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6(2 / 2)
其实,如果我们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替换成为“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或者说“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甚至于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替换成为匪气十足的“有枪就是草头王”,也是同样说得通。
但是,说过“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拳头大就是硬道理”以及“有枪就是草头王”这样的语言没有
没有
可是我们把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解成为“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拳头大就是硬道理”以及“有枪就是草头王”,也是可以的。
同样的道理。
可能董仲舒确确实实的没有说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句原原本本的话。但是别人理解董仲舒表述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句话。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那些争论的人才能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吧
还有,我认为或者很多人其实误解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呢
看看我们国家现在的政策之一的“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中央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今后作为科技进步源泉的科学研究的投入将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全国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开展。科研经费申请的审批方式已从过去单纯的上级审批拨款,改革为专家论证评审。节选自杂志1996年第5期“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中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2年,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同志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95年5月6日颁布的,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农业、工业、国防、财贸等行业和部门都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行业的发展战略。各省、市、自治区及各地市、县市也制定了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1988年,江苏省率先提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决定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主要依靠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逐步转换到主要依靠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上来。“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战略提出后加速了地方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发展。1996年,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各地方随继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或科教兴省区、市领导小组,截至到1997年6月,全国共有26个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200多个城市制定了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计划。1998年4月,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第3次大会上,中国学者宣布。从1981年到1997年的10多年里。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165。同年5月。为了严格执行,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有关教育、科技投入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科技经费预算安排和确保教师工资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