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史前十万年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制造好工具的最基础的当然是材料,族人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石料,张凡虎在草原上又怎么能找到呢要知道族人们在草原上生活了数十载,甚至算上他们的祖辈们还要大大加长,而张凡虎才到此地不过三个月而已。

张凡虎很幸运,因为他找到了好望角,那风暴之角带给他与族人们的太多了,可不仅仅只是海鲜、椰子等族人们需要的,更有他想要的,也是族人们需要的。那其实只是一些灰褐色的石头罢了,但对于张凡虎来说可是宝贝,当然对于种族也是。

石器可由各种不同的石头做成,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使用燧石和角岩用来作原料,把它们加工为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因为这是一种分布广,材质又好的石头:它很坚硬,破碎后产生锋利的断口,所以是最早为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所青睐,绝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击制造的。张凡虎在好望角就发现了这种致密、坚硬、灰黑色的燧石,当时没有注意的张凡虎还把它们看成了一般的礁石,因为它们太像了。

海边的礁石也是灰褐色的,再经过海水的浸泡等自然环境的改变与燧石外形几乎无二。张凡虎当时为了寻找较小的礁石拦在沙坑边上,但由于大小适宜的天然礁石并不多所以只有“人造”了。当他砸碎一块褐色的大礁石后发现它具有较漂亮的贝壳状断口,这是燧石的特征,野外生存与原始人几乎没有多大差别的张凡虎当然清楚这一点,于是他有了理想的石料。

但是当初张凡虎的高兴却没有持续多久,很简单的原因,他发现的燧石不多,只是足球大小的一块。人们根据燧石的存在状态,把它们分为两种类型:层状燧石和结核状燧石。前者就像地下的煤炭一样多分层存在,单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可达几百米。但张凡虎显然没有这么好运,他遇到的是第二种结核状燧石。这是夹杂与石灰岩中的燧石,呈各种形状结核体,但是一般只有十厘米左右,大的可达一米多,所以张凡虎能找到足球大的一块,他运气还算是不错的。

燧石的作用可不止做石器,由于燧石和铁器击打会产生火花,所以也为古代人用作取火工具,中国古代常用一小块燧石和一把钢制的“火镰”击打取火,连张凡虎的家乡在四十年前都还在使用,所以燧石也叫作火石。在十九世纪的近代,各国使用的燧石枪也是利用扳机击打火石引发火药的。

燧石的摩氏硬度计硬度达到了七,也就是世界上最坚硬的天然物质金刚石的十分之七燧石可不是像钢铁那样的全部均匀的坚硬,它石头之内有斑纹,也就是张凡虎打碎之后看到的那种弯曲环状的贝壳纹路。张凡虎或者说了解燧石这种特性的人都会利用燧石的这种性质,只要用力的方向大小适当就可以制造出堪比铁兵利刃的石刀、石斧、石剑。

当然了,那“适当”二字可就需要考验制造者的水平了,这就像写毛笔字对力度、方向等元素的把握一样,需要多年的专心沁瀛。而张凡虎张凡虎虽然也没有做过多少,但是毕竟他知道制造方法,他与族人们一起,一边教族人自己一边练习提高,所以那数百上千根金合欢树的出现是他与十余个族人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今天这章字数有点少,请见谅,因为要好好构思明天的一章。明天一章是我花精力相当多的一章,在图书馆看见一套技术史如获至宝,它是英国人编写的,一共七册,每册两千多页我花了几个月的课余时间浏览全册书,很多有关的资料借回来摘抄下来。在下一章中介绍了一些很有趣的知识,但是要把它们整理好可不是简单的事,不能叫大家看到枯燥无味,所以很费心力。看在老歌这么努力,支持下吧,各种支持,谢谢大家了。

第五十二章:盘古开天斧

人类身体进化进行了数百万年,即使是十万年前的中晚期智人身体与现代人还是有略微的差异。那么人类的思想进化的需要多久或许可以用那一句话来回答:世界上最远与最近的距离都是心灵。只要人类突然出现的一个很有用的思想就很有可能就会让人类进步上万年,或者说会改变上万年不变的步调。

张凡虎在三个月之中让族人们的生产或者说生活方式进步了多少至少是九万年他带给族人的工具很多都是按照现代人类的方式来制造的,比如最重要的、花时间也最多的弓箭,那可是按照我国清朝并借鉴其余时期的弓箭来制造的。现代发现最找的捕鱼遗迹是在三点八万年前的东非沿海,所以张凡虎教会族人们用那仿制现代爱斯基摩人的鱼叉的一投、现代一般性渔网的一撒,这又让族人们进步了数万年现在张凡虎又让着世界上出现的一种花时间同样不少的就是这石刀石斧了,那这又让族人进化了多少年

古人类学家把人类除了那些像黑猩猩一样只会用石头砸坚果的时期除外,真正意义上使用自己制造的石器的距今约二百五十万年到约一万年前称为旧石器时代。由于持续年代的久远和最主要的人类进步的不同标志,科学家们把这两百多万年划分为三个小时代: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人类身体进化一直很缓慢,从四百万年站立的人类开始,我们祖先用了三百多万年才进化为现代人的样子。所以在人类智力还较低的时候,我们祖先在生产制造上也一直进步不大,古人类学家就把旧石器时代前两百四十余万年,也就是百分之九十的年代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在这个年代中一直在大自然中挣扎,是所有生物中很平凡的一员。

我国的祖先:一百八十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和六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虽然间隔年代达一百二十万年,但是因为北京猿人相较于元谋人制造技术进步并不大,也把北京人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早期,他们是我国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在中期智人,也就是张凡虎来到的史前十万年,古人类学家把这时期划分为中期,这个时期的人类在大自然中才开始慢慢崭露头角,因为工具的进步。虽然张凡虎看不上族人们制造的工具,但是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石器了。这个时期的人都会常规化地制造石器,虽然他们制造有明显的边准化,但是缺专业的技术。生活在十万到四万年前欧洲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是代表。

在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的我国,古人类可一直没有放弃这块宝地,在黄河河套的河套人生活的时代距今大约五到十万年。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交接的人类,属晚期智人。河套人使用的石器只经过简单的捶击法加工,体积极小,主要为钻具、尖状器和雕刻器等。虽然这些制造的工具较落后,但不失中华文明的骄傲。

虽然旧石器晚期持续的年代很短,只在距现代四万年前到一万年前的三万年之间,但是人类在这阶段已俨然是所有生物的老大级别了。他们制造的很多工具已经很先进,如我国著名的代表,也是生活在一万八千年的北京的山顶洞人,他们已经回制作精细的骨针;四到一万年前的法国克罗马农人已会制作缝合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