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4(1 / 1)
细了解事情经过才能对症下药顺利回到县文化馆推出了几个主要专家向李专家了解事情的经过在袁仲隐秘的提醒中大家都知道事关重大特意做了笔记李专家原原本本的将经历说了出來众人都是惊疑不定太诡异了让人无法相信但是李专家大家都很熟悉是个严谨靠谱的人不会拿这个开玩笑而且李专家毫不犹豫的在记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承诺所说绝对是真实存在的
面对诡异的事情应该要怎么做谁都沒有办法众人犹豫不定想着先等几天再仔细研究一下对策再前去西杨村小会议的记录被尘封起來参加会议的人都签了名字大家知道事关重大关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沒有往上汇报
第263章:尘封往事
考古队暂时沒有前往西杨村停留在临潼县城对外的说辞是准备工具实际上是在查阅资料和想接下來该怎么做不查资料还好一查更是不知道怎么做了原來西杨村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现兵俑了在地方志上记载明朝末年就发现过一次那次同样诡异更有太多相同之处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末农民大起义由于战祸连绵骊山脚下难民云集西杨村顿时涌入了不少逃难的百姓和1974年一样骊山附近同样是春旱无雨村中井很少随着人口的大量汇集已无法满足众人的需求于是难民们便组织起來到村南的荒滩上,离秦始皇陵约三里地的低洼处掘井取水这里是西杨村最低的几处地方之一打井很顺利五六米下去水就涌出來只是持续了几个小时候水又不见了一点水都沒有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闻所未闻大家顿时议论纷纷沒有水可无法生存于是众人商议后派了一个胆大的人下井查看情况看看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水突然消失人绑着绳子放下去等了许久沒有消息传出來呼喊他也沒有回应往下看居然朦胧一片根本看不到人突如其來的变化立刻准备将他拉上來的时候突然听到井下一声恐怖的惨叫随后再无声音传出大家急忙将人拉上來只见他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大家连忙将人抬回村中用姜汤灌醒这人倒是行了可嗓子眼咕噜地乱叫着用手比画但就是说不清是何缘故已经成了疯傻之人
诡异的事情搞的人心惶惶有人害怕有人还是不以为然一大胆的汉子提刀重新下井想去看个究竟人才下井火把就熄灭从井底居然有寒风袭來火把熄灭了大汉还是沒有退却继续往下直到进入井底由于眼睛一时不能适应井底的灰暗阴森大汉便以手摸壁四处察看发现井壁已被水泡塌了厚厚的一层正在这时只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动大汉打个寒战急转身见一块井壁塌陷下來随之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口借着朦胧的月光洞口处站着一个凶神恶煞的妖怪晃荡着似在向他走來那妖怪只有脸沒有身体不是妖怪是什么
大汉心中惊恐还是本能地举刀向妖怪砍去随即向井上发出呼救刀砍空了那张人脸已经扑过來此时大汉被拉出井口时已面如土色含糊不清的说了什么唯一能听清楚的就是“妖怪”两个字连续的呼喊后随后昏倒在地无论怎么呼喊人都不见醒來检查了身体也沒有发现有伤口请來了赤脚医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他昏迷
又一次出现了诡异的问題沒有人再敢下去村里的老人回忆说是挖到了土地爷是惹怒了土地爷才会遭遇横祸于是众人拿出了珍贵的食物祭拜随后将井填土封死再也沒有发生其它诡异的事情村中秀才将此时记录下來一直留在西杨村直到后來被收录进县志这些记载属于“四旧”原本是要被烧毁的但是存放县志的文化馆里面的工作人员许多都被批斗根本沒有人去处理这些事情了反倒是让这些资料留了下來才能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此诡异的事情让考古人员更加迟疑了担心继续挖掘西杨村的兵俑还会出现什么诡异的事情真的出现了都不敢说出去现在的政策就是这样谁都不想惹上大麻烦考古队的犹豫不决在第四天的时候终于有了决定不是他们想到了办法而是被逼无奈中央再次传來了命令迫切的需要法家的言论和实物以便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在这种背景下考古队哪里还敢按兵不动
7月15号省考古队带着市、县的专家赶往了西杨村并在村旁扎营开始了挖掘工作白天只是象征性的查看了地形当天晚上等村中人睡去之后考古队偷偷搞了祭拜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鬼怪至少求一个心理安慰
也许是想的太多了也许是祭拜起了作用挖掘工作进展的很顺利沒有再遇到什么诡异的事情但是出土的兵俑碎片都很好别说稍微完整的根本就沒有这和众人心中所猜想的兵俑群有着太大的差距难道这里只是散落了一些兵俑而已考古队的专家们都不认同这个观点从已经挖出的封土來看绝对是个大型陪葬陵墓费了那么大功夫修建一座陪墓怎么会只有这么点东西众人也想过是否被盗墓了但是迄今还沒有发现盗洞甚至连痕迹都沒有被盗墓的可能性极低
挖掘工作不得不再次停下各种因素压力之下考古人员都很压抑就在此时突然一个老人开口指了一个位置让考古人员从那里下手这位老人每天都在这里看着挖掘以前沒有说话今天是第一次开口考古人员以为是村里的老人或许知道些线索试着从那里开挖很快就出土了几件保存较为完好的兵俑众人兴奋不已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当天就挖出了二十余个保存较为完好的兵俑还有上万的碎片在众人兴奋之时忽略了老人等他们想起老人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人了晚上袁仲带头想去村里找到那位老人至少也要说声谢谢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村里根本沒有那么一位老人众人心中不免又生出了恐惧原本以为诡异的事情停止了原來一直都在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当天晚上考古队再次偷偷搞了祭拜不知道祭拜的是谁总之希望一切顺利事实上接下來一切都很顺利兵马俑一号坑洞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得到了太多具有极大历史研究价值的东西比如兵马俑、青铜箭头、兵器、战车等等在一把战戟上惊喜的发现在戟头的内部鲜亮地刻着“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口”等珍贵铭文这一发现在提供了确定兵马俑坑为秦始皇陪葬坑重要证据的同时也让世人再度回忆起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两个闪光的名字:秦始皇、吕不韦
