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帝的健康危机(2 / 2)
“朝事繁杂,后宫虽经你整顿,朕亦不能完全放心。”萧昱握住了她端着碗的手,语气带着疲惫与倚重,“如晦,如今朕能全然信任的,也只有你了。这后宫,乃至一些朝务,你要多替朕分忧啊。”
沈如晦心中微动,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柔顺模样:“皇上言重了,为皇上分忧是臣妾本分。只要皇上龙体康健,臣妾做什么都愿意。”
此后数日,萧昱的头晕症状时有反复,偶尔咳嗽时,帕子上竟带了丝丝血迹,虽不严重,却足以让他心惊胆战,对自身健康产生了极大的焦虑和恐惧。他愈发依赖沈如晦的陪伴与照料,几乎到了寸步难离的地步。
沈如晦趁机进言:“皇上,张太医医术虽好,但太医院众说纷纭,不若让李太医也一同为您诊脉,综合众家之长,或能更快见效。”李太医,便是那位曾受沈家恩惠、为沈如晦诊过脉的院判。
萧昱此刻只求安康,自然无有不允。
李太医奉命前来,仔细诊脉后,所言与张太医大同小异,但他更强调“心神耗损”与“长期调理”。
沈如晦在一旁温言道:“李太医所言极是,皇上这病根在于劳心太过,需得静养,辅以温和滋补之药,徐徐图之,切忌猛药攻伐,伤了根本。”
萧昱深以为然。
于是,在沈如晦的“关切”和建议下,皇帝的药方便由李太医主导,进行了调整。新药方中,加入了几味价格昂贵、药性极为温和,甚至略带安神麻痹之效的珍稀药材,如来自南海的“安神珊瑚粉”,西域的“温和血竭”等。这些药材单独看并无毒性,甚至算是补品,但组合起来,长期服用,会让人精神产生依赖,身体变得“娇贵”,逐渐离不开这种温和的“滋养”,同时对其他刺激的耐受力会下降,更倾向于待在舒适安宁的环境中,依赖那个提供安宁的人。
药,依旧是治病的药,不会害他性命,甚至表面上看,他的头晕、咳血症状确实在“好转”,脸色也似乎红润了些。但只有萧昱自己知道,他变得更容易疲惫,精神难以长时间集中,处理繁重政务时愈发感到力不从心,反而在沈如晦为他念诵奏折、轻声分析、端药送水时,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与依赖。
他开始习惯事事询问沈如晦的意见。
“如晦,你看这北狄要求互市的条款,是否可行?”
“爱妃,吏部呈上的这批官员考评,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晦儿,朕今日觉得甚是疲乏,这些奏章,你替朕看看,拣要紧的说与朕听……”
他的称呼,从“淑妃”到“爱妃”,再到偶尔情动时的“晦儿”,折射出他内心依赖的层层加深。
沈如晦则总是能给出看似公允、实则利于她掌控局面的建议,语气温柔,分析透彻,让萧昱觉得离了她,这偌大朝堂后宫,竟无人能为他分忧。
这一日,萧昱服过药后,精神不济,靠在榻上小憩。
沈如晦坐在一旁,手中拿着一份关于漕运改革的奏折,轻声细语地念着,分析着其中利弊。
萧昱半阖着眼,迷迷糊糊地听着,只觉得她的声音如同最好的安神香,让他无比安心。
他忽然喃喃道:“如晦……有你在身边,朕便觉得……什么都无需担心了……”
沈如晦念奏折的声音微微一顿,抬眼看向榻上那张已显老态龙钟的脸,眸中情绪复杂难辨,有算计,有一丝极淡的怜悯,但更多的,是冰冷的坚定。
她轻轻替他掖好被角,声音柔得能滴出水来:“皇上安心睡吧,臣妾就在这里守着您。”
殿内熏香袅袅,药味混合着安神香的气息,营造出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安宁。而在这安宁之下,无形的权柄,正以一种温和而不可逆转的方式,悄然转移。
沈如晦知道,她走的是一条险峻无比的路。但为了复仇,为了自保,为了那个在宫外与她遥相呼应的人,她别无选择。
她抬手,指尖无意识地拂过发间的羊脂玉簪,仿佛能从这冰凉的物件上,汲取到一丝来自远方的力量和慰藉。
皇帝的健康危机,于她而言,是危机,更是……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