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9(2 / 2)
宋文昌道:“谢大王期以厚望。臣自知武功低微,又不懂军阵国政,唯好文学,可说时时自愧无用于楚。现在小臣居然蒙大王如此关照,实是感铭于心。臣自当小心爱护,力求传世以佳话,为我大楚出一分微力。”
昭元叹了口气,道:“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其实能对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也有助于世人对楚人的态度改观。因此说起来,此事不光是你一人之事。寡人也因此而亲自面许她母亲,赐以国礼相迎,比同王子成婚。寡人或许还会亲自来喝你喜酒。你还有什么要求”
宋文昌大觉荣宠,道:“如此恩遇,臣实在受宠若惊,不敢再有任何所欲。”昭元极力一笑,温言道:“寡人知你有言不敢说,但说出无妨。只要能增世人羡慕,那便是有功之议。不过你专攻文学,于国政未熟,寡人却不能因此而升你之职。”宋文昌听他所说甚是坦诚,终于道:“谢大王体谅。臣有一议,不知是否太过”说着看了看周围群臣。
昭元扫了一眼四周诸臣,笑道:“他们也不是不解风情之人,你也莫要太小看他们了。”群臣都知他是在指自己等看见许姬时的那幅贼样,人人都甚是尴尬。宋文昌道:“臣以为,既要隆重美满,以求流传当世后世,则不能太过急速,一切需当精益求精。从现在开始,到隆重迎接回来,大约需数月时间。那时候当已是仲夏之时,西江水起,若是水势平缓,则虽三峡亦可行大船。不如那时臣便与陈家小姐于巫峡花船之中完婚。仲夏之夜,凉热宜人;星辰荧火,美不胜收。花船之上,更是沉浮有致,定能令世人皆羡我楚人之风雅情怀”
昭元忽道:“不错不错。那么就这样办。你下去罢。”宋文昌本来越说越是沉醉,几乎就象是把朝堂当成了梦中的花船一样,但既忽然被昭元打断,只好怏怏退下。昭元扫了众臣一眼,见他们全都目光灼灼望着自己,忙道:“你们放心,寡人既然公开说了,不会因为陈家小姐得罪过寡人就耿耿于怀,那便绝不会这样做。寡人若连这点胸怀都没有,又如何争雄天下”群臣见他所言甚是坚决,也大半放下了疑心,但依然有人在窃窃私语。
昭元深吸一口气,忽然笑道:“寡人思考良久,觉得入陈平乱之事,反正也是有利无害,宜早不宜迟。寡人欲明天就兴兵出征,你们觉得如何”诸臣见他居然转眼之间,就从一再推逶,忽然转为极力赞同,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都是吃惊不已。一时间,竟无一人回答。
昭元平静地道:“你们不是都赞成么怎么现在都哑巴了陈国篡位的原因,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能说清的。但时机若是被别人抢了去,那便太过可惜了。你们说是也不是”诸臣见他还是和颜悦色,也就渐渐答道:“正是。”忽听一人道:“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实在是不吃白不吃。”群臣都是大笑。
昭元也是哈哈大笑,便如完全忘掉了烦恼一般。当下他命诸将中伤已大好的,都可随行,拟发兵车数百乘,务必要震慑住敌人。那样的话,或许便能不战而建功。诸臣散去,昭元急忙先趋樊舜华之宫见她和冰灵,说及自己又需出征之事,要她们好自保重。
冰灵见昭元又要出征,而且听他话中之意,知他不肯带上自己,不免又哭又闹。二人合力哄了许久、许下无数补偿,才终于哄好了她。昭元叹了口气,道:“我还要去晋见祖太后、宗太后,向二老拜别。至于琴儿她们,就烦你们代为转告了。”樊舜华点了点头,却意味深长地望了他一眼,轻轻道:“你要保重。”
昭元点了点头,生怕被她深究,急忙就抽身离开,直扑章华宫拜别。祖太后宗太后似乎看出他有心事,但问他时,他却又只说国事繁忙。二人知他不愿多说,也就只好叹了口气,嘱他早些回来。昭元回宫蒙头大睡,一觉天亮,起来之时却是说不出的疲倦,全然没有以前那种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的感觉。他咬牙抑制住,一丝一毫也不耽搁,便批甲直趋军中。
果然,他才一到军中,见车马纵横,刀箭如林,脑中立刻便清醒了许多。昭元一刻也不愿多耽,即刻点齐兵车步战勇士,直发陈国。行至路上,听得夏徵舒把持国政,还强逼新立陈君前往晋国献媚结援,楚军更是义愤填膺。因此,未至陈境,楚军便已先发檄文给陈国人,说明“只惩徵舒,余人无妨”。
这陈国乃楚之边国,乃是舜之子孙所建,姓女旁之为。由于舜之二妃娥皇、女英都是流传千古的大美人,后来的桃花夫人本来也是陈国公主,自然其姓氏便与姬、姜、嬴一起,并称天下四大美女世系。其国土本来就不大,此时国人也怨夏徵舒杀君,国内都在担心引来大国之兵。这一下楚大兵果来,国人既怨徵舒,都盼能假手于楚,遂无人肯抵御楚军。昭元严厉约束楚军,令秋毫无犯。陈人果然大悦,反而竞相帮助楚军查探夏徵舒藏身之处。
第九卷问鼎中原第八十七回乾坤只在方壶内五
昭元这时兵已至陈都,见居然也是开门迎接,心下颇为奇怪:何以夏徵舒未发一令抵御忽听外面一阵喧哗,众军拥一人至前,却是自称陈国大夫辕颇。细问之后才知,原来夏徵舒知道国人怨恨他为国惹祸,已潜往株林;而陈君又已被逼往晋,导致无人作主。百姓闻楚军并未扰民,遂不肯抵御,准备自开城门迎接。
辕颇却是先曾与诸大夫商议,说是“楚王来征吾国,乃是讨徵舒之罪。我们不如自己擒了徵舒,或许可以免于楚王用兵来擒,杀伐结怨。”于是他便要与其子侨如一起,统兵擒拿徵舒。不料才一至城门,楚军已至,众百姓开门,局势一片混乱。结果混乱之下,遂被带至军前。昭元听他说完,皱了皱眉,道:“当初他弑君之时,你为何不肯加以诛讨”
辕颇脸上甚是尴尬,道:“不是不欲讨,实在是因为力所不及,留身以缓图。今大王兴义师,自然愿随左右。”昭元一笑,也不追问,便留公子婴齐一军守城,命辕颇为前导,余下之军便向株林进发。行不多时,已将株林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