吕不韦是谁秦朝大名鼎鼎的权臣家有奴仆万人甚至一度权势盖过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怎么能容忍吕不韦一步步将他逼迫最后直到被放逐抑郁而终世人都知晓秦始皇和吕不韦之间的争斗完全是水火不相容如果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怎么会出现吕不韦监制的兵器想必以秦始皇的性格绝对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难道这兵马俑不是他的陪葬陵墓兵马俑和兵器可以确定是秦朝特有如果不是秦始皇的陪葬陵墓那么又有谁有这等权势和财力吕不韦倒是有可能但是晚年被放逐的他死后都要悄悄埋葬墓碑都不敢刻自己的名字又怎么可能埋葬在秦始皇选定的陵墓附近
难道现在熟悉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真正的历史是什么传言中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会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这其中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一时间有太多的疑惑也有太多的发现但是考古队都高兴不起來因为李专家死了莫名其妙的死在了独自住的帐篷里就在兵马俑一号坑被彻底发掘出來的时候尸体送去了医院检查沒有任何外在伤口也沒有中毒死因是个不解之谜
想到李专家下井中遇到的诡异事情知道内情的人不免猜测是不是和兵马俑有关系毕竟死的太诡异了而且时间刚好在兵马俑一号坑彻底挖掘出土的时候若说只是巧合沒有人能完全相信但是心中的疑惑和恐惧只能深深藏在心底关于李专家的死亡报告是由医院出具的死亡原因填的是未知由于此时正是兵马俑出土的关键时候李专家的死被压下來外人根本不知道所有考古工作人员都被下了封口令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上层的权利斗争使然否则因公而死的李专家至少也是个烈士再不济也不会连一丝一毫的记载都不准留下
参加了上次小会议的专家们沒有将那次会议记录上交也沒有将记录烧毁因为不希望李专家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去于是几人商议后将记录用档案袋装封放在县文化管然后几人写下了一些补充的东西还附带了一份死亡检查报告档案上的保密等级极高只有省级以上的行政级别的人才有资格查看但是他们又怎么会來小小临潼县这份记录将被保存下來等过了这段特殊时期总有机会等到后人看到的那一天至少会有人记得兵马俑的挖掘还有一个无名英雄更重要的是也许有一天未解之谜可以被破解
从这之后出于政治等各方面原因的确沒有人再提起李专家甚至第一次前往西杨村的事情也被抹去世人所知道的7月5号那一天才是考古队第一次到达西杨村的时间
第264章:秦始皇陵
兵马俑已经这么诡异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伴随着恐惧、死亡兵马俑仅仅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陵墓那么秦始皇陵会有多诡异神秘两千年以來还未真正有人探知到秦始皇陵墓的秘密是因为恐惧而无法敢去探寻吗绝对不是这样可以想象千年以來无数的盗墓高手前去过在巨大的利益或者挑战面前大部分人无法控制住躁动的心
有许多史料记载证明了这点西楚霸王入关即盗掘秦始皇陵只是无功而返一怒之下将皇陵地面建筑焚烧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只是都无功而返沒有人能进入地宫中一直到现在还沒有流传出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确切消息现在所流传的基本都是臆想的故事只有从大的盗墓人或者考古人那里流传出來的东西才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可能亲身接触过但是有一种例外就是正史记载就算有虚假成份但不会是全部是假尤其看记录的人是谁更能肯定这份正史记载的真实程度有多高
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记载最著名的莫过于司马迁的史记以司马迁的为人和对历史的严谨态度他所记载的东西可信度最高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大致意思是说秦始皇陵地宫往地下开挖一直挖穿了含水层、潜水层、承压水层按秦岭一带的地质条件來看地宫至少在地下千米以下由于穿三泉概念很模糊具体有多深无法准备判断关于地宫的深度在史书汉旧仪中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但是同样是个模糊的概念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到底有多深沒人知道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远远超出了一般陵墓否则秦始皇下葬之后回填地宫怎会会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
在地宫挖到至深至极之后便用铜汁浇筑底部作为基础地基平台秦始皇陵地宫的大小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題具体有多大迄今还沒有准确结论仅陵墓在地面上就占地56平方公里那么更大的地宫会是多大用铜汁浇筑底部需要多少铜汁只怕无以数计这么多铜汁从哪里來都说秦统一六国之后将天下的兵器甚至生活必须的铜器等收归国有铸成了十二金人整个天下的兵器居然只能铸成十二个金人那么这金人得多大为什么从來沒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