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如晦传 > 第106章 彻查太医院

第106章 彻查太医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她正欲让影卫去转告李太医,窗外却再次传来动静,这次进来的,是萧珣身边最得力的影卫统领。

“淑妃娘娘,王爷有令,让属下前来禀报,同时保护娘娘的安全。”影卫统领单膝跪地,

“王爷得知王太医招供,怕太后狗急跳墙,派人来对娘娘不利,特意让属下带了二十名影卫,暗中守在静澜居四周。”

“萧珣倒是细心。”沈如晦心中一暖,唇边泛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替我多谢王爷,告诉他,我一切安好,让他不必挂心。另外,烦请你转告李太医,让他在彻查太医院时,留意带有‘沈记’标记的东西,或是认识沈如懿的旧人。”

“属下遵旨。”影卫统领领命道,

“王爷还说,太后那边已经有所察觉,今日下午曾派人去太医院打探消息,被李太医巧妙应付过去。王爷让娘娘务必小心,切勿轻易相信宫中任何人,包括宫女太监。”

“我明白。”沈如晦道,

“太后现在怕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既想保住太医院的余党,又想阻止我们查明真相。她越是着急,就越容易露出马脚。”

影卫统领退去后,阿檀忍不住说道:“王爷对娘娘真是用心,不仅暗中布局查案,还时时刻刻惦记着娘娘的安全,连宫中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

沈如晦望着窗外,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苍白的脸上,泛起一层柔和的光晕。她想起萧珣在密信中写的话:“如晦,你安心静养,万事有我。待此案了结,我定护你一世安稳,远离这宫廷纷争。”

指尖抚过信纸残留的墨香,心中那株悄然滋生的情愫,愈发繁茂。昔日那个被世人称作“活死人”的靖王,如今在她眼中,却是最可靠的依靠。他的隐忍、他的谋略、他的深情,都让她不由自主地沉沦。

“他身不由己,却依旧事事为我着想,已是难得。”沈如晦轻声道,眼底带着一丝温柔。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跪倒在地:“淑妃娘娘,不好了!太后宫里的李公公来了,说太后听闻娘娘‘小产’后身体不适,特意派他来探望,还带来了太后亲手熬制的燕窝粥。”

沈如晦眸光一沉,心中冷笑。太后这时候派人来探望,分明是来打探消息的,或许还想趁机动手脚。

“让他进来。”沈如晦整理了一下衣襟,重新靠在软枕上,神色平静无波。

很快,李公公便端着一个食盒走进来,脸上堆着虚伪的笑容:“老奴参见淑妃娘娘,娘娘凤体安康。太后娘娘听闻娘娘‘小产’后身子虚弱,心中十分挂念,特意亲手熬了燕窝粥,让老奴送来给娘娘补补身子。”

“有劳太后挂心,也有劳李公公跑一趟。”沈如晦语气平淡,

“阿檀,接过食盒。”

阿檀上前,正欲接过食盒,却被沈如晦用眼色制止。沈如晦看向李公公,笑道:“李公公,太后娘娘的心意,本宫心领了。只是本宫刚喝了药,怕是吃不下燕窝粥了,不如李公公先将粥留下,等本宫胃口好些了再吃。”

李公公眼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即笑道:“娘娘说的是,老奴这就把粥留下。太后娘娘还吩咐老奴,问问娘娘身子恢复得如何,太医院的太医诊治得是否尽心。”

“劳太后挂念,本宫身子已无大碍,李太医等人诊治得十分尽心。”沈如晦淡淡道,

“只是本宫刚‘小产’,需要静养,怕是不能留李公公多坐了。阿檀,送李公公出去。”

李公公见状,也不好再多问,只能躬身道:“那老奴就不打扰娘娘静养了,娘娘好生休息,老奴回去给太后娘娘复命。”

李公公走后,阿檀连忙将食盒打开,里面的燕窝粥香气扑鼻,看起来十分诱人。

“娘娘,这燕窝粥怕是有问题,太后怎么会突然这么好心,亲手给娘娘熬粥?”阿檀担忧道。

“自然是没安好心。”沈如晦冷笑,

“取一根银簪来。”

阿檀连忙取来一根银簪,沈如晦将银簪插入燕窝粥中,片刻后取出,银簪尖端竟变成了黑色。

“果然有毒!”阿檀惊得后退一步,

“太后也太狠毒了!竟然想在燕窝粥里下毒,害死娘娘!”

