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9(2 / 2)
韩健想了想,莫非之前堵路的原因就是李隆在路上被人杀
这个李隆韩健不太熟悉。但知道是林恪派系的人,在林恪为领尚书台大臣时。曾是林恪的左右手之一。但现在李隆仅仅是个尚书台丞,这官职就好像尚书台负责整理文案的文书一般,在上奏皇帝的奏折票拟中负责誊抄和记录,并没有参与意见的权力。
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是因为政治斗争而被杀,很可能是因为私怨。但毕竟朝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所杀。还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事情就有些特殊。
韩健与宁原前后到了烨安阁,杨瑞此时正在烨安阁里看一些地方奏报过来的奏本。韩健之前也看过,都是恭贺新年的一些奏本,还有地方上呈递上来贡品的礼单。韩健还知道其中有部分礼单被韩松氏给扣了下来。
“夫君今日来的还挺早呢。”杨瑞说了一句,却发觉一个很碍眼的家伙跟在韩健身后。她这一声“夫君”也被宁原听了去。
宁原显得很尴尬,赶紧绕过韩健上前行礼。杨瑞态度则很不友善,她从来都对宁原有意见,这毕竟是韩健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初宁原是辅佐杨余的,也就是叛臣,现在很多当时的杨余旧党都当宁原马首是瞻,偏偏宁原还将女儿和孙女都送到韩健身边,这些都是杨瑞所不能容忍的。
“宁尚书着急前来所为何事”杨瑞语气不善问道。
“回陛下,尚书台丞李隆在往皇宫来的路上被人刺杀。”宁原小心翼翼道。
“李隆”杨瑞想了想,才想起来到底是谁,林恪当政的时候李隆虽然地位尊崇,但那时候杨瑞基本不问政事,这名字她还倒熟悉,但具体是谁她还真要想想。
“他为何要来皇宫”杨瑞问道,“朕并未召见,也未得知他有事要奏禀。”
“这个”宁原看了韩健一眼,“老臣不知。”
宁原看韩健这一眼就好像有特别的含义在里面,杨瑞蹙眉望着韩健,问道:“东王你知道”
“臣不知。”韩健心说这宁原多半是心里藏着什么秘密,大约是知道什么不当着他的面说。
杨瑞将手上的奏本放下道:“那算了吧。死了就死了,着廷尉府去查清此事缘由,给京城百姓一个交待。若是再有什么人路上被人杀了,记得到宫里来通知朕。”
宁原这下一愣,听杨瑞话中的意思,要死也不会仅仅是李隆一人。他还是领命道:“老臣遵旨”
杨瑞摆摆手道:“宁尚书若是没别的事就退下,朕与东王还有话说。若是有事的话便也先到外面等着。”
宁原紧忙道:“老臣别无他事,这就出宫。”说完匆忙退下,怕是打搅了韩健和杨瑞说什么悄悄话一般。
等人走了,杨瑞有些不满道:“人来也不提醒一声,让妾身在臣子面前丢脸很好吗”
韩健知道杨瑞是因为刚才那一声“夫君”感觉到羞惭,韩健坐下来道:“你我本就是夫妻,难道宁尚书他不知道”
杨瑞白了韩健一眼,随便翻弄一下眼前的奏本道:“各地过来的上书基本都看过,报喜不报忧,听闻去年山东一代蝗灾严重,地方上却无丝毫提及。”
韩健道:“这种事心知肚明便可,难道不都是欺上瞒下”
杨瑞笑道:“看来夫君你倒是颇有见地,当初于妾身当政之时,应该是没少欺上瞒下吧”
韩健不理会这种话,杨瑞见韩健不理,有些气恼,继而问道:“李隆的事,到底怎的他一个小小的尚书台丞,不成得罪了什么人非要置他死地”
韩健道:“所料不差的话,应该与他进宫的原因有关。让人查明他近来与什么人走的近,或者能查出端倪。”
“早说。”杨瑞一叹道,“宁老儿都走了,若是他在便让他转告廷尉府,妾身看来这事他有些知情不报。说到底尚书台丞也是听命于他的,若是他有什么事不方便进宫来通禀,找个人来也说不定。”
韩健听杨瑞话中的意思,是李隆和宁原勾结在一起。但以韩健所知,李隆一向是林恪的人。
杨瑞觉得事情与宁原有关,而韩健则觉得应该是林恪地方上为人袭击的延续。
韩健没有发表意见,李隆死的很突然,原本在朝中就不起眼的人,原本谁也不会去在意一个尚书台丞的生死,现在人真死在洛阳的街道里,还被那么多百姓看到,百姓出现惶恐事小,若是有些人借此大做文章来煽动百姓的话就有些不妙。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四章巧妙的问候
李隆之死并未马上引起很大的连锁反应,朝中大臣对此并未有什么看法,至少韩健没有发觉有人想拿这件事做文章。地方上林恪的事暂时也没更新的消息,林恪毕竟有地方官府的庇护,就算有乱民想对他不利,他也能躲在县城中躲过一难。
眼看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皇宫内是不会准备赐宴的,毕竟之前春节皇宫的赐宴闹了一些不愉快。如此各家各院都会自己举行家宴来庆祝,非常时期连官员之间的宴请也会避忌,不过在这一天却是杨瑞在宫里接见南齐使节。韩健作为东王也必须要出席。
接见定在午后,朝廷这面真正参与的人不多,除了韩健和杨瑞,还有朝中的首辅顾唯潘,以及尚书台的几名要员,宁原倒是没有出席。负责接待的是礼部的官员。
过午后韩健进宫与杨瑞刚坐下来,便有礼部的官员呈报说南齐的使节已经进了宫。在使节面前韩健要保持对杨瑞的敬重,如此也是为显示魏朝内部一片和气。韩健站起身来等候一会,不多时使节已经到烨安阁,已经在外等候。
“请他们进来。”杨瑞说了一句,小太监出去传话,此时顾唯潘和几名朝中的大臣才进来候命。最后请进来的是南齐的使节。
此次南齐使节来人不多,正使是一名叫林迁的四十多岁官员,副使也不过是南齐一些官员。这些人并不是南齐朝廷的中流砥柱,此次他们来的目的也不复杂,除了向魏朝通知他们的新皇登基,其实也是为商谈停战之事,本身战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