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4(2 / 2)
沈正辉加快了网络小说文化流行的速度。
从悟空传开始到魔法学徒,沈正辉树立了两个标杆。这两个标杆充分地展现了网络小说作为娱乐产业的上游应该给下游提供什么样的原材料。
悟空传获得的成绩更加显眼一点。毕竟它是在大荧幕上上映的,还在国产动画电影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但是显然,它的作者有些不太明白自己的成功点在哪里。这部作品是深受港产电影和无厘头喜剧等等流行文化在中二气息的主导下的一个集大成,但是作者显然以为这是中二气息的胜利。以至于他把这个经验朴素地运用到了自己接下来的创作生涯中去了。结果中二气息和装13的导演特性相结合,一众香港电影导演被坑同时自坑得一塌糊涂。
魔法学徒展现了下游产业对于上游原材料的另外一个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并不具有哈利波特那样的原创性,你可以佩服作者的精妙构思,但是绝对不会认为这是纯粹的作者的独创能力。整个故事就好像是历史上各种材料精妙的组合,最后变成了原创的故事。唯一值得惊叹的就是这个架空完全脱离了各种具体的背景,很适合被用来改编成普世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这就是作者的功力了。
实际上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悟空传还是魔法学徒都不是好的模仿的对象,抱着成名的幻想,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够出现在电视机和电影荧幕上的写手们绝大多数的作品都不可能有这两位的好运气,不过不失时机的宣传仿佛每一个写手都有这样的运气一样,这样的广告最后实际地变成了整个网络文学的市场的扩大。写手不断进坑,读者也不断进坑。亮剑是夹杂在这两者之间的另外一个典型,简直是太典型了,没有逃脱掉沈正辉的魔抓最后变成了电视剧,然后成为了网络文学的新标杆。如果说悟空传和魔法学徒难度太大的话,亮剑就是另外一个看上去能够较为顺利的坦途。不仅仅是网络写手,也是正儿八经的作家们能够走的道路。
亮剑的成功带着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民营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也开始满足中国的文化市场了。不,或者说他们还远远不能够满足中国的电影市场。在沈正辉制作的样板的刺激下,一众大佬像是也看到了网络文学的大市场,纷纷投入到了烧钱的行列之中。2003年以前大量的个人网站开始朝着商业网站转型。成熟的起点体系成为了众人抄袭的对象,起点也不得不面对被挖作者的竞争手段。大量的风险基金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之中,但是有足够的目光想着能够打通上下游的人寥寥无几。这群投资人中有的人懂网络。不懂影视娱乐,有的人懂影视娱乐,但是不明白网络站平台的重要性。国内娱乐公司的老总一般不看重剧本,都想着找人糊弄一下随便拿个本子,根本不操心建立一个平台剧本库。
而懂网络和网络文学的又缺乏打通网络文学和影视圈的渠道,于是烧钱就变成了真的烧钱。网络文学的主流的出路除了订阅面临盗版的威胁之外,就是正规渠道出书了,游戏改编也许有人想到了,但是要实现也要一个技术的积累。
沈正辉听了起点的团队吐了一大堆苦水,最后还是遮遮掩掩地表示说虽然竞争压力很大,但是起点本身的体系和财政是良好运行的,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品能够制作成电影、电视剧和动画,这样的好处绝对不是烧钱可以比拟的。
伤春悲秋的文学青年时代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榕树下就即将死在这条路上。现在的网络正在朝着娱乐时代快步迈进。在这条道路上,沈正辉的老爹沈兴国实际上是主力。在这个时候,沈正辉向管理团队提出来,要把女频独立出来单独建设,这条建设性的意见激发了管理团队们极大的反弹。眼下实在是还看不出女作者单独独立出来的必要,但是沈正辉早就知道,在改编电视剧方面,女作者才是主力。这就好像韩剧的编剧。大妈才是主力一样。
