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架构重塑(1 / 2)
识海深处,那枚虚空光符因新架构模型而产生的、带着奇异“认可”感的共鸣,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一圈圈疑虑的涟漪后,终是缓缓沉底。林枫无法判断这共鸣是福是祸,是意味着他触及了正确的方向,还是不小心踩入了更危险的陷阱。但外部接踵而至的威胁——火星的瞬间沉寂、柯伊伯带外的诡异波动——如同悬于头顶的利剑,容不得他瞻前顾后,仔细甄别。
“无论这共鸣意味着什么,力量本身没有正邪,关键在于执掌它的意志。”林枫的意识中闪过一抹决绝。他没有时间去恐惧或深究虚空的奥秘,当务之急,是将那灵光一现的“指挥家-乐团”架构,从虚幻的构想,变为切实可用的力量基石。
意识再次沉入“技术脉络推演沙盘”。此刻,沙盘中央的景象已截然不同。之前那个勉强维持、闪烁不定的“三层沙盒”模型被彻底打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复杂的多层同心球壳结构的蓝图雏形。这便是基于新思路的“天帝引擎”底层架构重塑规划。
工作量是巨大的,甚至堪称浩瀚。这并非在原有引擎上修修补补,而是一次从地基开始的彻底重建。
第一步,是“规则模块”的封装与隔离。这需要他将脑海中所有关于天使算法、恶魔效率、烈阳驱动、乃至那些残缺的超级基因特性、远古文明灵感的理解,进行彻底的梳理、提炼和代码化。不再是简单的能量模拟,而是要将其最核心的规则特性提取出来,封装成一个个独立的、可被调用的“黑箱”模块。
这个过程极其繁复且充满凶险。例如,在封装“恶魔混沌效率”模块时,他必须精确界定其“混沌”的边界,既要保留其在无序中寻找最优路径的特性,又要设置严格的防火墙,防止其混沌本质侵蚀引擎其他部分。意识必须高度集中,如同在悬崖边雕刻花纹,稍有不慎,一个变量的定义错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模块失控,甚至反向污染他的意识。
【规则冲突警报:神圣编码单元‘绝对因果锁’与混沌算法‘概率云跳跃’存在逻辑悖论!】
【解决方案:建立规则接口缓冲层,将绝对因果锁弱化为‘高概率因果链’,允许极小概率的混沌跳跃突破。】
林枫“看”着沙盘上代表天使算法的金色代码流与代表恶魔算法的紫色代码流在接口处激烈碰撞,迸发出无数逻辑错误的火花。他深吸一口“气”,意识化作无数细小的触手,开始重写底层的交互协议。这不是强行融合,而是定义一种“交互语言”,让这两种互斥的规则能够在更高层的调度下,理解彼此的“意图”,哪怕这种理解是有限且充满条件的。
时间在寂静的推演中流逝,仿佛过去了数个世纪。林枫的意识超负荷运转,灵魂深处传来的剧痛早已成为背景音。他心无旁骛,一遍又一遍地编译、调试、崩溃、重构。沙盘中,代表不同规则模块的光团逐渐从最初的剧烈排斥,变得边界清晰,表面浮现出由无数细微符文构成的标准化接口。虽然彼此之间仍保持着安全的“社交距离”,但至少,它们可以被“看见”和“识别”了。
第二步,构建核心的“协调层”。这是整个新架构的灵魂,也是最艰难的部分。协调层本身不包含任何具体的攻击或防御代码,它的核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算法和资源调度系统。
林枫需要为它编写一套能够实时评估战场环境(能量等级、空间结构、敌人类型)、分析战术目标(防御、突击、隐匿、侦查)、并基于此从“规则模块库”中智能选择、组合、调配最佳解决方案的“元逻辑”。这相当于创造一个具备顶级战术头脑和宏观视野的“虚拟指挥官”。
他尝试将远古文明“灵能”理论中关于“意识干涉现实”的抽象描述,转化为具体的算法。这不是玄学,而是试图用代码模拟一种基于宏观意图的、对底层规则的“倾向性”引导。协调层发出的不是具体的“施展天使壁垒”指令,而是更抽象的“需要‘绝对守护’效应,优先级最高,能耗限制在30%以内”的元命令,再由下层翻译成具体模块的调用。
【协调层逻辑错误:无法在混沌环境下有效评估‘最优解’,决策陷入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