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0(2 / 2)
连城举不多说话,他很明白现在全军的处境。本来就是领的苦差事。要到江都之南来,还在缺少补给和援军的情况下。就算是江都城一直坚守不出,可到底这也是敌境深处。进不好进,退也不好退。而北王府军将众多,如今小北王即将嗣位的关键时期,很多人都对领军将领的职位虎视眈眈。要是林麝什么功劳都没有就回去,很难保证不会被追究责任。
在战场上,无功便是过,想保住手上权位,就要立下军功。
“那林将军准备作何应对”连城举问道。
“这路兵马,暂且先置之不理,等离开江都范围,在常识性出击。到时佯装败退,设下埋伏,便可一举得胜。”
连城举思索了一下,林麝的计谋好是好,但关键这并非长城之地,也非苦寒大漠,而是江都人自己的地盘。在敌人的地盘设伏,地形上很难做到完全掌握。
“林将军,请分配属下一路兵马,先锋之任,由属下来担当。”连城举主动请缨道。
林麝看着自己最得力的手下,心中也多有感动,毕竟连城举患病在身,却也懂得为他来分忧。
“路上小心。”临送连城举走,林麝拍了拍连城举的肩膀道。
大雨仍旧连绵不断。
江都之地,这一年雨水很多。雨下起来不停,很多事也受到阻滞。
五月初一,大军出城后的第三天,东王府里召开一次很普通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近来城中的情况,但说到底,也是为江都各地这一两个月一来物资紧缺。
会议并不太正式,有些办公的模式,很多人在说,也有不少人在讨论,最后有的官员在纸上记录着,准备着南齐粮食运到江都之后的分配。
粮食还没来,江都便已经作好了周遭各城的配额,城市内粮食紧张的,会多运一些过去,不太紧张的,会少运一些。
韩健听了一会,觉得无趣,毕竟他是很清楚这批粮食是很难运到江都的。
韩健立在窗口,看着外面的阴雨连绵,心中盘算着,这场战事应该就在这一两天内打响。但到此时,城内仍旧没有消息。
现在兵马派了出去,林詹带着的八千江都兵马,说是老弱残军也算不上,但真正开战起来,很容易被北王军骑兵给打散。韩健最担心的也是如此。
一旦队伍散乱不成阵容,之后再佯装败退什么的都没有意义,林詹能否收拾残军也是问题。一场战事,从开始往往就决定了结局,韩健对杨苁儿说是能十拿九稳,只有他心里清楚,这一战是凶险非常。
“东王殿下,都已经商量好,您看看”一名东王府负责军需后勤的官员把整理好的会议内容递过来。
韩健没接,随口道:“交给林管家便可。”
“是。”官员没多说,现在整个江都的人都知道韩健很信任林小夙。现在林小夙可以说是江都实际的宰相,很多事没有林小夙的批准也不会成行。
尽管很多人认为韩健信任一个女流之辈有些儿戏,但大战在即。也没人会真正跟韩健计较这个,就连一些原来还对此颇有非议的洛阳派系官员。在各城粮食紧张之后都不再多说。林小夙所作,已经近乎于完美。没什么可以苛求。
韩健作为东王府军将的主帅,在大战在即时,也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出城参与到其中,毕竟他是争产战事得到策划者。但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能急躁,洛阳和北王府在江都有很多眼线,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一旦他表现的太过激进,便会令人想到这不简简单单是一次保护粮道的小型战役。
江都城南一百里外,豫州军营之内。近几日来也有些人心浮躁。
从杨洛川亲自带着一万骑兵来到江都,已经过去有小半年时间。这一万骑兵,在江都驻扎下来便好似是扎根,将士久在外,不免有些思念故土,人心也有些不稳。
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南王府仍旧没有将这支兵马召回的意思,因而很多军将也颇有意见,认为这是苦差事。
这路兵马带兵的名叫李迁。在豫州众将领中也颇有名望,只是脾气不太好。本来从军者脾气暴躁并非是坏事,而李迁在之前几年豫州与南齐的几次小战事中也立下不小的战功,甚至被当成是黄仕琅接班人来培养。
但这次李迁和这一万兵马被遗弃在江都之外后。李迁便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发配。因为他根本看不到这场战事到底有什么结果。
说是来援救江都,可洛阳军和北王军已经进入到江都有四个月时间,江都自己也闭门不出。谈何援救
说是来争夺江都的,可一万兵马确实也不顶事。更何况。从杨洛川在年底离开军营回到豫州之后,南王府除了发了几道军令令其坚守之外。可说对他们不管不问,就连这两个月的粮草物资,也是拖延了很久才运过来,军饷和粮饷至今未发。
“老李,你说咱主上这到底是个啥子意思我们在这守了大半年,到头来难不成是小媳妇等着嫁人,等到头发花白当望夫崖”
在李迁的手下中,有个跟他同乡的将领,名叫胡四,胡四也曾是南王府赫赫有名的将领。不过因此得罪过南王府世子杨曳,因而不被重用,这次倒与李谦同在军中。
“昨日有信使来报,说是主上这一两日会对我们有所调动,先等等看。”李迁说着,其实也有些不耐烦。
此时外面的阴雨天气不断,南王府并没有梅雨季节,不会有这么多日见不到太阳。雨下个不停,心里也会跟着烦躁一些。
“调动调动他个鸟蛋,既然要调动,怎不派使节一次说清楚,反倒是先派个鸟蛋的使节说什么有调动,这不是消遣我们”胡四嘴上抱怨着,骂骂咧咧的。
李迁已经习惯这个同乡的脾气,因而也不见怪。这时候他自己也对南王府和南王有所抱怨,便也没有理由去跟胡四来计较。
“倒真希望主上早些调我们回去。”李迁说了一句。
李迁这几天已经通过斥候那边了解到,东王府主动出兵了。以他的经验来看,这不是什么好的征兆。一旦东王府出兵,就代表战事会发生转变,不再是攻守战,而是拉锯战,也很可能是一边倒的战事。
这种情况下,他的一万兵马无论搀和到哪边,都不会落得好结果。
便在二人说话时,门口有侍卫来报,说是南王府那边来了使节。
“使节何在”李迁问道。
“回将军,信使在来的途中身负箭伤,如今正在帐篷里,看来已经命不久矣。”侍卫回禀道。
李迁微微蹙眉,南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