沈正辉布置给网站的另外一个任务是,让他们每年推荐可供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和动画原著。上下游的打通必须用一个有效的机制确立起来。仅仅依靠自己的记忆和喜好,根本不可能承担这样重大的任务。同时他也向自己的老爹提出了影视制作公司正规划的建议,别总是认为成为一个有名的制作人,就可以什么烂剧本都可以拍成电影了。诚然,这是娱乐圈的坏风气,要想做出成绩来。还真的需要一个完善的新体制。
在网络文学产业上,沈正辉的对手居然是老朋友。李泽凯李公子的to集团也把手伸到了这个领域,他比其他人有优势的地方在于to集团是包含出版集团和电视频道的,因此在建立了自己的to书站之后,毫不客气地打出了出版和改编电视剧、电影等宣传旗号。李泽凯本人的身份也成为了宣传的重点。在宣传和烧钱上,to书城摆出一副财大气粗的姿态来。
可惜的是沈正辉是了解to,或者说是了解李泽凯本人的,他宣扬自己热爱新科技,投资新科技,热爱新概念。其实从本质上讲,还是一个传统的投资商人,只不过懂得了新的包装方式罢了。他手上真的有实现他宣扬的计划的渠道,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用来爆炒概念罢了,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转手赚钱。他当初把企鹅的股票卖给了沈正辉,从本质上讲根本就是投机的投资行为,眼见已经满足了他的盈利预期,就毫不犹豫地抛售。
现在,他也不过是在沈正辉的示范下,发现了一个新的炒作题材罢了。从骨子里将,这家伙对自己的老爹表面上有多反叛,内心就有多认同。他们家族从本质上讲,还是古典性质的资本家,将实际的看得见的东西当做财富,把垄断当作是保持利润的工具,把房地产认为是最合适的投资领域。所以在看到了沈正辉的产业布局之后,简单拙劣地加以模仿,也算是李公子学习到了新手法,他的信息数码港也正需要这些个投资的噱头,以便于从政府那边骗到足够的商业地产地皮。
李泽凯下意识地将沈正辉某种程度上当做自己的对手并非无因,沈正辉首次和他接触,吞下了企鹅的股份,在他认为企鹅的价值已经达到了顶点的时候。但是随后企鹅公司的发展简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企鹅的小马哥正在谋求企鹅公司的上市,纳斯达克或者香港,日后每一次想起这一笔交易,李泽凯都会觉得有一种自己的灵魂和都在遭受吞噬的痛苦。
沈正辉身上的光环是著名的大导演。他的商业的成就是隐藏起来的,李泽凯如果不是故意观察根本不知道他有着这样的成就,这就激发了他的好胜心。沈正辉这个小了他接近十岁的人,成就看起来比他高得多,他曾经站在香港的巅峰,但是随即泡沫破灭。他日后对于公司的一切处理手法都表明,他从本质上还是一个只为自己赚取利润的资本家。
本来沈正辉是一点都不关心李泽凯和自己相似的布局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沈正辉了解完了自己的产业,就把很多事情丢给ceo和自己的父亲去做了,他要准备去美国了,说起这一趟的话,他还颇为忐忑。尽管上一次安德森先生和梅森小姐表现得足够友好。
不过就是这个时候,他又接到了李泽凯的邀请,请他有时间的话到香港谈谈生意。
“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和他还有生意可谈,”沈正辉歪着头,有些奇怪地看着前来通报自己的堀口奈津美,“他不会是想回购企鹅公司的股份吧他有说是什么事情吗”
“他说和电视台有关系。”堀口奈津美回答道,“另外他还顺便邀请福田社长去香港,不过社长已经拒绝了。”
“这倒是。如果是他爸爸邀请的话,还真不好拒绝。”
“他说他父亲也有兴趣和你和福田社长见面。然后福田社长说你可以代替她作出决定。”
“这就是把事情都推到我的头上来了。”沈正辉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