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士子风流 > 分节阅读 502

分节阅读 50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宫中的三个女人一起到来,解释只有一个,这三个代表宫中利益的女人已经惊动,已经坐不住了,非要看个明白不可。

众人全部起身,纷纷行礼。

王氏冷若寒霜,不发一言。

张氏倒还算得体,总算点了点头,不过这脸上,终究还是露出几分阴霾之色。

刘太后则是小心翼翼,略感有些不太适应,这倒不是她没见过世面,毕竟从前只是个不值一钱的妃子,突然一下子就成了太后,估摸着还没有缓过劲来。

王氏直截了当的道:“徐卿呢”

所有重要人物到了这里,第一句话就是问徐谦在哪里。

张孚敬毕恭毕敬的道:“娘娘,徐部堂只怕还有公务在身,要迟一些才到。”口吻之中,带着几分为徐谦开解的意思。

王氏点点头:“那就等吧。”沉默一下,又道:“兵部尚书张进用呢”

张进用离座,向王氏行礼,道:“微臣便是张进用。”

王氏恨恨的看了他一眼,似要发作,似乎又忍住,故作慵懒的道:“哦。”

张进用感觉自己悲剧了。因为他跪下行了礼,而他回答了太皇太后的问题之后,太皇太后只是一个哦字,这哦字是什么意思,只有天知道,不过很肯定的是,哦字的意思肯定不是让他免礼,既然没有免礼,你就得跪着,张进用长跪于地,头重重垂下,不敢吱声,其实他心里,却未必不是很欣慰,他和徐谦不共戴天,而今日所为,无非就是收拾徐谦,就算是玉石俱焚,他也在所不惜。更不必说,张孚敬还有承诺,徐谦只要垮了,张孚敬肯定要保住自己,而现在看太皇太后的态度,便可知这封奏疏对太皇太后的影响极大,若不是没有疑心,又怎么会参加这次廷议,若不是心里不高兴,又怎么会故意整自己。

说白了,这就是借题发挥,另一重意义就是,对徐谦起了一丝防范,多半在太皇太后的心里,自己已经是徐谦的人了吧。

太皇太后这点小动作,却是让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大家各有所思,似乎都在思考这小事的意义。

紧接着,徐谦来了。

徐谦确实是来迟了,他走了进来,看到太皇太后和太后都在,倒也不敢怠慢,连忙行礼,口称:“微臣徐谦来迟,还请娘娘恕罪。”

王氏复杂的看了徐谦一眼,显然对徐谦,她的情绪有点转不过弯,不管怎么说,徐谦给她的印象一直都不错,而且有许多次,自己都受过徐谦的恩惠,本心上,王氏是十分相信徐谦的,毕竟自己的儿子,最信任的就是徐谦,自己的儿子遇难的时候,也是徐谦奋不顾身,前来救驾。

若说这个时候,王氏还能相信谁,只怕除了自己那个弟弟王成之外,就只有徐谦了。

只是偏偏,徐谦变得不可信起来,至少事实就摆在眼前,王氏想不怀疑都难。

王氏原本想要敲打徐谦一下,不过看到了徐谦真真切切的站在了自己的面前,倒是软下心来,道:“起来吧,地上凉。”

徐谦谢了恩典,起身在张孚敬的下座坐下,他看了张孚敬一眼,张孚敬讨好似的朝他笑了笑,徐谦也对他笑着点了点头。

这种小动作,让所有人收入眼底,不过眼下大家都知道,正经事就要开始了,所以谁也没有吭声。

王氏咳嗽一声,道:“人都来齐了你们议你们的吧,不必理会哀家。”

张孚敬站起身,道:“诸公,今日要开议的,乃是一份奏疏,老夫觉得事情重大,不敢专断,是以把大家请来,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商量。”

张孚敬说罢,早有小太监将抄录好的十几份奏疏分发下去,给大家观看,不过其实在来之前,许多人就已经知道了奏疏的内容,现在只是走个过场,大家都装模作样的看了看。

张孚敬随即道:“诸位觉得如何,其实嘛,老夫觉得,张大人的奏疏,有些话不是没有道理,天子即将登基,只是天子正处幼冲,年纪太小了,既然不能亲政,可是现在天下政务繁杂,若是无人辅政,却也是大大不妥。”

他先是表态。

一下子,群臣便闹将起来,有人跳出来道:“那么依张公看,谁可辅政”

张孚敬巧妙的打了个太极拳:“自是有德之人。”

这有德之人简直就和放屁一样,说了等于没说。

不过各人的理解不同,虽然张孚敬说的话是空气,可是却给人一种徐谦就是有德之人的感觉。

太皇太后王氏一动不动的看着徐谦,而徐谦则是抿嘴闲坐一旁,不露声色,王氏见张孚敬都跳出来支持,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事情不妙,却又不好发作,只得耐着性子。

张孚敬此话一出,自是又有争议,礼部尚书跳出来,大喝道:“有德之人是谁,张公何不说清楚。是了,张进用口称徐谦可以摄政,那么老夫敢问,这个人是不是徐部堂,你们说清楚,有什么好扭扭捏捏的,该说的话你们不都说了吗”说罢他气急败坏的看向徐谦,道:“徐部堂,你来说,你是不是有德之人”

面对这样的责问,徐谦淡淡的道:“我是人,但是有没有德,却还要诸公评判。”

廷议嘛,本来就是空气对空气,徐谦总不能说自己无德,可也不能说自己有德,索性和张孚敬一样,继续打太极。

第七百五十七章:你完了

“荒谬,依我看,徐部堂分明就是在顾左右而言他,那么老夫索性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些奏疏,是受谁的指使,不说清楚,老夫拼着乌纱帽不要,也要会一会徐部堂。”这礼部尚书跳出来不是没有道理,他是看出来了,太皇太后的立场现在和徐谦未必一致,徐谦除非谋朝篡位,绝对不敢将自己如何,既然如此,自己为何不过一把忠臣的瘾。

徐谦不回答了,因为他知道,回答和不回答都是一样,你回答了,别人说你是在辩解,你不回答,人家又要说你做贼心虚,现实中许多的事本来就是无解,靠嘴巴说话是没用的,既然无用,就索性不搭理。

礼部尚书便是那此前老是和徐谦对着干的徐谦,此前还吃过徐谦的亏,这是新仇旧恨,只是现在徐谦不理他,让他一拳打在棉花上,他当徐谦是做贼心虚,于是慷慨陈词:“咱们这是大明朝,大明朝可有外姓摄政的道理吗有些人到底存着什么心,先帝尸骨未寒,就上这样的奏疏,他想做什么”

本来太皇太后王氏听着连连点头,觉得这个陈新还是个忠义之士,谁晓得他说了一句大明朝可有外姓摄政的道理,却不由皱起眉头,怎么听着好像是说宗室就可以摄政

陈新愤怒的看向张孚敬:“张公,你是阁臣,你来说,这事儿,怎么个说法,不给个说法,只怕朝中不安。”

张孚敬咳嗽两声:“陈大人切勿动怒,不是说了吗,既然有了奏疏,大家就来商量,商量一下,也无可厚非嘛,奏疏乃是张大人递进来的,你为何不听听张大人怎么说”

陈新跺脚:“这样的事,也是可以讨论的吗那明日天子登基,廷议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