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家后院是唐朝 > 分节阅读 22

分节阅读 2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谁又说的准”

“”

紧跟着小宦官,十五个歌姬被领到她们居住和生活的彩丝院,这里居住的都是为宫廷宴席表演的歌姬,舞姬和乐姬。

“以后这就是你们生活的地方,没有命令不得擅离此地,这是你们的柳管事,以后你们就听她的管教”小宦官指着一个年龄三十上下的女人道。

“是,公公”

点了点头,小宦官道:“柳管事,这里就交给你了”

被称为柳管事的女人恭敬地应了声是,她原名柳月英,专司编排歌舞,高宗时期就进了太极宫,说起来已经有十五年时间了。

送走了小宦官,柳月英看着这个十五个正直豆蔻年华的少女,道:“这里的规矩很简单,第一不要随意离开彩丝院,第二勤奋练习歌舞,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心存幻想会被皇上和皇子看上,更不要妄图引诱皇上和皇子,否则一经发现就是死罪,记住了吗”

“奴婢记住了”十五个人脆生应道。

在兕子的央求下,李愔买了一大袋子山楂回了王府。

直奔厨房,李愔让厨子拿了一大罐红糖过来,这时的唐朝还没有白砂糖一说,只有熬制的红糖,甜味也是一般般,唐朝环境如此艰苦,李愔没办法,只能将就着用了,首先,他把山楂串起来煮熟,接着开始熬制糖浆。

兕子和李治也在厨房里,闹着要看李愔做糖葫芦。

糖葫芦说起来真没什么技术含量,糖浆熬好,李愔把山楂放在糖浆里滚了几圈,拿出来又冷了一会儿,糖葫芦大功告成。

“给,小馋猫”李愔给两人一人塞了一个糖葫芦,其余的给他们包起来。

兕子和李治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拿起就咬了一口,山楂的酸和红糖的甜同时入口,香浓爽口,两人吃的津津有味。

“太好吃了”李治到底比兕子年长几岁,吃东西也快,叫了一声,他又拿起一个串,兕子见了,赶快又摸起一串拿在手里,生怕自己吃亏。

看着两个小家伙狼吞虎咽的样子,李愔道:“别急,想吃多少有多少”,说完,继续制作起来糖葫芦,他明白这个两个家伙回到太极宫肯定会去炫耀一番,他还不如制作多一点,让他们拿回去,让宫里的弟弟妹妹都尝尝。

这边制作糖葫芦,李愔又让金大谦去编了一个插糖葫芦的那种架子,方便携带糖葫芦。

忙活到黄昏的时候,李愔又做好了五六十串糖葫芦,这时金大谦拿着一根上部扎着稻草的木棍过来,李愔有样学样,把糖葫芦全部插在了上面,让护送兕子和李治的侍卫扛着。

一人吃了四五串糖葫芦,两个家伙还是不想回皇宫,赖着不走,非要在王府过夜,李愔哪能由着他们,把长孙皇后搬出来吓唬了他们一下,兕子和李治才不甘心地回去,说过段时间再来玩。

延喜殿,长孙皇后正准备差人去梁王府的时候,兕子和李治回来了,跟在他们身后的侍卫还扛着一个插满糖葫芦的棒子。

长孙皇后何曾见过这种东西,疑惑道:“这是什么”

“六哥说这叫糖葫芦”兕子扑到长孙皇后怀里道,李治则是拔下来一根递给了长孙皇后,道:“母后,您尝尝”

“这个李愔,又搞出了什么奇怪的东西”长孙皇后说完,咬了一口糖葫芦。

“味道不错”长孙皇后尝了几口,赞道。

李治嬉笑着又把一张纸从怀里掏出来,“六哥还把制作的办法写给了稚奴了,说让兕子和稚奴以后天天能吃到糖葫芦。”

长孙皇后接过纸条,上面写着糖葫芦的制作方法,于是吩咐小黄门,道:“把这个单子交给御膳房,让他们学会制作。”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二章忽悠李世民

兕子和李治把李愔的糖葫芦分发给自己兄妹以后,顿时让李愔的名字在皇宫中更加响亮了,以前的洗发水和香水让嫔妃们对他的印象已经大有改观,现在弟弟妹妹也是格外崇拜他能发明这么好吃的东西。

剽窃后世成果的某人毫无所觉,在工部喝茶吹牛了一上午,下午旷工去小山坳,现在金大谦主管王府,苏沫儿这个丫头倒是成了盛唐商会的实际管理人。

在工坊转了一圈,查看了新闻纸的储量,李愔觉得现在可以开始报纸的制作了。

“办个招聘会吧”办公处里,李愔对苏沫儿道,印刷工作必须得有人对铅字进行排版,而这一点,工坊里的奴隶是办不到的,只有那些认字的人才能承担这项工作。

苏沫儿早就盼着这一天,她一直等着看报纸能在长安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而招聘会这个词,李愔也和她解释过了,就是招人干活。

李愔下令,苏沫儿立刻行动起来,写了一张告示让人贴在了那些文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盛唐商报面向广大才子招贤纳士,主编一人,责编五人,记者十人,待遇优厚,一日工作四个时辰,包吃包住,具体月俸面谈”

曲江,一个华服公子轻摇纸扇念着告示上的内容,摇头晃脑的样子分外滑稽,这就是苏沫儿写的告示,上面有招聘的职位,同时对这些职位附上了解释,毕竟这些新潮的词,他们不懂。

“梁王属下产业,品质保证”公子哥念完最后一句。

“这是什么意思怎能把我们读书人和铜臭挂在一起,真是有辱斯文”一个穿着乞丐服的公子大声嚷道,一副清高的样子。

“得了吧,王兄,读书人也得吃饭,这上面说了,付出劳动获得报酬,这没什么值得丢人的,我倒是觉得不错,能够撰写文章,还能有钱拿”他身侧一人道。

“俗不可耐,孟子曰贫贱不能移,富贵”

“迂腐,谁说读书人不能赚钱”

“”

告示旁,文人才子们你一言我语开始了辩论大赛,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这样的争论也很正常,这些文人墨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来不知茶米油盐贵,就是后来的李白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没想着如何生财有道,而是想着倒插门到大富人家,清高到如此程度已经属于精神有问题了。

招聘会的面试地点在梁王府,李愔和苏沫儿是面试官,但李愔和苏沫儿还是低估读书人封建的思想了,等了两天居然一个人没来。

“这是怎么回事儿”李愔傻掉了。

苏沫儿苦笑道:“这些读书人全都想着考取功名,一心扑在读书上,有几个愿意把时间放在这个上面的,就算他们本人同意,他们家里也不会同意的。”

李愔来回踱着步子,没有识字的人就不能继续下一步工作,必须得想个办法,“李世民”,突然李愔想到了自己的皇帝老爹,如果自己的报纸得到了官方认可,而且再把噱头打出去,就说这些报纸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