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6(2 / 2)
选择出兵的群臣里,太子李建成是有着极为敏感的战略视角,认为大唐和大郑联合起来,才是最好的。当然,这个选择,李建成是采纳了魏征的建议。而李世民则是有另一个心思,他数次败在逆隋的手上,随着屈突通被击退,李世民的自信心大涨,隋军也不过如此嘛,他渴望着再度击败隋军,尤其是击败杨侑,方才解他心头之恨。至于李元吉,上一次败在杨侑的诡计之下,一直想要复仇。
因此,以李唐皇室的几位秦王为代表,纷纷上言请战。
有人请战,自然有人反对,而这,在李渊的意料之中。以独孤怀恩为首的关拢贵族,强烈表示,如今不是与逆隋开战的最佳时机。如果说,独孤怀恩的反对在李渊的意料之中,那么唐俭与裴寂的沉默,则让李渊微微诧异。
这些年来,大唐实际上依赖于关拢贵族的支持,河东的一些贵族,也功不可没,例如裴寂,几乎牺牲了闻喜裴家的大部分利益,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裴寂也有些顶不住了。所以他进言,如今的大唐缺乏粮食,而一旦与逆隋开战,恐怕没有一年半载,战事不会结束,长期的战争对粮食需求很大,大唐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吗
至于唐俭,他认为大唐建国之后,几乎是年年征战,尤其是陇西军屈突通这一次围攻凉州,使得大唐的经济受到极大影响,既然逆隋与大郑就要开战,不如趁着这段时间,尽快恢复国力。唐俭的意见准确来说,与其说是反对参战,不如说是如今的大唐,不适合参战。
尽管裴寂说的非常委婉,但李渊还是有些不满,毕竟他对裴寂的感情不同。不过,裴寂说的有道理,老狐狸李渊并没有表现出来,至于唐俭,李渊则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逆隋与大郑开战,必然暂时无暇顾及大唐,大唐需要趁此机会,积极恢复国力。
大厅里,群臣议论纷纷,各自表达着意见。李渊听了半响,已经对群臣的态度有了清楚的了解,李渊扫视了众人一眼,目光看向了太子李建成。这个时候,需要太子说话了。
李建成咳嗽了一声,目光中带着笑意,朝廷上的这番议论,他已经有了主意。李建成拱拱手,表达的他的意见,那就是,大唐与大郑唇齿相依,更是联姻之国,如今逆隋进攻大郑,大唐决不能袖手旁观。不过,洛阳是坚城,王世充一定能支撑很久。大唐需要做的,是等待良机。
这个良机指的是逆隋即将攻破洛阳,但又没有破城之际,大唐出兵援助洛阳,想必这个时候,无论是逆隋还是大郑,都已经疲惫不堪,若是得法,大唐说不定可以一战平定天下。李建成的意见得到了李渊的赞许,提前介入逆隋与大郑的战斗,只会消耗大唐的国力,而太子的这个建议,则会让大唐的国力得到恢复。而最后的那句一战平定天下,更让裴寂、唐俭等人砰然心动。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战和双方的利益,因此,这个办法得到了群臣的拥护。策略定了下来,李建成亲自赶赴鸿胪寺,与杨庆进行了一番交流,表示大唐与大郑是友好之邦,如今大郑遇难,大唐必然不会袖手旁观,必然会出兵帮助大郑。杨庆满意而归。27800829。
第二十三章兵抵叶县
5252487大隋继业三年秋,蛰伏了大半年的隋军再度出征,兵分三路,攻打中原洛阳。。北路军由河北道总管李靖率领,兵马两万五千人,其部队组成大多是原夏国的军士,沿着太行山缓缓南下,进逼汲郡;而东路军,由观王杨恭仁率领,其军队大部分是原瓦岗军及徐元朗军队,约有三万,朝着东郡出发,准备夺取荥阳郡,威逼虎牢关。
至于南路,杨侑亲帅禁卫军四万,此外还有南阳郡兵两万,随同杨侑一起出征,攻打洛阳。隋军气势汹汹,就像下山的猛虎,朝着洛阳这块肥肉咬去。
王世充在得知大隋就要攻打洛阳之际,已经开始着手做出部署,他让杨庆镇守河内郡,整理郡兵,随时支援汲郡。对于李靖,王世充了解不多,但能在逆隋担任兵部尚书,并被杨侑委以重任,担任河北道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绝非浪得虚名。王世充思考了很久,派出了旧瓦岗悍将单雄信,令他镇守汲郡重镇卫县。单雄信临行前,王世充千叮万嘱,要单雄信依托太行山有利的地势,固守卫县,以老隋师。
