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 / 2)
“想出家不山上有高深的功夫,按你的资质估计有希望。”一头白发的大灰狼引诱道。
李庄想都不想便拒绝了,“不行,我还没娶老婆呢。”
“哈哈,这功夫不错的,不过最好保持童子身,气血会比较旺盛。”老神棍也不管李庄能否听懂,先给他打了预防针。
初中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对异性的幻想难免,不过李庄长得不够帅,缺乏营养的他又干又瘦。虽然是这个不怎么样的小镇中学的传奇人物,但仍没有小美女青睐。
初中毕业后,李庄不出意外地考上了位于地区首府的名牌高中k城中学,校领导很庆幸终于有了零的突破,镇里还特地奖励了他一千块,勉强够上高一的费用。
k城离汶河镇约两百里地,要住校,高中的课程相比初中难度大增。没了李庄的照应,生完李想后身体一直不好的林婉凝,被生活的重担压垮,灾难再一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身上。
送走母亲,李庄不顾劝阻毅然选择了辍学。老师们都很惋惜,在k城中学这样知名的重点读书的优等生,未来的前途不言而喻。
李庄没有想那么远,他再也不想忍受这样拮据的生活。年幼的妹妹刚上一年级,没法独立,痛苦有一个人承担就够了。
“李想怎么办”
办完辍学手续,再托初中同学的关系拿出身份证,一顿忙活下来,李庄终于回到了空空荡荡的家,开始发愁。
小山村封闭,出外打工是唯一的选择,可是外出打工妹妹怎么办村里不富裕,再说信得过的人也不多。李想目前寄养在发小李猛家,可李猛家条件不好,村里他熟悉有能力收养李想的极少。至于舅舅那边,还是算了吧。
一圈转悠下来,李庄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幸好再次赶回来的娟姐出手解决了他的大麻烦。
李庄家与邻居关系非常好,邻居姓陈,大女儿陈淑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与k市相邻的s市。夫家姓柳,李庄一直叫她丈夫为“柳哥”。娟姐有个比李想小四岁的女儿,叫柳静。巧合的是,那丫头和李庄刚好隔十二岁,同月同日,差别在于李庄晚上出生,那丫头是早上生的。也许是因为李庄母亲林婉凝来自城市的缘故,两家有很多共同话题,甚是亲近。
李庄母亲过世,娟姐赶回来参加葬礼,得知他准备辍学打工,便提出把李想接过去,反正两小女孩一起不会有太多不便。他当时没有立刻答应,知道娟姐的身体也不太好,家里条件一般,城市里的消费不低。
现在无路可走,李庄没有忸怩,直接带着娟姐去了李猛家,将妹妹接回来。办齐一套套的手续,送她们上车,然后直接去了省城火车站。
第二章青年李庄之工作
更新时间20117110:13:18字数:2923
李庄读书时虽然经常在外打工,但还是第一次离家远赴深城。突然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他有些不适应。
在破旅馆呆了一天,问了爱理不理的老板附近工厂招工的消息,很快在一家大型台资电子工厂找到了报名的地方。电子之类的东西对山村少年来说还比较神秘,他很有兴趣想去了解。
招工的工厂主要生产各类电子元器件,李庄应聘的是检测岗位,普通的元器件检测以他的知识基础培训过后不是问题。
面试的考官看着李庄嘴唇上薄薄的绒毛,又看了看填写的应聘表格。字很漂亮,朴实厚重,有些魏碑的风格,资料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还是有些怀疑。阅人无数的面试官感觉他的年纪应该不到十八岁,这是一种直觉。
“你真的满了十八岁我们这边可是正规企业,不能招童工的。”面试官说。
“我真的满了十八岁,不信您看我的身份证,”说着李庄拿出了托人在派出所更改过年龄的证件。
身份证是真的,除了年龄之外的资料没有作假,出外打工的小年轻不够岁数更改年龄很常见。面试官知道这种情况,但并不想太追究。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何必呢,再说这种事任何时候都不会让自己担责任。
面试官也有些疑惑,从李庄脸上感觉没满十八岁,但是从眼睛里,能看到远超过年龄的成熟。也许是天生的娃娃脸吧,或者快满了,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接着问了几个问题。
李庄一一作答,他考试的水平不错,并不怵这种场景。
第二步是车间测试。李庄听完流程后觉得并不复杂,按照工序卡操作,顺利完成。
只剩最后一步“体检”。工厂集合了通过测试的应聘者,去指定医院体检。李庄的身体一直不错,很顺利地获得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进入试用期。
工作相对简单,岗位工资不高,不过从没见过大钱的李庄还是能接受,就算很辛苦的加班也没有什么怨言。他刚从学生状态过来,比较适应工厂的生活,唯一觉得不便的就是集体宿舍空间狭小,只好多练静功。不是没想过放弃,但他总抱有一丝奢望,希望其中能发现点什么。
神神秘秘争议纷纷短期内根本见不到实效的“神功”解决不了经济问题,李庄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工作起来很卖力。此外,虽然娟姐没跟他提过李想的生活费,也不好提,但他不会认为娟姐该养着药罐子妹妹,出来时就下定决心要负担妹妹的学费、医药费和生活费,不会让娟姐为难。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似乎在任何时候都不小,进厂后的第三个月20号,李庄才熬到第一次发工资。他连买衣服的钱都没有,一直穿着工作服,幸好深城不冷。拿到工资后,他犹豫再三,决定等等,手上留点钱,万一出事很被动,厂里管理制度严厉。
没钱没娱乐,年龄小也不能谈朋友,再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到休息时间,他去得最频的地方是公司的图书阅览室,里面有很多电子类的资料。看到他的工作服,图书管理员有些惊讶,图书室开了这么长时间,车间工人进来的可没几个,经常来的基本没有。
李庄没有在意管理员的目光,他不是那种容易被外界影响干扰的人,自顾自地找资料,经常向人请教。
专注和熟练的人总是机会多多,在任何岗位上均是如此。李庄很快过了试用期,然后在一次生产副总陪同客户考察中出彩。知道怎么做容易,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才有可能是人才。
人才自然要提拔,工友口中的“小李”不久升了领班,虽然手下只有小猫十来只。台资厂很重资历,不过得到领导赏识永远是在快速扩张工厂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