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6(2 / 2)
“这心灵分身的原理,自然是从儒学的心学一门中演变而来的法门。”阿狸笑道,“如果你想学的话,就需要先明白心学是怎么一回事了。”
对于儒门两大宗派,将夜早有耳闻,儒门有两大双子星,一个是人皇,一个是天心人皇,两个人留下了儒门中对立而又互补的两种法门,分别称为理学和心学。
“天理人皇创建了道统和道器的理念,将天人沟通起来,形成了理学,让人循序渐进,学而可为尧舜。天心人皇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致良知”的学问,提倡知行合一,实际上是一种经世致用之道,将人和地沟通起来。
这两个家伙虽然没有孔圣的成就大,但是也算是成就了一门伟大传承。理学和心学都不纯粹,理学近于道,而心学近乎禅,失去了儒者原汁原味,坏了本来面目。相对来说,心学较理学更为接近原本的儒道,所以我更喜欢一点。”阿狸随意说道。
“小妈,那你给我稍微讲一讲心学”
“心学呀,你也只需要大致了解是怎么回事就好,不要陷进去。天道浩渺,地道幽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其容易出现分歧和迷惘。所以原儒只知天命,而不知天道,天道弥远,孔圣都不得闻,何况是天理和荀机这两个家伙呢
其实,孔圣研究周易,算是知道天道的了,而他的传承之中,对天道却言之甚少。那是因为,儒道是以人为本,以人入道的王道,面对的是智愚贤孝不同的众生。
如果高明的作为别人老师的儒者都不能够对天道统一意见,说出个所以然来,那么怎样才能够教化好那些智力不及中人的下人呢
所以,现在你看到的天朝那套纲常伦理还有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就是天理那个家伙留下的祸根。天理强行要将王道和圣道融合,却造就了个四不像的毒瘤,圣道成为工具,而王道变成了者的傀儡。上古时代,那种纯粹的淳淳儒风,早已经不见了。
你也看见了,圣人本以礼教人,现在却是以礼杀人,这礼变成法和兵都不如的繁文缛节和细枝末节。
相反,心学倒是教人直指本心,想要用思维,辩论和修养的方法让人找到儒者的本心,虽然同样不是纯粹的儒学,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受教得益,但是能够做到经世致用,已经算是王道的一部分了。
我不喜欢理学的繁杂,欣赏心学的简约。其实,心学并非天理人皇首创,是由真儒陆九渊所发起,再由天心人皇所完善。比起荀机说得那么一大堆,我倒是更欣赏真儒陆公的“直指本心,”。
所谓先立其大,就是先寻找到儒门本心,然后慢慢扩充这颗本心,就自然而然可以达到圣人之境。
他说:“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这点我很赞同,“立其大”是他的修养法门,让人心如宇宙,心之宇宙不断以浩然之气,中庸之气扩大,最后和外在宇宙相合为一。
当然,陆九渊的这种明心见性的法门,很接近于白魔的禅道,不是悟性极佳的人,无法领悟,进入圣道。这也是他的学说没有被推而广之的原因。
天心人皇继承他的衣钵,以知行合一的致良知作为经世致用的法门,让心学更加完善。两人相距几百年,而能够心有戚戚焉,真算是古今之人,跨越时空相往来。”
流袖妹子听得有点迷糊,什么心学,理学的,像一团浆糊一样飘在她的脑子里,让她晕晕乎乎,找不到东南西北。
人各有其秉性天赋,流袖妹子天生机灵,对生意,兵道上领悟很快。但是对于学问上的悟性却是差了点。
相对来说,纯纯志于求道,涉猎广泛,如果换做她在这里,肯定会受益良多。
将夜的悟性自然是足够的,他听懂了许多,尤其喜欢阿狸所讲陆九渊的心学。他感觉这个法门很符合他的心性,只要先立其大,然后慢慢扩充,就能够沟通天人,和宇宙相与为一。
这显然是一个懒人的法门,先找准方向,然后骑着牛往前走,可以倒在牛背上呼呼大睡,等睡醒了,目的地也就到了。
正文第三百九十四章心之分身
阿狸见将夜听得入味,便继续说道:“这心学走的是简约的路子,明心见性便可顿悟。不过他一辈子说了很多,倒是把心学说的复杂了。
照我看来,他这一辈子,说的做的,也不过是在用他的法子解释大学中的十二字教而已。”
“大学十二字教”将夜不知所以。
“大学开宗明义的说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十二字教也就是指这十二个字而已。
大学之道,是大人之学问,所谓大人就是能够不自限宇宙的真人,达到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
而在明明德,就是明心见性,不因为自身的私欲而自限宇宙,通过消除私欲的蒙蔽,让心性恢复天地一体的本来面目。
在亲民,意思就是说,已经明心见性,“立其大”之后,在慢慢扩充这个本心,扩充本心的过程,就是运用万物一体的境界的过程,让君臣父子父亲,乃至山川神鬼鸟兽草木都不将他限隔在自己宇宙之外,不断亲近他们,最后达到自身一体之仁。那个时候,这真实宇宙就和心中宇宙合二为一,并无分别。
至于至于至善么就是至于儒者最为本初的中庸之心,心学之中,能够保留这点儒门原汁原味的道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所谓中庸之心,就是不偏不倚,让智者不乱用智慧,而愚者努力学习求知,最后实现大同。
至善之道,莫过于知止而得中。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天道和圣道都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天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知道适可而止,并且保留在恰到好处的中道上,是一件美妙而神奇的事情。
行使中庸之道,进行祭祀万物,能够达到天下大同的王者之镜。
所以,这心学最后的目的还是达到王道,荀机这家伙无论从立言上,还是事功上都完全达到了王道的境界,他是一名真正的儒者。”
将夜刚刚在大胖子书灵千钟粟的帮助下,体会到了“祭祀万物”的美妙之处,完全能够理解“王道”境界是什么样子。因此,对于能够从立言和事功都达到王者境的荀机大爷,将夜是真正佩服。
随后,阿狸随意给他将了一些关于心学中良知和致良知的学问。
大概的意思是,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明德,而致良知是亲民,能够亲民,就已经是知行合一。
心学在阿狸口中讲得极其简略,将夜也喜欢心学的简略之处,这非常符合将夜的懒人口味。
他甚至觉得,心学就是懒人之道。不就是立懒人本心,然后吃吃饭,睡睡觉,用什么中庸之气,浩然之气什么的扩充这个本性,做的好事,助人为乐什么的,自然就做到亲民,然后心中宇宙无限扩大,就和现实宇宙合二为一,真正做到了大人之学。
这样,怎么说都只是懒人的道理。
至于无法立懒人的本心,那是自己的心胸不够开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