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死亡诡记(恐怖) > 分节阅读 179

分节阅读 17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说令人捉摸不透,但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真实。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在古蜀人的来源与族属问题一文中说,“黄帝时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氏族实行外婚,黄帝的氏族与蜀山氏氏族通婚,从而构成一个部落的内婚关系,而这一部落繁衍出蜀族这一新的支系完全是可能的事。”

在这段文字中,同时也较为明确地指出了古蜀国与夏、商、周的时间跨度相同,这样古蜀国的历史便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上文提到的“武王伐纣,蜀与焉”这一参与中原王国的军事活动,在尚书牧誓中也有记载:周武王联合各部落征伐商纣王,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的誓师大会上,列举参与的部落就有“逖矣西土之人,庸、蜀、羌”。

据古史记载,当在西周晚期周室衰落之时,古蜀国的首领由“侯伯”进面称“王”。据华阳国志蜀志称:“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为纵目人冢也。”这一段文字,对探寻古蜀国那段失落了的文明很有意义,它不仅指明了蜀侯称王的时代,而且记载了蚕丛时代以石为棺的风俗。这种风俗随着古蜀国的消失而消失,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的在岷江上游地区的考古发现,又复苏了人们对“死作石棺石椁”的记忆,为今人探寻蚕丛氏来至何处、走向何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于石棺葬的主人,民间传说或许是一个有用的线索。在茂县及附近羌族地区的传说中,称石棺墓葬为“戈基呷钵”,意为“戈基人的墓”,戈基人是先于现代羌族的岷江上游地区土著民族,在这些羌族中流传着史诗“羌戈大战”,诗中记载了他们的先祖从西北来到岷江上游地区后与土著“戈基人”的争夺战,最后戈基人战败,迁出了这一地区。

春秋初年,古蜀国处在杜宇时代,来自长江中游荆地的鳖灵借蜀中治水之机赶走了杜宇,自立为蜀王,号开明。开明王朝凭着国力雄厚继续扩张,曾东伐楚国,并与西秦抗争。战国初年,古蜀国在成都建都,成都从此成为全蜀的政治文化中心。蚕丛和鱼凫两位国王为生存发展所进行的漫长迁徙到此画上了句号。

刀木禾见我们知道,也不多说什么,继续说道:“蚕丛古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他们都是伏羲大帝的后裔,所有的国人都拥有极为纯正的血统,他们不与外人通婚,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巴蜀腹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只要是人,都是有贪念的,当你拥有了一切,你会发现,你最缺少的就是时间,从古至今,无一不是。而蚕丛古国一直有一个传说,蚕丛的族人之所以为了不与外人通婚,就是为了保存纯正的血统,而纯正的血统带来的好处就是长寿”。

“长寿”我微微咀嚼起这两字来,然后接着又道:“你的意思是蚕丛古国的人,他们的寿命比我们一般人要长”

刀木禾点点头,继而又道:“我们曾经做过大量的分析,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在近代得出的结论是,蚕丛氏族的人民,他们的血液和我们的血液有所不同,他们的血液中的基因非常的发达,能够延缓他们身体的衰老和器官的老化,从而会比一般人都要长寿。”

我突然想起,以前在上大学的时候,教授跟我们讲过人类衰老的原因。为什么人老会变矮衰老指的是某种机能和活动能力的进行性老化或丧失。这是一个必然的生理现象。对每个人来说,衰老的表现不尽相同。然而,人老变矮却是共同现象。

研究表明,人老变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脊柱缩短。因为人的身高主要是由下肢长骨和脊柱组成。脊柱位于背部的正中线上,是躯干的中轴骨。脊柱幼年时共有33个椎骨,由于骶椎和尾椎的融合,成年后只有26块骨。脊柱的长度较下肢的长度相对稳定,男性平均约70厘米,女性约65厘米,因姿势和年龄而有所差异,老年人脊柱略短。其长短与椎间盘受压情况有关。

人的身长在一昼夜间是变化的:早上最长,晚上最短,相差23厘米。人老了,由于老化影响了椎间盘的厚度。椎间盘位于每一对相邻椎体相对面之间,使两椎体牢固地连接起来。椎间盘稍大于椎体,所以在椎体之间略显突出。它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构成。纤维环围绕在髓核周围,为环形交叉排列的纤维软骨,坚韧而富有弹性,可限制髓核突出。髓核是白色而有弹性的胶状物。椎间盘坚固而有弹性,除连接椎体外,还可承受压力,减缓冲击以保护脑髓,有利于脊柱的各种方向的活动,增加运动的幅度。

、第330章第一个故事续

人到中年,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形性变,髓核和纤维环的胶质纤维变性。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于软骨细胞基质中粘多糖蛋白的作用,水分减少,甚至出现钙盐的沉积。因为软骨没有血管,软骨细胞的营养来源是依靠基质的渗透和扩散作用。然后再与软骨骨膜的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由于软骨基质变性,软骨细胞的营养来源受到阻碍,胞浆中的糖原成分消失,随后细胞退化死亡。软骨细胞的逐渐减少,基质生成的压力,使椎间盘慢慢变薄。老年人性腺功能减退,而性激素可促进软骨纤维生成,所以性激素的消长影响软骨生长的兴衰,性腺机能减退可导致软骨生长变慢。随着年龄增长,除了椎间盘变薄外,各椎体可因骨质疏松而渐趋坍塌。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性激素水平低下,蛋白质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弱,成骨细胞功能下降以致基质形成减少等。运动减少,骨质废用性脱钙也有一定作用。

特别是女性绝经期后,虽然雌激素本身不能促进骨质形成,但能抵抗皮质醇和甲状旁腺素的溶骨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骨质吸收加速而逐渐发生骨质疏松。椎骨支持能力不足,受压后塌降变矮,有时甚至发生压缩性骨折。老年人变矮的特点是躯干缩短明显,四肢缩短很少,所以老态龙钟主要表现是弯腰驼背。老年人肌力下降,挺胸收腹较为困难,姿势不良也会影响身高。

但是听刀木禾的意思,这个氏族的人民拥有比常人更加长寿的生命,对于现代科学的研究绝对是另外的一个重大发现啊。不过现在也不是我去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是听听刀木禾接下来的故事该怎么说吧。

刀木接着说道:“比一般人要长寿,换言之就是普通人只能活70年,而蚕丛氏族的人可以活到140年,这样的寿命,在古代来说,是非常可观而且恐怖的,即便到了今天,医学这么发达,人类还是很难突破100年的大关。然而长寿带来的不仅只有这么一个好处,长寿的人,所积累和保存的知识,还有技能的时间就更加,那么他们便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和劳动生产力。这一点你可同意”

我点头表示同意,这一点还是对的。打个比方,同样的两个伟大的人物,同样的学富五车,同样的有本事,结果一个人只活了30年,一个人却活了70年。那么活了70年的人对社会,对经济,对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绝对要大于那个只活了30年的。而且一旦你只活了30年,那么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就一下子跟着你埋入地下,要想再有一个这样的伟人,就必须重新寻找一个幼小的生命,重新培养,这里面所动用的资源可不是一般的少。然而那个活了70年的,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造福社会。两者一比较,结果就可想而知眭。

刀木禾继续说道:“长寿好处便在这里凸显出来,这个氏族由于活得久,所以懂得多,知道的也多,渐渐的他们的文明就高度的发达,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这些人毕竟还是人,长寿并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他们想要活得更久。当然,迫切想要这个愿望的,当然是他们的领袖,蚕丛氏了。于是,蚕丛氏便组织族人开始研究怎么活得更久,换言之便是长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