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1(2 / 2)
伤筋动骨一百天,吴七其实一个多月就好了,但懒习惯了还赖在炕上不起来,一直到两个月后才被林天给从炕上拖出去了,站在户外看着大山之中的雪景,呼吸着冰冷的空气,这种感觉挺好。
但冷不丁离开了温暖的土炕后,吴七还真是有些冷,这鞠楼的就要回屋去,但却被林天给拽住,吴七扭头瞅他说:“干嘛我这下面就穿了一层单裤,我这凉飕飕的都跑风,是真冷啊”
林天笑着说:“好不容易出来了别想躲回去,这样吧,你的枪法怎么样咱们去山里头打点野味吧我估计能好吃。”
吴七呼出白色的哈气,搓了搓手说:“这野味当然好吃,但我这刚养好伤,玩意遇到个什么黑瞎子的,那都没法跑”
林天笑盈盈的说:“跑什么我还真没尝过那黑瞎子的肉是什么味,不过这个地区没有,应该只有几只老虎,咱们今晚吃虎肉怎么样”
吴七有些傻眼的看着林天,两人随后同时笑了起来,但笑着笑着又都慢慢沉下脸,吴七垂着脸说:“日后我就没有这么轻快的日子了吧”
林天看着远处山林叹了口气,笑容不变语气沉下来一些说:“轻快的日子一直都会有,但到那时候身上的担子太重,也就没有心情了,总之是心态的变化。我们是从小就经过训练出来的,到如今人是活的心却死了,我不知道你能否承受的住,但队长的决定永远都是正确的,他不会看错人的,我希望你可以的。”
吴七这个时候没觉得李焕的钦点是一种指的自豪的事,反而觉得他有点坑自己了,这个林天虽然笑盈盈的,但看他的眼神却总怪怪的,尤其是刚才说李焕的时候,那种感觉和面对闷瓜的时候非常相似,难免这个林天日后不会受到什么刺激变成第二个闷瓜,那他估计可没那么好的运气再活一次了。
冬天快要过去了,但山中的大雪却没停,面对着皑皑白雪吴七感慨颇多,前路对他来说既遥远又陌生,而且充满了危险感觉,有点像他当年离开哥几个去部队的时候,那种紧张的感觉是相同的,而不相同的感觉则是那种期待。
在康复后吴七就被林天和几个人带着从山中出来,他们有自己的车,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收缴的美军吉普车,这东西比较少都是军队才有的。吴七坐上车,知道他们即将要前往那神秘的十六所去,就在这吉普车启动之前,吴七说他想去看看大哥。林天瞅着他想了一会后,点头同意了然后经过两天奔波到了四平一处驻军的军区医院中。
吴七隔着走廊的窗户看到里头的老吴和病床上躺着的蒋楠,他没有进去,只是站在外面静静的看着,当林天示意时间不够了的时候,吴七明知道他们没看见,还是抬手摆了摆手做出个告别的手势,此时有点像是那以前赶坟队的傻孩子。可当吴七跟着林天走后,谁也没注意吴七在窗台上留下了三颗弹头,这是什么意思可能只有他自己才会明白。
第八十八章饭馆
两年后。
四平市地方不大,但位于松辽平原,那是吉林的南大门也是东北的三大粮仓之一,前面提到过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四平作为铁路枢纽的中转站,好几个加强团就驻扎于此,那军队的数量比正常的一个师级都要多,也成为了正八经的军城。
这一年刚开春,积雪消融空气中的湿度比较高,还有些阴冷,也就是那种冻人不冻地,不过当地人也都适应了,没感觉有什么不适,尤其是那种脂肪厚的,就更不怕冷了。
在四平的北边有个地方叫梨树县,就是普通的农村一景,只有一条路通往四平,平时有打北边过来的人都会经过这条小路,在靠近四平附近有那么一家馆子,有面食熟食一类的,按当时情况来说,这馆子虽然开的地方偏,但客流量却不小,主要还是有卖肉食,对当时的人来说这吸引力不小。
在物资紧缺的时候就会发行供销票,商品都是限量的,不要钱就要那票,所以对于某些穷人来说,那日子过的比较吃紧,除非是自己家养了牲口,那要是去外面吃一顿饭,这饭里头还带着肉,那可不便宜,不如吃点面条什么的,那才叫实惠会过日子,省下钱换供销票买点布给家里头人换几件衣服。
这小馆子没有名,而且还是私自开的,这如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那是国家不允许的,可碍于他开的地方比较偏,而且也没挂门头,又不声张一直就那么干着,那去吃饭的人还真是不少。
大中午的正是上客的时间段,正屋里的两间平顶瓦房中坐满了食客。一大半都是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模样,有的还灰头土脸不知道干的什么脏工作,都是不容易的人。按理说他们是吃不起那带肉的炒菜,但这馆子里卖的肉便宜,比市面上那便宜的太多了,而且肉的味道和口感都很不错。所以来吃饭的什么人都有,但大多数都是干活的工人,趁着中午休息的时候,隔三差五过来吃一碗大肉面或者是干炒肉,改善一下伙食。
附近有个没了爹娘的野孩子,每到饭点的时候就往馆子里头凑,老板虽然挺烦他,但有一次见大冬天那孩子蹲在自己家门口真是可怜,就给他一些吃的。这家伙倒好了,吃习惯了顿顿都来,这想赶都没赶走了。
说那天中午老板前后忙活着,那野孩子过点了都没来,这冷不丁那小家伙没来烦他却有点不适应了,还担心这孩子是不是出事了。这老板心肠也是不错的,起码他经常管那孩子的饭吃,这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正嘀咕着孩子哪去了怎么还没来就忽然听到推门声。老板赶紧就从后屋出来,本以为那是野孩子。但没想到进来的是个他没见过的年轻人,看起来也就是二十岁出头,反应过来之后赶紧的就用抹布擦着手凑到门口说:“兄弟吃饭我这是饭馆子,啥都能做来来进屋”
因为有不少人是路过的,这馆子并没有门面所以只是熟人才知道,也有路过的碰巧进来望一眼才知道有个饭馆子。
年轻人肩膀上背着个包。身上穿着的衣服整齐干净,脚下蹬着一双硬底的胶鞋,看起来比较干练,瞅着模样像是从什么地方赶路过来的。见老板招呼,年轻人就抬脚走进屋里。略带着一些寒意就坐在屋内墙边的短炕上。
短炕不是咱们印象中那种土炕,因为屋子里地方小,摆了几张桌子后墙边就没法在放椅子了,所以就在墙边那一圈用转头垒起来凳子那么高的沿,再用泥灰给抹上,上头再用厚棉被盖住,由于贴着墙,有的地方跟土炕是相连的,所有还带着热乎劲,就这么被称为短炕。
这馆子中是全家人干活的,老板的儿子平时就端碗上菜,招呼他儿子动作快点后,就凑到那刚进来的年轻人身边问他要吃什么简单的有面条面片一类的面食,复杂的那就贵了,炒菜什么的都有。
年轻人随手放下了包,将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