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2 / 2)
一名年纪略大的乡绅,在看到飞机离地飞行的一瞬间,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惊吓到一样,倒地不起,昏厥了过去。
“我是在做梦么这东西飞起来了”
看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的飞机,许多人都禁不住暗中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甚至早就见识过朱常渊带来各种匪夷所思物品的破虏和孔和,也都觉得这东西太过不可思议。
“你们看,你们看,快看”
一名年轻的贵族突然举起手,指着西方的天空,像是发现什么新大陆的对身边的人说道。
第100章招抚使一号令
“你们快看,拐弯了,拐弯了”
那人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一样向身边的人指点。
而后,第二架飞机也开动,先热热机,几分钟后,在长长的跑道上如同苍鹰一样冲天而起,翱翔在了蓝天之上。
“如何”朱常渊指了指天空中的飞机,偏着头像罗汝才问道。
罗汝才虽然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怎么攻城,可是既然能够在天上飞行,自然能对城池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想到此处,脸色不禁有些泛白,心中一阵后怕,暗道我若是不投降,真不知会不会被这种怪物吃进肚子里去
其实,朱常渊虽然也知道这种东西在古代会造成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可是拿着这玩意到底怎么攻城方便,他还真的没有想到。
“爹,爹,爹你快醒醒”
刚刚那个昏厥的老头,被他的儿子晃来晃去,终于醒了过来,不禁又抬头看了看天空,此刻看到两架飞机子啊天上翱翔,嘴角不由得又是一阵抽搐,好在刚刚昏厥过了一次,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大增,竟然没有再次昏厥。
“妖怪,这是妖怪”老头指了指天上飞的飞机,朝他的儿子说道:“我活了七十岁,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鸟,我们走,回家,这是妖怪”
朱常渊见怪不怪,对于他们到底是回家还是在原地继续观看没有任何兴趣,他要的,无非是震住当地的乡绅和原来罗汝才手下的那些将领而已,让他们不要给自己制造麻烦。
而且,他相信,经过这次的飞机震慑,那些人就算之前存了点小心思,现在也都应该收回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将系统中大汽车上面的粮食统统卸了下来,放在汉中府城中最大的仓库内。派专人负责看守。
然后,用腾空了的几十辆汽车,日夜不停的从现代社会运送杂交水稻的种子还有复合肥回来。
杂家水稻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很多人都有抵抗情绪。不过,朱常渊却非常喜欢,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这玩意可以在平行世界种植啊,虽说长出来的米难吃了点。可是,高产啊。
在随时都有可能饿死的明末陕西,谁还会在乎东西是好吃还是难吃,只要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况且,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还有人吃观音土。
气温缓缓回升,朱常渊将大量的水稻种子带来,强行当地的农民和军队在整个汉中郡推行杂交水稻,一旦发现有哪家不种植他带来的杂交水稻,马上没收其农田。
一系列的高压政策。促使所有的汉中土地上全部种植了杂交水稻。
然后,再者青黄不接的春天,他提前预备好了大量的存粮,每天都是几十车的几十车的从现代社会往平行世界运输。
有时候整个南都市的粮食都快被他买光了,好在,可以和某些特定的生产厂家联系,专门购买那些转基因的粮食。
别人害怕转基因对身体不好,甚至是有巨大的害处,可是朱常渊不怕,对于整个饥饿的陕西来说。只要不是观音土,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管他是不是对身体有危害,有多大的危害。
再说了,转基因植物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言论还仅仅只是在猜测方面,并没有确实证据证明转基因的粮食就一定有毒。
朱常渊管不了这么多,一切都是为了应急。
同时,长江沿岸的粮食,通过长江转入汉江。然后源源不断的运送往汉中,让朱常渊的仓库更加丰满,也让他的底气更足了。
有了粮食以后,便要开始做事情,要不然真的要看着自己手中的粮食发霉了。
做什么事情
发粮食。
是的,只要是饥民,都可以跑到汉中来领取口粮,虽然不多,每个人每天仅仅只能吃上一顿饱饭,而且还得干活,仍然有许多人对此趋之若鹜。
几日后,整个汉中地区的饥民,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一个个拖家带口的都从汉中大山深处跑了出来,来到汉中府、城固县、洋县甚至是勉县和南郑县这些朱常渊设置了发粮之处的城镇。
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汉中地区的人口几乎都抛家舍业,来到了城镇中。
人有了,而且很多,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让各地官府统计所有人数然后一级一级的报上来,加上军队和平民百姓,整个汉中的人口差不多有五十多万,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将朱常渊吓了一跳。
本来他满打满算以为整个陕西经过这几年的大旱,或者的人应该十不存一,能有二百万算是不错了,可是没想到,单单一个汉中就有五六十万人,要是按这个数量算下去,整个陕西的人口恐怕要翻两番,绝逼要超过五百万。
虽然人多吃的多,可是话说回来,人多也好干活不是。
朱常渊将这所有的人口分成几波,分别集中在了汉中平原上的小城中,依靠这些人,开始给那些裸露的土地喷洒农药。
说是农药,其实是他从现代社会中带回来的防治蝗虫的寄生微生物。
农用小型飞机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土地,可是对于偌大的汉中平原来说,还是太少,毕竟小飞机的飞行半径在哪里放着,不可能飞的太远,只能在某个城市周边的土地上喷洒农药。倒不是飞机飞不远,而是古代没有导航系统,飞行员的一切操作全靠目视望远镜,还有自己对于路径的记忆力。
不然,别说太远,哪怕是飞行距离超过十公里以后,就找不到回来了的路了,一旦找不到飞行跑道降落,早晚会发生机毁人亡的坠机惨剧。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人,就可以大规模大范围的防治蝗灾。
同时,朱常渊对整个汉中地区下了一道命令,也是他这个陕西招抚使来到陕西之后下的第一号令:全民养鸭子。
这个命令看似滑稽,其实是他听了顾教授的建议,多种防治蝗虫的方法一起出售,综合治理。要知道,根据顾教授所说,一只鸭子就可以吃光三亩地里的所有蝗虫,所以用鸭子治理蝗灾并非是虚妄之事。
命令下了以后,朱常渊利用现代社会的鸭子孵化技术,建立了大面积的孵化室,人工孵化鸭子,然后分发给百姓,并让老百姓互相监督,只许养不许吃,并且广泛宣传鸭子治理蝗虫的好处。
一旦发现有人敢私自吃鸭子,死罪
乱世用重典,才有效果,否则的话,单凭仁政,这个陕西是治理不起来的。
所有的一切准备完毕之后,从上到下成立一个防蝗虫的组织,大到朱常渊身边的属下有人专门负责此项任务,中到各个州府衙门,小到各村甚至是各家各户,都有专门负责防治蝗灾的责任人,一旦发生变故,就拿责任人问责。
依靠这条线,平时