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4(2 / 2)
“欢儿欢儿”,马王妃呢喃着这个名字,没人知道她到底是呼唤的哪一个儿子。
“马家已经派人前去西疆找寻马寻欢,一旦寻回,会勒令他赡养母亲,暂时,就先请将军委屈一下”,马国立说的很诚恳似的,毕竟白承光从名义上跟马家早就不搭边儿了。
“不必再寻找了”白承光帮着马王妃拢好了披风:“我会好好赡养母亲,百年之后,送回马家祖坟与马王爷同葬。”
“将军大义马某告辞”马国立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任务完成,马王妃做好了交接,留下来也很尴尬,白承光的身份,多谈无益。
马家虽然失去了一个马国涛,但看起来还有些余威,随行的人员安安静静的调头离去,留下一辆马车、一个丫鬟,和两个白承光的亲随。
阿圆已经在小独院门前等了很久,终于看到白承光搀扶着一个白发老太太缓缓走来,才让绿柳带出三个孩子。
“你是我们的奶奶亲奶奶”再聪明的孩子也对这个形容枯槁的老太太没印象了,曾经见过的那几面,马王妃还是个美丽的妇人。
“展鹏展堂孙儿”,老太太宛如枯木又逢了春,华夏人这一点特别诡异,就算是真的行将就木的人,见到自己的孙子也能欢实一阵。
宋好好很不开心自己被忽略了,扒拉开两个哥哥自己往前凑凑:“您认得我吗我是好好,我要不要叫您奶奶”
当初好好跟马王妃和马老夫人基本没怎么碰面,主要是马老夫人重男轻女的过分厉害,还觉得孙女被赐予了皇家的姓,那就根本不是老马家的人
好在马王妃不是那么势利眼,蹲下身子搂住了好好,一双盲眼里面又落下泪来:“奶奶知道好好,奶奶的乖孙女”。
白承光用着那样求肯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妻子,阿圆知道他的意思,事实上关于马王妃的事情夫妻二人有过讨论,家里多一个老太太,阿圆能接受下来。
“王妃一路疲惫,请里面歇息吧孩子们领着奶奶去卧室躺躺,奶奶眼睛不好,要小心。”
阿圆用的是很自然的语调,表示着欢迎的意思,白承光一颗悬在半空的心,踏实落地。
马王妃神色有些难堪,面对着阿圆的方向,嘴唇抖了抖,似乎想说声“谢谢”,或者是别的。
可是一个落拓的瞎眼妇人,能说些什么呢丈夫死了,心爱的小儿子跑了,被抛弃过的大儿子接受了她,膝下还有三个孙子孙女,现在就是她唯一的挂牵了
事实上,她真的很想跟着马王爷一起入土的,身无分文,双眼又盲,实在是那段时间生无可恋,如果,白承光夫妇,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厌倦她来,她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走上死亡之路。
阿圆的声音平平和和的:“王妃,孩子们缺少奶奶的疼爱,正好您来了,弥补上这点不足,以后,我们的家,就是您的家了。”
“好”,马王妃的声音也平和了,这辈子,能有机会疼爱一下孙子们,也算没有虚度吧
那个马家跟来的小丫鬟双儿倒是很会合群儿,先跪拜了郡主,又跟青儿她们互相见了礼,很快就熟络了。
马王妃开始了一段艰难的生活,不是物质上的艰难,是心理上。
不尴不尬的身份,孑然一身,对这个自小生在高官富族的贵妇人来说,很是无所适从。
菟丝花可以攀援的大树轰然倒下了,自然要有一段心理重建的时光。
她的卧室,安置在孩子们的隔壁,得到母亲授意的孩子们,总是尽可能多的带着这个病弱的祖母走到外面,童声稚语,有时候,会引出马王妃的几分微笑
“娘,阿圆建议您跟我们一块儿吃饭,一家人在一起也热闹,多好。”白承光现在叫“娘”叫的顺口了,孩子们叫“奶奶”也很流利,只有阿圆还是很自然的称呼一声“王妃”。
这丫活了两辈子,都没得着可以亲亲热热叫一声“娘”的机会。
第四百一十二章文艺范儿
其实阿圆一向觉得,忧伤就是一张矫情的脸,谁成天挂着都会面目可憎。
都是成年人了,既然选择活着,就必定要有所承担,失去丈夫,失去儿子,也未必就一定得每天愁眉苦脸。
“活着的过程,应该就是一次又一次享受成功失败的盛宴的过程,抱怨、忧伤、绝望那些无谓的情绪,怎么有资格出席生命的狂欢”阿圆跟孩子们聊天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思想灌输进去,从来不去在意他们这个年龄听不听得懂。
这么有文艺范儿的语言,也只有跟孩子们聊天的时候才会无所顾忌的表现出来,跟别人可不行。
白承光的日子过得很满足,有媳妇有孩子,现在还多了个亲娘陪伴着,这几天也不需要带兵训练,只埋头享受天伦之乐就可以了。
绿柳想的周到,临来时把麻将牌也装上了,加上采莲和阿圆,正好缺一个牌搭子。
马王妃本来是拒绝参加的,她的眼睛看不清,没办法打牌。但是架不住大家苦劝,只好在双儿的帮助下跟着凑人数。
据说,上帝如果关上了你的一扇门,那么就会在其他地方为你再多开一扇窗子。
本来只是凑人数的马王妃,在第三天参与到活动中时,竟然开始自己摸索着盲打,大拇指指肚在牌面上一摩挲,就能把这张牌辨认个不离十。
初学麻将的人,照例都要有一段时间的上瘾时期,马王妃在散场之后,还留了几张牌反复在手中摩挲,直到彻底辨认清楚才算作罢。
孩子们跟老太太一起做的游戏,就变成了猜牌。小展堂总是很奇怪,眼盲的奶奶。为什么可以用手指肚把牌面辨认出来,为什么自己就做不到
据说,这个问题在黄师爷那里得到了答案。晚上睡觉前,小展堂就搂着母亲的脖子解说了一番:“只要静下心来。人其实可以开启更多双眼睛”。
于是,黄师爷收到了一只比瓷器还要精致透明的天鹅塑像,作为他教授孩子们知识的奖励,让这个留着山羊胡子的小老汉,着实欢喜了一番,把那只天鹅奉若珍宝。
天鹅的制作者齐子玉,现在完全把自己封闭在小砖窑里了。他已经学会了做砖坯,烧琉璃砖瓦,更多的时候,还是扑在玻璃制品的研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