
史兰馨笑道:
“可是贾敔才十二岁呀!”
皇帝听此果然有些兴趣:
“十二岁!要是顺利过了另两关,不到十四岁的秀才,这在江南也算是神童了。”
史兰馨也说道:
“女儿也听赦儿说过,贾敔倒是很得夫子的称赞。
虽不敢说一定会过,但也有几分把握了。
不过他到底还年轻,考试也需要一定运道的。
这次考不过,也不过就是过两年再考罢了。”
皇帝抚着他的胡子,看着史兰馨饱含深意地一笑。
史兰馨也不害怕,倒是大大方方地站着,也微微一笑道:
“父皇,虽说本朝不赞扬神童,也无妨。
要是真考中秀才了,贾家直接压他两科,让他多读几年书。不就好了。”
皇帝板下脸,蹙眉道:“胡闹!”
史兰馨依旧笑着,说道:
“父皇,前朝首辅多有神童,十几岁二十出头就上朝参政。
在朝廷摸爬滚打几十年,老了几乎就是二皇帝。
虽说也有为国为民的官员,但谁能保证每个都是好官。
先帝下旨本朝有三省六部,但绝不设宰辅,就是为了避免宰辅的权力过大。
本朝科考也有不成文的规定,要是年纪偏小,且在可与不可之间,一定会选不可。
也是因为此原因。
五房侄儿小小年纪就去科考,
一来是学问到了,二来是为了增长经验,见见世面。三来有了功名,他母亲也会好过些。
贾家祠堂对有功名还在继续读书的孩子,每月都有补贴。也是鼓励族里的孩子们努力进学。
即便压他一科,生活上也是无妨的。
况且明知年纪不够,想考秋闱的话,大概率会被刷下来,
即便考中了,名次也不好。不如多读几年书。”
皇帝点点头,本朝确实不赞同神童,也很避讳。
史兰馨接着说道:
“前次会试,最年轻的进士是二十二岁,
当时会试考官在殿试时特地提到过,还是觉得太年轻了,名次就不好。
父皇殿试后就让他进了翰林院,跟着张学士编史去了。
这史书历朝历代都要修,没个十来年修不完的。
修完了他的年岁也到了。现成的例子摆在这呢。
而贾家已经军功卓绝了,又是接驾,女儿又是郡主,又得父皇如此宠爱。
要是再出了个神童,进了文官圈子。
那百官要怎么想贾家?
暗地里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了。
女儿也是担心敔儿,考不中下次再考就是了。
考中了万一神童的名声传到都中,他又姓贾,女儿也怕的...”
说着史兰馨就露出心有余悸的表情,仿佛真的害怕被御史又一次喷了。
皇帝表面还是正经地说科举的事情你就不要多操心了,但心里还是很满意这个女儿什么事情就会自己说。
其他人看着皇帝和史兰馨一句一句地说着,话题都跑没影了。
众人都不敢开口。郡主涉朝政可是陛下特许,皇后娘娘都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