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3(2 / 2)
这人生一世草生一秋,遵从着潜在的规律,人在日常中却不知,偶尔符合规律便兴盛崛起,违反规律便衰败消亡,这些都是自然赋予的规则,凡人不知道这些,容易逆行倒施只有真正有道的人,才能够知道并得到这规律。
就好像这天下篇经文所说一样,真正可以左右天命的不是统治者的命格,而是民心的得失,可是统治者容易把自身命格看得比民心更重要。再比如说,对一个国家来说,仁其实比利更重要,可是大多数人,往往会毫不犹豫的将利置于仁之上。
这和大多数人的眼光有关系,他们所见都比较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会为长远打算。
所以,有道有德的人,只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凡人。
人皇大人,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老李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嗯,果然你已经通过这通天阶梯,修行圆满,德行也小有圆满,可以进入渡海之桥,传承我的之法。”
说完之后,将夜便走出流星雨幻境,走出了天下殿,老李的身形也随风飘散。
叮
将夜又听到识海中传来一阵轻吟之声,他知道自己又能够看到一章,这次,可能火种姑奶奶真的去睡美容觉了,并没有说话。
将夜用意念翻开懒人心经,见到懒人心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此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意思是:道荫庇着万物,它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托求庇护的归依。嘉美的言辞可以使人们交互尊重,良善的行为可以让人们互相感染,对那些不为现行价值观所认可的不善之人,为什么要横加贬弃呢所以,自诩为“天子”而自贵,设置三公九卿以供驱使,虽然好象是有了玉璧由四驾马车供奉护拥着似的尊贵显耀,其实还不如来进修我所说的道。从古以来,人们如此推重我所说的道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它有助于人们达成目的,避免过错吗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共同推重。
懒人心经的解释是:懒人纯粹一心,舍道之外,别无他求,得道之后,万物可求,舍得之间,有舍有得,先舍后得,舍而得
正文第七百二十一章舍与得
懒人心经的解释,又看得将夜心中一阵激动,说的真是太精辟了。结合刚刚老李给自己讲解的天下篇,他深切的体会到了道的重要性,常人无法触及,即使触及也无法真正掌握。而求道之人,若不能纯粹一心,用儒者的话说,便是惟精惟一,那只能偶尔的契合大道,大部分时间可能颠倒大道,和自然相违,倒行逆施。
因为,真正的求道者,当舍道之外,别无他求。就好像真正的用剑宗师,需要做到舍剑之外,别无他求,真正的弹琴高手,也需要做到舍琴之外,别无他求。这样,为了追求的东西,将其他东西都舍去,方才能够在自己的追求上有所建树。
舍弃,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生活中,生灵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人总是本能的拒绝认识真正的自我,而不断编织虚假的自我,打破虚假的自我形象,是需要偌大的勇气的。
当然,舍弃之后,得成自己所求之道后,并非真的与世隔绝,心如朽木。如懒人心经所说,得到之后,万物皆可求。就好像剑道宗师领悟剑道后,写文章可如剑,用兵可如剑,经商可如剑,生活中处处皆可入剑道,而由剑道又可以还原生活。而琴道宗师领悟琴道后,吃饭可以入琴,睡觉可以入琴,就算是如厕也可以入琴琴是工具,沟通天人,自然不会成为天人的障碍。
如此一来,有舍有得,先舍而后得,舍而得,人生便圆满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将夜领悟到,舍便是无欲,可以得大道之妙,将世间万物作减法,减之又减,舍之又舍,最后只剩下惟精惟一的存在,领悟天地一体,万物一马,宇宙一心的“妙”,同时得便是有欲,可以得万物的极致,将世界万物作加法,无一不可入道,将心充盈在宇宙万物之间。最后万物之“妙”和万物之“徼”融合为一,便能够臻至极其高深的境界。
如此想来,将夜这个超级无敌大懒人对自己所修持的“懒人之道”更加珍惜,珍惜到乃至他可以放下一切,为成就懒人之道,而牺牲自我。
这是一种来自灵魂的感动,别人无法体会其中的妙处,只有将夜自己才真正知道。
这是什么妙处呢和懒人之道融而为一的他,体会到了“大智慧,大圆满,大无畏,大无为”的四大境地。
这一切不可言,不可说,不可道,不置于其间者,不足以闻。
在这章懒人心经的开悟下,将夜觉得自己的道行又圆满了许多。他此时心中有舍弃万物,和懒人之道同一的想法,这舍弃是真舍弃,即使他心爱的人,他都一一舍弃然而,内心深处,他明白,舍弃之后,他能够马上找回来,而且找回来之后,反而会有更加真挚的感觉。
于是,将夜抛下一切,将自己的所有心,神,魂,魄,意,念都散开,然后安置融合于代表了他所有大道的中,一股生生不息的懒人气息从沙漏中激荡而出。他睁开眼睛,懒洋洋的看着沙漏中沙子从上漏下,漏完便是一生,然后再颠倒沙漏,懒洋洋的一生又开始了,如此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