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龙境秘踪 > 分节阅读 210

分节阅读 21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们下来时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都穿着深腰的防水鞋,下半身也罩有防水服,所以并不担心衣服被浸透,但饶是如此,仍然感到冰冷渗人,而另一方面长时间在封闭空间行军,上半身已经被汗湿透,这种感觉真算的上是冰火两重天。

可是再往前走,却成了死路,前面是一处高大的岩石,通道到这里戛然而止。所有的人都傻了眼,我们辛辛苦苦走了这么长时间,竟然走进了死胡同,愤怒、郁闷充斥了心头,徐惠第一次带队,竟然带我们白浪费了这么长时间,要知道,我们每浪费一分钟,找到陈世安他们的可能性就越小,林哥也会多一分威胁。

我重重地一脚踹在岩壁上,嘴里迸出了一句脏话,发泄着心中的郁闷和不满。范教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一把打开他的手,刚想说话,却看见石壁上的一个符号,我瞬间愣在哪里。

这个符号也可以说是字,从上到下线条精细一致,非常繁杂,虽然认不出来,但可以判定这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后天创造的。字刻在黑色的石壁上,早已经被时光磨灭,如果不是灯光的反射,我根本看不出来。

而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石壁,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串,能看到大约有十几个字,有几个字已经无法辨识,只有几个字还能依稀看的出来大致模样,这些字很象蚩尤天机碑上的字,又有点象在埃及地下魔宫里所见的文字,但也很象有人杜撰涂鸦。

范教授的脸色涨的通红,两只手攥的紧紧的,呼吸听起来异常沉重。这把我吓了一跳,“这些是什么文字上面是什么意思。”我低声问道,范教授没有回道,他在一步步地向后退,李大哥走了过来:“老学究,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范教授还是没有吭声,他两眼变得血红,整个人虽然依旧笔直,但他的两条腿却有些发抖。李大哥手如闪电,在范教授的背后拍了两下,另一只手在他的腰部点了两下,范教授长出了一口气,如大梦初醒一般。

大家都围了上来,只有蝙蝠站立不动,他抬头望着洞顶,似乎是在倾听,但更象发呆。徐惠走了过来,他盯着范教授:“老范,怎么了”范教授缓缓地看了我们一眼:“徐队长,我们走对地方了,我相信陈世安他们来过这里了,我也相信铁拐仙也真的来了。”

这小子不回答问题,却扯起来什么知道陈世安他们来过了,难道这几个字是他们留的暗号,可是怎么看也不象是现写的,我相信他们也没有闲情逸致写这几个莫名其妙的字。

徐惠仅仅愣了几秒钟,他猛地抬起头,仿佛恍然大悟:“你说这些字是朱书,难道这里的煤矿开采于远古时代。”我吃了一惊,这几个人疯了吧,朱书,朱书是中国文字史上存在很大争议的一种文字,它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字还存着很在的争议。

朱书也叫扁壶朱书,因为这种文字最早发现于一张破损的扁壶上,一共两字,朱书颜料为朱砂,仔细观察,文字笔迹是有毛笔笔锋道的,可知是用毛笔所书。此壶所处的时代为陶寺文化晚期距今4000年左右,比甲骨文还早五百多年。

扁壶上书有两个字符,一个字符确实形态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多数学者认定为“文”字,没有太多异议。而在扁壶背面还有一个红色的字符,争议就比较多,被认为是命、尧、邑、唐等。很多人认为此字形体上接近甲骨文的“尧”字。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的史前遗址。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1978年至1984年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6000余平方米,主要收获是发掘了1300余座不同时期、不同规格的墓葬,获得了一大批重要的随葬品。

2002年,经过第二轮发掘,确认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史前最大的城址。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我国龙山时代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对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此之后,学者们又在一些陶器上发现了类似的文字,因为这些文字都是由朱砂写成,所以也被称为朱书。目前朱书一共发现四百多个单字,扣除重复的,还有一百四十多字,这些字在学术界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方面它们比起甲骨文更成熟,但另一方面,它的载体却是比甲骨文要早的多。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朱书是尧时代的文字,一是因为四千多年前正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而尧的活动核心就是在山西。史记在其五帝本纪正义中的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中国的第一部断代史宏著,班固撰的汉书地理志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专门撰述中国古代名城的都城记也说:“晋阳城北二里有唐城,尧所筑。”

可是尚书载尧都平阳。尧和尧的部族,不知是出于本部族的开拓精神还是因为当时汾河的受阻于霍山而时有水患他们在太原居留一个时期之后,留下了自己的裔族,留下了已经创下的业绩,留下了太原的唐文化和古唐城,又沿着汾河南流的方向继续迁徙,最终落脚于今日的临汾盆地平阳。对此,后来的史书上也有记录。东汉人郑玄在其诗谱中就说:“尧始居晋阳,后迁河东。”清著名汉书家阎若琚所著尚书疏证也说:“尧为天子实先都晋阳,后迁平阳府。”于是,又有了“尧都平阳”之说。

第八卷十二章入魔

坚持说朱书是尧时文字的学者认为,尧继帝位时二十一岁也有一说十六岁,以平阳为都城平阳既今山西临汾,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故文字为朱书。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没人知道,但尧时期主要活动在山西地带却是事实,这和尧时期天下多洪水有关,尚书尧典说:“尧之时洪水为患为甚”;寰宇通志说:“尧时上游之水无所痒,壅而四出”;晋乘搜略说:“尧时黄水为患,震及帝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山西多山,地势较高,夹杂平原,物产丰富,适宜人类生存。

可是这几个字就算是朱书又怎么样,朱书就算是尧时的文字又怎么样除了说明我们伟大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字史往前提高了一千多年以外,和陈世安他们的失踪又有什么关系,和铁拐仙又有什么关系我突然感到,我知道的东西太少太少。

不知是我过于敏感还是组织的工作纪律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