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0(2 / 2)
诚然,文位越高。人类的寿命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长,但除了史圣司马迁之外。其余圣者都并非拥有近乎无限的生命。
圣战结束百余年来,曾经光辉耀眼的百圣,已经在岁月的砍伐之下,渐渐老去。
其中有不少人因为在圣战中积累下来的无法治愈的旧伤,或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文道境界而相继殒落,至今,整个圣域中所余下的圣者不足三十人
即便再加上七大书院院长,人族文道六首,总共也不足半百之数
如果再这么下去。或许再等百年之后,整个人类文道的圣阶强者就会尽数堙灭,再无人能存
这无疑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每一天都有人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并且试图找出其最后的答案。
人族文道为何在百年来再无圣者
如今,这道谜题成为了本届十国联考的最后一题。
但苏文并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事实上。在数十年前的某一届十国联考中,就出现过一模一样的题目。
他更不知道,那一届联考的文试榜首,叫做姬南天。
时至今日。姬南天已经变成了沧澜皇,统领整个天澜帝国,更欲开启人族内战。集结三国联军兵临卫国汜水关下。
只有很少的人才知道,姬南天开启内战的真正理由是什么。所谓扫清魔族余孽,不过只是一个借口。
究其根本的原因。便需得追溯到当年姬南天的那份考卷上
对于人族百年无圣的谜题,姬南天的答案是什么
是战争
姬南天认为,需要成圣,便需要借助于战争,借助于数十万血骨来激发神书的力量,引紫金才气天降
这才是真正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此,姬南天甚至给出了让人难以反驳的理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类圣道最辉煌的时期,便是在圣战期间,而人类的最后一批圣者,同样出自于战争当中。
所以,唯有战争,才能成圣
这才是姬南天不顾一切,冒着成为史书罪人的风险,也要发动人族内战的根本原因
以战,封圣。
还是那句话,修行,高于生死。
自然,也高于其他人的生死。
为了封圣,任何代价都是可以承受的
没有人知道姬南天的这番推测是否正确,因为想要验证这个答案,需要付出太过惨重的代价,人族十国百年以来,只有姬南天有这个魄力和胆气,敢为此一证
知道姬南天狼子野心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知道他这番目的的人却很少,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看过当年姬南天的那份试卷的。
其中,自然就有各国的圣者。
“为了能让姬南天放弃内战的念头,这些老家伙们也算是尽了最后一份力了。”
陆羽微微一叹,他知道,圣域虽然不能插手于内战之事,但始终不能眼睁睁看着生灵涂炭,人类世界分崩离析,所以他们才会在这一次的十国联考中,加上了这么一道题目。
所希望的,便是有人能给出与姬南天不一样,却令人信服的答案。
更希望,这样的答案能够说服姬南天,让其放弃内战,主动撤军。
花圣汪灏站在陆羽身边,苦笑着摇了摇头:“没用的,姬南天这个人极其骄傲自负,只要是他认准的道理,便永远都不会回头。”
道理是两个字,自然也是两个意思,但不论是道,还是理,对姬南天来说,都只会相信自己的判断。
所谓不会回头,便是即便知道自己是错的,也要错着将这场战争赢下来
陆羽轻轻一叹:“还不是你那个好徒弟惹出来的事情,若没有此事,姬南天绝不会这么快就发动战争,只要再给我们几年时间,或许就不会这么被动了。”
汪灏毫不客气地还击道:“就算沈木不曾背叛我族,你们卫国同样出了一个柳施施,不论怎么样都是跑不掉的”
陆羽苦笑不语,良久之后。才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如此看来,我们不是败给了姬南天。而是败在了那魔族大祭司的手中。”
听到此言,汪灏却心中一动。突然皱紧了眉头,肃然道:“可是,大祭司为什么会知道姬南天的决心”
陆羽神色微怔,听懂了汪灏这番话的深意之所在。
紧随而来的,便是极大的警惕。
汪灏的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但最后的答案,却绝对不简单
魔族大祭司算无遗策,但他并不是神灵,也不是先知。他所施加的计谋,做出的部署,届时来自于情报的搜集和分析。
诚然,姬南天想要统一整个人族的野望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想知道姬南天发动内战的坚持之所在,就必须知道姬南天以战成圣的那番理论。
而想要知道此事,只有两个途径。
其一,魔族大祭司已经接触过姬南天,并从后者的口中亲自证实了他的决心。
其二。则是魔族大祭司知道了当初在联考中,姬南天于文试最后一道题所写下的答案
片刻的沉默之后,汪灏率先说道:“此番内战虽然姬南天的行动很迅速,但可以看出。其中的仓促和准备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些时候,有些话,只需要说一半就够了。
陆羽眉梢轻挑。最后说道:“此事先不要张扬出去,你我二人得知便够了。接下来,我想。我们需要查出来,当年阅卷的人,都有哪些”
汪灏点点头,随即沉声道:“需不需要叫刑师帮忙”
能够让汪灏如此郑重其事提到其姓名之人,绝不是普通人,这个刑师,同样是圣阶强者,而且是与那地底的鸣师齐名,共为人族文道六首之一的巨擘
陆羽疑声道:“刑师一定是干净的吗”
汪灏对此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只是回答道:“他没有看过那份考卷。”
没有看过,就足够了。
所以陆羽点了头,最后拍板道:“那就这么办吧”顿了顿,陆羽的脸上又忍不住闪过一丝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