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2 / 2)
还想要好评洗洗睡吧。
“三娘,这次你是帮忙不成反添乱哪。”韩健叹口气道。
韩崔氏问道:“你说什么”
“没事。”韩健想到崔明礼进上听处的事已经由女皇定下来,他说了只会令韩崔氏担心和自责,便没续说,“三娘,我困了,有事明天再说吧。”
韩崔氏赶紧道:“别着急去睡,先把炖品吃了,还有一些你平日里喜欢吃的菜”
第二天一清早,宫里便来人下旨,给韩健安排了差事,上听处库司兼办,也就是上听处某一司的副官。按照官职来说,是正四品,官不大。但他是小东王,官职是次要的。
魏朝所实行的是五省六部制。确切来说,是三省一处一台六部制。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一处是上听处,一台是御史台。这三省一处一台,都是高于六部的存在。
中书省,负责草拟、发布政令,属于中央第一决策机关,好像国务院一般的存在。负责人是尚书令。
门下省,是政令审议机构,负责对中书省所发出的政令进行审核和复议,必要时可将政令发回重新拟定。而门下省也负责谏言和纳言,其中不少的官员都是那种认准死理砸朝堂上嬉笑怒骂的死谏之臣。负责人是门下右仆射。
尚书省,分秘书监和六部。秘书监负责传送中书省的政令,六部负责执行政令。另外在六部中有议事阁,隶属于秘书监,负责讨论反馈政令的传达实施。负责人是“领秘书监”,而这个职位通常是正相所兼任。
上听处,是一个比较复杂一些的机构。一方面负责任命考核监督中央官员,另外还负责大魏朝的情报特务机关,另掌管库房,审计及军工所等。负责人是上听处首席大臣。
御史台,负责风闻言事,监督地方官员,考察民风,提供言论渠道。负责人是御史大夫。
三省一处一台的主要长官,尚书令、门下右仆射、上听处首席大臣和御史大夫,在朝中都是副相级别,加太师位,参政议政。相当于大魏朝的四个副相。
而正相只有一人,其确切官职是领秘书监、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太傅位。
除三省一处一台之外,平行于六部之外的尚有三府六寺及十二卫大将军,直接负责于皇帝。其中就有负责治安的廷尉府,诸如治安部门,三府六寺及十二卫兵马并不属于施政机关,因而独立。
距离韩健正式到上听处上任还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出现了一片阴霾。洛阳街路上行人纷纷扰扰,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他却觉得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司马藉莫名其妙被人打伤,正在东王府别馆里养伤,而阮平则在努力温习准备三天后的考试。三个狐朋狗友,到他伤心落寞的时候却只能形单影只。
“算了,去清虚雅舍坐坐,先想想书局的事。”
以前韩健对三国书局搬迁的事总是不太上心,现在更不用上心了,反正最少有半年时间,他可以慢慢想,不急于一时。说起来,他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出了第九集之后,第十集有大半年没消息。主要是他这两个月基本都在路上,没时间去弄这些东西。
到清虚雅舍外,还不到中午,没到开饭的时间。韩健正要进去,旁边一个人靠近过来,被东王府侍卫拦下。
“给小郡王请安。”那人虽然不点头哈腰行礼,却给人一种矮人一级的感觉。但为人倒是有几分风骨。
韩健一瞧,马上想起来,正是两天前在清越坊两次见过的那个廷尉府捕头,一招制服过绿都将军胡尔锦的林詹。
“林兄”韩健笑着迎上前,“难得,没想到竟能在这地方遇上你,走,一起到楼上喝两杯”
“多谢小郡王抬爱。”林詹连为尴尬一笑道,“不瞒小郡王,其实在下听闻小郡王经常出入此处,便提早过来等候,专程谒见。”
“哦。”
韩健听这个也就明白了,专程来请托送礼拉关系的。
第四十一章持家贤妹
韩健想明白这一节,再发觉林詹不时抬头看着清虚雅舍的门匾,脸上似有为难之色,心中也大概明白。清虚雅舍属于高消费的地方,摆宴席最低四五两消费,而他一个廷尉府的捕头每月饷银也就一二两银子,一顿饭就能干进去他三个月的饷银。
“林兄,你熟悉洛阳城,这次要麻烦你带我到处逛逛。”韩健笑着说道。
林詹有些意外指了指清虚雅舍门口,道:“小郡王不进去”
韩健道:“没到中午,在里面太闷了,有人一起逛逛洛阳城,反而是消遣。”
林詹松口气,一笑道:“也好,也好。”
韩健让林詹当导游,带他走走洛阳城的街道,让他可以近距离以一个游览者的心态来领略洛阳城的风土人情。韩健所感兴趣的,主要是在哪开个书局合适。
“林兄,你每月俸禄多少”走了一段路,二人也交谈了一些,韩健突然问了一句。
“二两银子,逢年过节,还有花红。”
韩健心想衙门里也有花红这东西当下再问道:“每月下面的孝敬也不少吧”
“不瞒小郡王,下面的商铺的确有孝敬,但衙门里弟兄多,到手头上也就不多了,每个月也能分几钱银子。”
在外地一个普通城市,一个月二三两银子的俸禄,足够养妻活儿甚至小有积蓄,但在洛阳城这种地方,物价水平高,一个月二三两银子就不当钱了。
“别小郡王小郡王的,太生分,就直接称呼我韩兄弟便可。”
“不敢不敢,这可真不敢。”林詹赶紧摆手道。
“那就称呼少公子,平时身边人也是如此称呼。”
“那我就以少公子相称了。少公子,到那边走走”
两人说着话,走到一条街道的拐角,韩健发觉林詹总是往分岔口一条很不起眼的街道里看。这街道,是主街的一条副街,不宽,里面也没外面这么繁华,就好像一条乌衣巷,跟外面宽阔的街道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行人也不少,大多来去匆匆。街道里倒是有个茶寮,有个布衣荆钗的女子正背对这边收拾桌子。
韩健心想,难道是林詹的“老相好”
“走的也累了,那边有个茶寮,过去歇息歇息。”韩健指了指那茶寮的方向,人也往那边走去。
“这”林詹似乎有些不愿,但还是在前引路,似乎这一代他都很熟。
茶寮并不是很大,在一处院墙外,用木头和茅草搭建的一个凉棚,也没有门,能挡雨却遮不了风。茶寮连着的是院墙的院门,应该是女子在自家院墙外搭建的茶寮。
韩健心想,这要是换做几百年后,非被当成违章搭建给拆了不可。
茶寮前,突然呼啦地围上来一群人,把茶寮那女子吓了一跳。她转过身,见到林詹,才松口气又怨怒地白了林詹一眼,似乎很熟稔。当看到一身锦衣华服的韩健,她的神态马上冷淡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