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4(2 / 2)
文华师祖一脉以文武双全为名排序,可见对于修炼的重视,已经是提升到了与佛理相同的地步,这种理念的提出,其实与整个佛门以佛理为先的大气候是不相符合的,但是与极武界的修炼理念相比,却是非常的契合。
张默并非天生的佛门中人,虽然认为佛门中以理念为先的修炼手段,直指修炼根本,但是确认为如今的佛门好像有些走入极端的境界,比如说什么理念足够深厚则修为境界俯拾可得等认识,实在是将修炼境界看的太轻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此时听到文华师祖讲究文武双全之道,就觉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感觉总算是有些回归正常了。
只不过,文华师祖的这种理念,看起来并没有被广济寺众僧广泛接受,张默甚至看到广济佛微微皱了皱眉头,也是明显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只是这文武双全一脉,毕竟也是从兼济天下的角度提出来的,算得上是根正苗红的理论,他除非想要将文华师祖彻底驱除广济寺,否则就不能阻止他讲经、弘法。
不论你的理论有多么精深微妙,菩萨境界与佛陀境界的差距就摆在那里,文华师祖纯粹用修为引动佛力,所讲经的时间,要比宁飞师祖、遗丹师祖加起来都要长得多,用现实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文武双全,在众人心中留下的印象,可以说是非常之深。
讲经弘法以自己能力为准,这本就是同门之间的增益,自然不会有人主动打断文华师祖,这一讲一直到文华师祖修为无法支撑佛力运转之时才停止,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张默敏锐的感知到,那些盘坐在外面的沙弥,一个个心中充满了斗志,似乎对修为的增长充满了迫切的期待,心态的转化非常之明显。
“我佛慈悲。”明澜菩萨波澜不惊的在上首宣了一声佛号,随后轻声说道:“佛门修炼,讲究根本为先,然则何为根本,需要内求自身,明心见性方可掌握方向,广济寺兼济天下的前提,是需要自己率先印证无上境界,否则兼济天下就成了笑谈。”
明澜菩萨淡淡的话语一出,天地间的佛力就是猛然间一动,张默就感觉到,外面那些弟子刚刚躁动的心绪,立刻就被抚平,文华师祖刚才一番讲经所取得的效果,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被消弭无形。
虽然没有抬头看,可是文华师祖心中的不爽张默感同身受,自身的理念不被认可也就算了,可是辛辛苦苦讲经的结果,竟然也在瞬时间被消散一空,换成谁谁也无法淡然处之。
明澜菩萨继续不急不缓的讲经,明心见性之道缓缓道出,不仅涉及到自身理念,甚至涉及到具体的践行法门,张默在其中,赫然感受到自己之前提出一些想法,没想到明澜菩萨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中,竟然将他刚才说的东西,都变成了自己的理念,此种领悟力也属非常罕见的了。
随着明澜菩萨讲经结束,广济寺四大支脉的理论,就全都展示在张默面前,让他有了直观而又深入的了解
第四百二十七章离去
四大支脉,将自己的理论全都讲了一遍,张默对于广济寺一下子就了解了很多,虽然能够确定,兼济天下的理念肯定不止于此,而且四大支脉的理论也绝对是有更深的内涵,但是作为了解,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很可以了。
而且张默听这些内容,可不是泛泛而论的,不仅将他们所讲的东西全都记下来、理解,并且将他们放到镇狱理念之中,细细的对照印证了一番,可以说不仅已经化为己用,而且对他们四大理论本身,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整理,而且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如果真的让张默去选择的话,明心见性这一脉的理论仍旧是首选,明澜菩萨的出发点与理论支撑张默还是很欣赏的,有佛门深厚的理论底蕴作为支撑,明心见性之说直指修炼根本,虽然偏颇但是颇有可取之处,稍加完善晋升外道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如果真的要说起来的话,张默觉得还是文武双全这一脉发展潜力更大,佛门修炼重视理论这个根本,这本来是他们的优势,可是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已经走进一种极端的境地,将理论放在头位无可厚非,但是将理论视作所有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毕竟在这个天地伟力归于自身的世界中,修为才是支撑一切的根本,包括理论,也应该是为修为而服务,不应该凌驾在修为之上。
至于遗形藏志、宁静致远这两脉,说实话张默是很看不上的,不仅理论基础比较浅薄,而且进取之心也不强,修炼界讲究的是弱肉强食,如果这两种理论仅仅是一种修炼手段还好说,可偏偏他们将这两种理论奉之为修炼核心,那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四大支脉的人都说完,坐在上首的广济佛开口说道;“我建造广济寺,一来为弘扬佛法,以期有一天可以兼济天下,二来为度化有缘人,以期让我广济寺大开法门,容纳四方英才。”
四大支脉讲经弘法已经结束,广济佛并没有讲解自身兼济天下的理念,而是说道:“如今心缘可以展现佛缘进入我广济寺之门,这是我们广济寺的幸事,昭示着我们广济寺已经有了足够的吸引力,希望各脉弟子精诚团结,将我兼济天下的理念不停完善,以期有一天让我广济寺可以晋升外道,你我同享尊荣。”
佛缘弟子,一直以来都是外道、本道的专利,能够展露佛缘的都是在佛法领悟上有着极高天赋的弟子,这种弟子在学习、研究、创造佛门理论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通常都会让佛门理论有极大的提升,历来都是抢手货,而且只要有一个展现佛缘的弟子出现,立刻就会被无数人盯上,绝不是展现了哪一家的佛缘,就是哪一家的弟子。
张默当时在藏经阁展现佛缘,虽然只有明澜菩萨一人出现,但是暗中在窥测着他们交流的佛门修士,不计其数,只要当时张默表现出一点点的抗拒之情,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现身,然后各施手段,将张默拉入到自己的寺庙之中,一个小道的势力,没有人会在乎得罪不得罪的。
只是可惜,在一点犹豫都没有,对于加入到广济寺似乎很高兴,那些暗中窥测的人自然就不能施展什么手段了,藏经阁的基本规矩没有人愿意破坏,尤其是因为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弟子破坏。
广济寺成立至今,这还是第一次有佛缘弟子选择他们,以往不是没有人在他们的藏经阁之中展露佛缘,可是那些在西漠土生土长的佛徒,却都被其他本道、外道之人拉拢而去,让他们这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