至于虎牢关,王世充仍然令虎牢守将戴胄镇守,另外派唐王王仁则率兵五千,支援虎牢关。王世充有理由相信,以虎牢关的坚固,莫说杨恭仁只有三万,就算是有六万,拥兵一万的虎牢关,也定然安然无恙。
至于南路,艰险不比虎牢,而且逆隋的主力在此,所以王世充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南方,颍川郡叶县是从南阳北上的必经之路,王世充令陈王段达先领兵两万,进驻叶县抵挡隋军的进犯,而他在坐镇洛阳,筹集粮草,统筹四方,那方军情危急,他就率兵支援。
随同段达南下的,还有飞骑将军徐汉、车骑将军秦义、横野大将军段元哲等人,可见在王世充的心目中,是以南路军为主,只要拖住杨侑这一路大军的进攻,逆隋的进攻计划,就会受到挫败。
段达抵达了叶县之后,立刻进驻了城中。叶县又叫昆阳,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赫赫有名的昆阳之战,此地绝不能让隋军夺走,不然,隋军便可兵分两路,一路夺取颍川郡,另一路则可进逼襄城郡汝南,从而威胁洛阳。
鉴于叶县的地位如此重要,因此,王世充大力经营叶县,如今叶县城墙高达五丈,城中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此外还准备了许多礌石檑木,有着极强的防御能力,段达准备打一场漂亮的防守战,只要挫败了杨侑,大郑必然会声威大振。
段达抵达叶县后五日,在秋老虎的余威中,杨侑率兵走出了南阳,兵逼淯阳郡,淯阳郡太守周仲隐立刻开城投降,献出了城池。杨侑对于周仲隐的投降大加赞赏,他仍然让周仲隐担任淯阳郡太守,同时留下萧辰,率兵一万,负责后方粮草的运输。
歇了一日之后,杨侑立刻派裴行俨率兵进入稚衡山与西唐山之间的古道,此地易守难攻,若是郑兵得到消息,屯兵于两山之间,杨侑非攻破此地不能进入叶县。但裴行俨一路小心翼翼过去,只见两山之间,微风拂动,落叶纷飞,却没有郑军的半个人影。
裴行俨立刻在山北驻扎下来,并派人四处搜索,直到确定没有郑军埋伏,这才派人禀告杨侑。杨侑得到消息,立刻率兵五万,进逼叶县,隋军在叶县城南扎下大营,虎视城内。段达得到隋军杀来的消息,立刻加强防备,并派人通知王世充,隋军杀来了
杨侑抵达叶县之后,休息了一日,让士兵恢复体力,同时,派出斥候四处探查叶县的周边情况。这叶县北靠澧水,境内西北多山,是伏牛山余脉,而在东部与中部,则是以平原居多,隋军探查了一番,发现郑军在城外并无大营,全部龟缩在城内。
稍晚一些,杨侑得到了更为详细的信息,叶县守将是伪郑段达,此人曾经是大隋的左骁大将军,如今在伪郑官任司徒,爵封陈王,是王世充最为依仗的心腹之一。根据情报,段达在城中的兵马足有两万多人,如此多的士兵,隋军想要强攻,必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叶县经过王世充大半年的加固,城池高大厚实,不是须臾之间就能夺下。
得到这些信息之后,杨侑立刻召集群臣,商讨征伐叶县的良策。
丘行恭、侯君集认为,虽然叶县防备森严,城中更是驻防了重兵,但郑兵的战斗力不是很强。王世充与李密长年交战,原大隋的骁果死伤惨重,他带去洛阳的数年江淮勇士也所剩无几,如今大隋兵力强盛,只需挥师攻取,郑兵必定不战自败。
随着两人的话,大帐内诸将的情绪被点燃了,是啊,大隋征伐四方,百战百胜,宇文化及被灭了,高句丽也被灭了,江淮的杜伏威、李子通也选择了投降,如今大隋占据了天下大半,又有何惧更何况,王世充几次栽在大隋手上,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
杨侑扫视了一眼群臣,嘴角带着一丝微笑。经过大半年的休养,这群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