“她是怕我查出更多真相,想要杀人灭口。”沈如晦面色冰冷,

“将这燕窝粥封存起来,留作证据。另外,让人暗中盯着李公公,看看他回去后,太后有什么动静。”

“是,娘娘。”阿檀连忙应道。

处理完燕窝粥的事,沈如晦再次靠在软枕上,神色疲惫却依旧坚定。她知道,太后已经开始狗急跳墙,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加凶险。但她不会退缩,为了沈家的冤屈,为了母亲的在天之灵,为了萧珣的深情与守护,她必须勇往直前。

夜深了,静澜居的烛火依旧明亮。沈如晦拿起萧珣送来的密信,借着烛火,一遍遍读着上面的字迹。信中的关切与牵挂,如同暖流,驱散了她心中的寒意与疲惫。

“萧珣,”她轻声呢喃,眼底带着一丝期盼,

“等此案了结,我们就能远离这宫廷纷争,过安稳的日子了。”

就在这时,影卫再次传来消息:“淑妃娘娘,李太医已经成功控制住张、赵、孙三位太医,正在审讯。另外,李太医在太医院的药材库中,发现了一个带有‘沈记’标记的木盒,里面装着一叠书信,似是沈夫人当年留下的。”

“太好了!”沈如晦心中一喜,苍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让李太医立刻将木盒送来,切记小心行事,不可让任何人察觉。”

“属下遵旨。”影卫领命退去。

沈如晦靠在软枕上,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木盒中的书信,或许就是彻底扳倒太后与北狄的关键证据,也是为沈家洗刷冤屈的最后一把钥匙。

没过多久,李太医便亲自带着木盒来到静澜居。他将木盒递给沈如晦,躬身道:“娘娘,这木盒藏在药材库最深处的一个暗格里,若不是仔细搜查,根本发现不了。盒上的‘沈记’标记,与娘娘的梅花簪纹路相似,想必是沈夫人当年特意留下的。”

沈如晦颤抖着手,打开木盒。里面果然装着一叠泛黄的书信,还有一枚小小的铜令牌。书信上的字迹娟秀,正是母亲沈如懿的笔迹。

她拿起一封书信,借着烛火仔细阅读。信中详细记载了皇后与北狄皇子的私情,以及他们谋划陷害沈家、扶持刘宸登基的阴谋。原来,当年沈家之所以被诬陷通敌叛国,就是因为沈如懿无意中发现了皇后与北狄的秘密,皇后为了灭口,才联合太后,罗织罪名,将沈家满门抄斩。

铜令牌的正面刻着“北狄暗卫”四字,背面则刻着一个“刘”字,显然是刘宸调动北狄暗卫的信物。

“母亲……”沈如晦读完书信,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滴落在泛黄的信纸上,

“女儿终于找到了证据,终于可以为沈家洗刷冤屈了!”

李太医见状,躬身道:“娘娘节哀。有了这些证据,皇后与北狄的阴谋就能公之于众,沈氏一门的冤屈也能得以昭雪。”

沈如晦擦干眼泪,眼底闪过一丝决绝:“李太医,立刻将这些书信与令牌送去御书房,呈给陛下。另外,将王太医、张太医等人的供词也一并呈上,让陛下看看,太后、皇后是如何勾结外敌、谋害忠良的!”

“臣遵旨!”李太医躬身领命,

“娘娘放心,臣这就去办。相信陛下看到这些证据,定会为沈家做主,严惩太后与北狄的余党。”

李太医退去后,沈如晦靠在软枕上,心中百感交集。多年的隐忍与等待,终于有了结果。沈家的冤屈昭雪,太后与北狄的阴谋即将败露,而她与萧珣,也即将迎来属于他们的安稳日子。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影卫的声音:“淑妃娘娘,王爷派人送来消息,说陛下已经看过证据,龙颜大怒,已下令将太后打入冷宫,同时命禁军加强京城戒备,捉拿与太后勾结的官员和北狄暗卫。王爷还说,让娘娘安心静养,等他处理完这些事,便会想办法入宫探望娘娘。”

沈如晦闻言,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她知道,这场持续了多年的权谋之争,终于要画上句号了。而她与萧珣之间的感情,也将在这场风雨过后,愈发坚定。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静澜居的地面上,映出一片温柔的光晕。沈如晦拿起那枚梅花簪,放在唇边轻轻一吻,仿佛在与母亲分享这份迟来的正义。

“母亲,你可以安息了。”她轻声道,眼底带着泪光,却充满了希望,

“女儿会带着你的期望,好好活下去,与萧珣一起,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稳与幸福。”

阿檀看着沈如晦脸上的笑容,也由衷地为她高兴:“娘娘,一切都结束了,您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重担,好好休养身体了。”

“是啊,都结束了。”沈如晦靠在软枕上,闭上眼,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接下来,只需要安心静养,等待萧珣来接我,远离这宫廷纷争,去过我们想要的日子。”

静澜居的烛火依旧明亮,映照着沈如晦苍白却幸福的脸庞。这场始于冷宫的恩怨情仇,终于在彻查太医院的风暴中,迎来了正义的曙光。而沈如晦与萧珣之间的深情,也在这场权谋与复仇的较量中,愈发坚韧,如同那枚历经风雨却依旧温润的梅花印,永远镌刻在彼此的心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