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8(2 / 2)
今天试图在书法上有所创新,但是归于失败,前路漫漫,去意徊徨,真的感到走得很艰难。有的人看我写草书,从心所欲,得心应手,羡慕不已,以为就是随便画画,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在这方面,我的确付出了很多。
晚上有人给我留言,说我的草书超过了王羲之,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她也睡不着了,起来要背书谱,并且真的念了起来。
但是天涯的金石书画论坛里比百度书法吧里的人还多,似乎那里的高人也多一些,在那里我就得到过尖锐的批评。这对我的前进是很有益的。但是也常常看不到方向。这是最让人苦恼的。
前两天梦见了大火逼近家园,据说这样的梦是好兆头,意味着要实现心中的理想,会得到想得到的,但是并不是金钱。我就把这个梦告诉她,她说,那就一定是名声。但对我来说,我要的是实力,是我想要的本领。
今天是教师节。小孩子们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些。她给几个小孩拍了照,下午的时候又到工人村去,要办一个网上工行卡,没有办成,一路上也拍了一些照。而我几乎是一门心思练字和写字了,但是今天写的很不满意。
中学里常常听到叫开会的声音。她从昨晚就开始关心中学的这次全国的先进评没评上,我想应该没有问题。不过现在中央搞的各种先进的评比也太多了一些。常常在电视里都能看到。
晚上,我集中看了张旭、张芝、林散之、刘正成、张旭光等人的书法,希望给自己的用笔和结体找点新的变化。二张的真迹荡然无存了,想学他们很难办到。而后人,尤其是今人的书法,无论吹得多么高,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其实我想我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动摇了学习的主要目标,这是浮躁的体现,是忘本,所以注定会失败。一定要从一本经典中深入挖掘精神的内在的东西。现在可以从用笔上过渡到这个阶段了。把这个东西深挖出来以后,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然就会越学越乱。
那么,书法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一种力量。所谓的气势其实也是一种力量。如果心中没有这种力量,而是硬要去表现,肯定会适得其反。古人常说,吾善养吾浩然正气。所以要注意培养自己这方面的气质。不能为练字而练字,那样就达不到目的。
写到这里,我感到我找到了解决我的问题的根本办法。那就是要时时注意自己的涵养和修为。时时用各种办法来练字。
人有时产生了名声以后,声名就成了他的负累,想摆脱也摆脱不了。比如说我现在,似乎被推到了书法界的中坚的位置,想退下来也不可能,就只能不辞劳苦地往上冲了。毛泽东的天才是打仗,是军事,我的天才是书法,这一点现在似乎无庸置疑了。
但是我回想自从我在网上发布我的书法的日子,真是倒退得可以,很少沉下心来真正的享受书写的快感了。我被很多的杂念所冲击。
这样是不行的。我要把一切的杂念抛开,集中自己的心力,全力以赴地把手头的事做好。从现在开始悬崖勒马还来得及。
是的,就是这样,全当我还和从前一样,忘掉那一切的虚名浮利,我才能在这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
天意第三三三章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由于改变了策略,今天感到好受一些了。我过去说过,成功也是失败之母,人一成功了,杂事就多了,诱惑也多了,容易堕落和分散精力。但我是搞书法的,说白了,和武术、气功都是一回事,如果心浮气躁了,就意味着倒退和失败。正因如此,我给自己规定,远离网络,尤其不能太多纠缠其中。腾出精力来,专攻书法。至于说怎么专攻,就和我最倒霉的时候一样,把自己关屋子里沉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临帖、练习。要尽量早睡早起,并且从早晨一起来就要这样。
最关键的问题是临哪个帖,我还临以前的那个,不动摇,不跟风。这一点倒是和李彦宏做百度的精神一样,不过,他成功了,我也能成功。我今天早晨一起来,电脑没开就坐下来临帖,依然是空临法。用一个早晨的时间就基本上临了一遍,这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在吃早饭时我高兴地对她说,为何这种书法总是让人百看不厌百习不厌呢她说就好比她一样,因其涵养深,也是处之越长味道越足。我还说,练字,我练字过之后,总是感到象练了高级气功一样,神清气爽、斗志昂扬、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果在这个时候写字,保险不会太差。我记得启功曾经说过,他只临墨迹,不临石刻的,因为活,临长了,就感到那些字都在心里在眼前活蹦乱跳的,呼之欲出。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受。
我说,为什么这种感受这么奇特、神秘,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呢我想这一定是因为中国的汉字中藏着神秘的东西,一般人破解不了,能破解的人一定是书法高手。古人形容王羲之的字,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我看一切的好字都有这个特点。不仅如此,它最高级的地方在于,看似平常,越品越有味,直到它完全抓住了你的心,让你欲罢不能。这一点,和人类社会中最极端最深沉的情感很相似,比如爱情。所以中国的很多东西都是含而不露的,比如茶,比如酒,但是它有能力逐渐地征服你。
我昨天给自己定的路子是对的,那就是我目前的练字,以练心为主,就是要练意念,练精神,练情感。只有在方面高人一头,书法才有后劲,书法才会真的高人一头。
这说到底就是禅了。所以,僧人大多有书法很好者,因为他们的心态与练书法的心态相合。但作为普通人来说,就要专门在这方面加强练习。一旦练好了,就无时无处都能拿出一笔好字来,这就是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书谱中早就点明了的。
书谱中还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复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看来人的年龄和阅历与学书法有很大关系。但是并不是说非要练多少年,也不是说非要到胡子白,我真正练字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还不到一年,用启功的话来说,关键是要准确。准确的重复,准中之熟,才是功夫,不然,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所以不仅要练笔,还要练眼,而且最根本的是练心,练眼。
后人评价孙过庭的字,如丹崖绝壑,体势坚劲。一个坚,一个劲,实际上也是所有高妙的书法所必备的。所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